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美文閱讀>

怎樣做有效的時間管理

美文閱讀 閱讀(9.61K)

怎樣做有效的時間管理,時間是有限的,時間是個公平的屠夫,它對每個人都很無情,無人例外。時間一向是獲得好的學習成績的重要資源,一個學生在學業上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對時間的利用。怎樣做有效的時間管理?

怎樣做有效的時間管理1

怎樣做有效的時間管理分析

時間管理是指通過事先規劃和運用一定的技巧、方法與工具實現對時間的靈活以及有效運用,從而實現個人或組織的既定目標的過程。下面爲大家帶來了怎樣做有效的時間管理,歡迎大家參考

自己一定要確立個人的價值觀,假如價值觀不明確,你就很難知道什麼對自己最重要,當你價值觀不明確,時間分配一定不好。時間管理的重點不在於管理時間,而在於如何分配時間。你永遠沒有時間做每件事,但你永遠有時間做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事。

成功等於目標,時間管理的目的是讓自己在最短時間內實現更多你想要實現的目標;你必須把4到10個目標寫出來,找出一個核心目標,並依次排列重要性,然後依照你的目標設定一些詳細的計劃,你的關鍵就是依照計劃進行。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士對時間行爲學的研究發現這樣兩種對待時間的態度:“這件工作必須完成,它實在討厭,所以我能拖便儘量拖”和“這不是件令人愉快的工作,但它必須完成,所以我得馬上動手,好讓自己能早些擺脫它”。當你有了動機,迅速踏出第一步是很重要的。不要想立刻推翻自己的整個習慣,只需強迫自己立刻就去做你所拖延的某件事。然後,從明早開始,每天都從你的time list中選出最不想做的事情先做。

安排“不被幹擾”時間

生活中肯定會有一些突發和迫不及待要解決的問題,如果你發現自己天天都在處理這些事情,那表示你的時間管理並不理想。成功者花最多時間在做最重要的事,而不是最緊急的事情上,然而一般人都是做緊急但不重要的事。

每天至少要有半小時到一小時的“不被幹擾”時間。假如你能有一個小時完全不受任何人干擾,把自己關在自己的空間裏面思考或者工作,這一個小時可以抵過你一天的工作效率,甚至有時候這一小時比你3天工作的效率還要好。

帕金森(c-NoarthcoteParkinson)在其所著的.《帕金森法則》(Parkinsons Law)中,寫下這段話:“你有多少時間完成工作,工作就會自動變成需要那麼多時間。”如果你有一整天的時間可以做某項工作,你就會花一天的時間去做它。而如果你只有一小時的時間可以做這項工作,你就會更迅速有效地在一小時內做完它。

你花了多少時間在做哪些事情,把它詳細地記錄下來,早上出門(包括洗漱、換衣、早餐等)花了多少時間,搭車花了多少時間,出去拜訪客戶花了多少時間……把每天花的時間一一記錄下來,你會清晰地發現浪費了哪些時間。這和記賬是一個道理。當你找到浪費時間的根源,你纔有辦法改變。

理解時間大於金錢

怎樣做有效的時間管理

用你的金錢去換取別人的成功經驗,一定要抓住一切機會向頂尖人士學習。仔細選擇你接觸的對象,因爲這會節省你很多時間。假設與一個成功者在一起,他花了40年時間成功,你跟10個這樣的人交往,你不是就濃縮了400年的經驗?

