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育兒經驗>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育兒經驗 閱讀(3.08W)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我們知道許多孩子的專注力是不強的,所以作爲父母就需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這樣孩子學習纔會高效。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下面一起來看看方法!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1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可以從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兩方面來分析

陳秀茹老師根據自己多年的諮詢經驗得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兩方面:

一方面是身體原因。

有些孩子偏食,本來是該吃什麼吃什麼,由於家長的溺愛卻成了想吃什麼吃什麼,造成許多成長元素的缺乏。

其次是運動,現在的孩子大都缺乏體育鍛煉,其實運動最有利於孩子各項能力的培養。因爲在運動中,孩子的肌肉、神經和感官都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要做的動作。

另一方面是心理原因。

心理原因有很多,比如夥伴關係、師生關係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專注力,但最重要的是親子關係。

父母的教育方式和養育態度直接影響着孩子的專注力。父母的過度呵護可以說是孩子專注力差的主要原因。

由於現在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們疼愛有加,本來應該孩子完成的事情卻由父母來代勞,時間久了,孩子就會養成嚴重的依賴心理。

因爲很多事情是不需要自己動腦筋去完成的,作業錯了爸媽給檢查,上課沒有聽明白父母會請家教,這樣一來,孩子的專注力必然會下降。

那麼,家長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

1、專注力是一種習慣,而習慣要從小培養,抓得越早,後面的'效果就越好。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家長給孩子買了很多的玩具和書籍,可是孩子往往是這本書翻兩頁,那本書翻兩頁,玩具也是,一會兒玩這個,一會兒玩那個。太多的書籍和玩具只會讓孩子注意力渙散。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家長要告訴孩子,想換書可以,但是可以給媽媽講講這本書的意思嗎?每次給孩子玩具也不要超過兩到三個,玩完這些放回原處再拿別的玩具。

2、要營造一個集中注意力的環境。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要把寫字檯上與學習無關的東西都收起來。

3、合理安排孩子寫作業和活動的時間。對於低年級的國小生來說,他們的專注力一般不超過15分鐘,超過這個時間孩子就會走神。

三四年級的國小生爲20分鐘,五六年級的國小生則爲半個小時。所以,孩子寫累了就讓他休息一會兒再寫。

4、改定時爲定量。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八點就寫完作業了,於是讓孩子額外再做題。這樣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反正早寫完也得寫,還不如晚點兒寫完。

5、家長不要干擾孩子的學習思路和專注力。有些家長檢查孩子的作業時發現錯誤,就說,你這道題做錯了。也不顧孩子正在寫其他作業。

6、儘量減少對孩子的嘮叨和訓斥。即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長也不要總是把這句話掛在嘴邊,那樣等於強化孩子不集中的特點,孩子也會在心裏認同自己注意力不集中。

陳秀茹老師說,對於注意力不集中,很多父母在生活中不注意,反映在學習上纔開始着急。

所以,對於孩子專注力的培養抓得越早越好。孩子的早期教育不是學習ABCD,而是意志品質、性格及專注力的培養。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2

孩子坐不住,是否是這些地方出了錯?孩子的生活環境是否太雜亂?

“首先家庭要排除環境干擾,營造一個溫馨寧靜的氣氛很重要。”專家許威威指出,日常生活中,家裏要少一點七嘴八舌、不要把孩子像玩具一樣抱來丟去。更不要在孩子在場時,當衆談論他的不足、取笑他。

她建議家長,每天至少要有15—30分鐘,家裏每個人都安靜忙自己的事。如:媽媽和寶寶一起讀書、識圖,爸爸看報,爺爺下棋等等。孩子長期在這樣環境的薰陶下,注意力自然就會提高。

另外,家長可以在固定的地點放置孩子的書桌、小椅子、文具、書櫃、光榮榜等,營選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要求孩子做靜的活動時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認真進行,長期堅持就會形成條件反射,養成良好習慣。

“不要亂跑!”你經常這樣吼孩子嗎?

家長首先要充分理解孩子,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在不過分的範圍內不必太嚴厲要求孩子。有些家長動不動就對孩子喊:“不要亂跑!”、“不要亂動!”

等一連串的“不要”,殊不知這種是最沒有用的教育方式,而且還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教授建議家長,不妨先忽略孩子的不足,代之以賞識爲主的家庭教育,對非多動行爲進行強化,當優秀的一面不斷增長,之前的不好表現也就自然消失了。

她補充說,當孩子專注於學習時,大人不宜隨便打攪。同時,家長在傾聽孩子講述事情,以及和孩子共同活動時,也要以身示範,聚精會神地聽講,避免敷衍和漫不經心。

他們充沛的精力是否得不到發揮?

她指出,許多孩子不聽話,吵吵鬧鬧,其實是因爲他們的精力沒地方發揮。

因此,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動靜有序的生活習慣,注重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要把孩子的精力和智能引導到有趣、有益的活動中,這樣就不會因爲無聊而撒嬌、吵鬧了。

她指出,嬰幼兒時期的寶寶以無意注意爲主,任何新奇多變的事物都能吸引他。所以家長要注意控制和變換寶寶的無意識注意力和有意識注意力(指有目的活動),使大腦的活動張弛有度,既能做好某些事,又不至於過度疲勞。

“家長要變化孩子學習和玩的內容,動靜結合。做遊戲不要總是玩一種,那樣孩子就體會不到遊戲的樂趣,就更談不上在學習了。”

引導孩子坐下來,試試這些辦法吧。

1、讓孩子做感興趣的事

孩子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注意力是比較集中的。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就多引導他們玩和學習。

可抓住其中的一項或幾項,先重點培養,再帶動孩子學習其他知識的專注能力。

2、玩一些適齡的靜態遊戲

她還建議家長,可以利用靜態的遊戲來延長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

“1歲以內的孩子可以玩鈴鐺、不倒翁、浴室玩具、塑料瓶等,1歲以上的孩子玩搭積木、拼圖、穿珠子等,從最簡單的開始,讓孩子體會到成功喜悅,然後逐步延長遊戲時間。”

3、早期閱讀識字有利靜心

她出,在嬰幼兒時期,家長陪孩子進行適度的'早期閱讀識字,對於發展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都很有幫助。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第2張
  

“從小養成閱讀識字的興趣和習慣,不僅能培養起孩子終生愛書的美德,而且在朗朗的親子共讀聲中,孩子受到兒歌、童話、科普讀物的陶冶,會自然而然地養成活潑好奇、安靜專注的性格。”

4、挑戰力所能及的事

做事之前,父母要明確做事目的,激發孩子的做事興趣。

在做事過程中,孩子若遇到困難,要引導孩子克服困難,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責任感,這樣孩子在做事的時候注意力就會集中,久而久之,就能養成善始善終做完每一件事的良好習慣。

5、豐富孩子每天的生活

專家建議家長,對於特別好動的孩子,要考慮充實他們的生活內容。

孩子的精力遠比大人來得旺盛,家長要將孩子的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使孩子有機會宣泄過剩的精力。比如讓他們參加適當的運動,跳繩、走平衡木等。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有多動傾向?

看着孩子每天奔跑不停,有家長擔心孩子是否得了多動症?陳明興指出,多動症孩子如果不及時糾正,會嚴重影響學習成績,造成社會適應能力低下。

事實上,六歲以後的孩子才能夠診斷爲多動症,不過在嬰幼兒階段,家長就可以提早發現孩子是否有多動傾向。

怎樣區別孩子是多動症還是隻是好動呢?他建議家長可以從3方面加以區別。

1、注意力與興趣的關係:

多動症兒童無一興趣愛好,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具有注意力缺損症狀。而好動的孩子能夠做他所喜歡的事,並且專心致志地去做;

2、行動是否有目的、計劃和系統:

好動孩子的行動常有目的,有計劃性。而多功症患兒的行動則呈衝動、雜亂、有始無終;

3、自制能力:

活潑好動的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中,會有意識地控制自己,不會大喊大叫亂吵鬧,而多動症患兒則無此能力。

此外,在一些生活細節中,家長也可以感受到孩子的異常。比如,注意力明顯不集中,不能專心聽家長的話,做事有始無終,稍受干擾就分心;

活動過度,不分場合來回奔跑,一刻也不能安靜坐下;情緒易波動,感情脆弱,抗挫折能力差;不合羣、我行我素,有的自卑、逆反心理特別突出嚴重、學習困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