把自己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寫下來,這樣做首先能讓你隨時都明確自己手頭上的任務。不要輕信自己可以用腦子把每件事情都記住,而當你看到自己長長的list時,也會產生緊迫感。

假如你在做紙上作業,那段時間都做紙上作業;假如你是在思考,用一段時間只作思考;打電話的話,最好把電話累積到某一時間一次把它打完。當你重複做一件事情時,你會熟能生巧,效率一定會提高。

怎樣做有效的時間管理2

做時間管理是爲了什麼

今日事今日畢,習慣拖延時間是很多人在時間管理中經常會落入的陷阱。“等會再做”、“明天再說”這種“明日復明日”的拖延循環會徹底粉碎制定好的全盤工作計劃,並且對自信心產生極大的動搖。

“今日事今日畢”體現的是一種強有力的執行力,這種執行力將指引按照自己設計好的軌道走向成功的彼岸。 同時在工作安排上要與你的價值觀相吻合,不可以互相矛盾。一定要確立個人的價值觀,假如價值觀不明確,就很難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當價值觀不明確,時間分配一定不好。

時間管理的重點不在管理時間,而在於如何分配時間。人永遠沒有時間做每件事,但永遠有時間做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事。

時間管理的過程與方法

每個人讀書學習都有興奮與抑制的時候,當你開始感到厭倦,學習效果很不好,需要逼迫自己看書,而且即便努力仍然很討厭看書時,你就要適當地休息,做一點兒你喜歡的事情,不要強迫自己。如果你很輕鬆地對待自己的這種厭倦,通常過不了一兩天,你就會重新拾起對複習的興趣、正所謂“月有陰晴圓缺”,“潮起潮落”。不要對自己的厭倦大驚小怪,要接受它。反之,如果你看不進去書的時候,還在裝模作樣地學,一定會毀滅自己學習的信心。

記住,要盯住更長遠的目標,不要在乎一時的得失。

怎樣做有效的時間管理 第2張
  

一些考生考前複習時,總是把近期的考試當作唯一的目標,人在複習,可內心卻對複習充滿厭倦,心想這樣的苦日子快一點過去吧。過去了一天,他們就對自己說: “終於又熬過去了一天,願蒼天保佑,不要再有這樣的苦日子了。”他們完全把複習當作一種磨難,心中很苦。他們沒有看到,人人都是這樣吃苦走過來的,這種吃苦是自己漫長人生道路上的一種磨鍊,是一個考驗自我的機會,是很光榮的經歷。

考生們可以從相反的角度想一想,如果剝奪了你的考試機會,天天玩,天天享樂,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結果,你願意嗎?你肯定會覺得人生無意義。所以,複習考試不是吃苦,而是在積累知識和做人的資本,是正常人發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內容。

如何進行時間管理

很多事情失敗不是因爲缺少行動前的計劃,而是缺少計劃前的行動。所謂計劃前的行動就是採取方法之前對全局的分析,分析要有深度還要有廣度,知己知彼,預之在先。

首先是對備考系統的全面分析。從戰略高度分析敵情佈局,就要做好情報的收集與分析。認真解剖考綱和大學聯考試卷,梳理系統,清點考點,理點串線,形成網絡。熟悉試卷結構和題型特點,特別是解讀命題思想和意圖。這樣做的目的是始終把握備考的主動權,既要信任服從老師的指導和安排又不能惟命是從,外因要服從內應的需要和調配。備考的過程就是不斷修補、完善自己知識體系的過程,所以必須比照檢視備考系統。

其次是反思自己的不足和需要。通過大學聯考真題的檢測可以發現自己存在的漏洞,一般認爲,如果存在問題無非是“學”與“考”的問題,我們不僅要“會學”還要“會考”,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需要區別對待。最好在老師的指導下對自己的問題把脈,“學”的問題集中在考點、題型上,“考”的問題集中反應在思路與規範上。找準弱點,才能確定用功的方向和策略。

還要熟悉學校及個人的作息規範,找到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實際上,我們的複習始終存在兩條線的問題,有些時間空間不屬於自己,必須遵從學校老師的規範要求。另一條線可以屬於自己,人與人的差別主要取決於這些“業餘”時間的規劃利用。共性的東西不能不遵守,但更重要的建立個性的方案。

制定任何計劃都需要先完成上述的考察,明瞭自己要做的事還要明瞭做這些事的時間和空間,如此,橫軸與縱軸相交叉纔可以建立座標系,確立兩條軸就是所謂計劃前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