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玩物志>品酒>

葡萄酒之島皮科——大西洋中的璀璨明珠

品酒 閱讀(3.08W)
在大西洋中,有一座名爲“皮科”的葡萄酒之島。在過去的三年中,亞速爾羣島上的葡萄樹種植面積增長了一倍,達到1,200英畝,而其中五分之四都生長在皮科島上。 In the middle of the Atlantic Ocean, there is an island nicknamed”The Island of Wine”.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the number of vines under cultivation has doubled to over 1,200 acres on all Azorean islands.

茫茫大西洋中,坐落着一個罕爲人知的“葡萄酒之島”。這裏景緻秀麗,風光旖旎,一座聳入雲霄的火山俯瞰着四垂汪洋。這山與島齊名,喚作“皮科(Pico)”。作爲亞速爾羣島(Azores Islands)上的至高點,每逢冬至,其頂峯便被皚皚白雪裝點,如夢如幻,不勝美哉。

葡萄酒之島皮科——大西洋中的璀璨明珠

圖片來源:Tom Mullen

千百年以來,亞速爾羣島一直都履行着釀造葡萄酒的使命。由於地處近現代航海業較爲發達的葡萄牙境內,早在17、18世紀,這裏的葡萄酒就被運往世界各地,並在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的獎項評選中屢獲殊榮。但爲人所不知的是,亞速爾的葡萄酒,有80%都來自皮科島。這座面積僅有400多平方千米的小島究竟有何魔力?下面,就跟着小編去一探究竟吧。

  由於受到墨西哥暖流(Gulf Stream)的影響,皮科島的地中海氣候十分顯著。初登此島時,你可能不會覺得這是個適宜種植葡萄樹的地方。島上罡風驚天、土石嶙峋,表面還被堅硬的火山岩覆蓋着,在這種地方支起葡萄架種葡萄,無異於癡人說夢。然而,智慧的皮科島居民卻想出了一種行之有效的種植方法。他們摒棄傳統使用的葡萄架,把葡萄樹分組直接種在皮科島硬實的土地上,並在每一組的四周都壘起一堵五英尺(1.5米)高的石牆,圈出一塊長20英尺(6米)、寬10英尺(3米)的長方形區域。這堵石牆不僅承擔着防風護藤的重任,每至夜晚氣溫下降,它還能把白天吸收的熱量散發出來,爲葡萄樹的生長提供適宜的溫度。

  傳說早在15世紀,一位身形魁偉的僧侶就曾登上過皮科島。他見島上氣候喜人,便萌生出了在此種植葡萄樹的想法。然而,皮科島雖然土壤肥沃,但以岩石爲主的土壤類型並不適宜種植葡萄。爲了克服這一困難,這位名叫弗雷·吉岡特(Frei Gigante,葡萄牙語,意爲大兄弟)的先驅勤勉開墾,他先是把一抔抔土壤都填入玄武岩(Basalt)細小的縫隙中,然後栽上葡萄樹,並在四周壘起石牆進行保護。這種種植方式一直沿用至今,爲了紀念這位皮科島葡萄種植的開拓者,當地的一款白葡萄酒便以他的名字命名。

  2004年,因爲其獨特的景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把皮科島的葡萄園列爲世界遺產地(World Heritage Site)。這次評選活動的領頭人叫費爾南多·奧利維拉(Fernando Oliveira),本職是當地的一位教師。據他所言,爲了這次評選,當地政府花了整整十二年進行準備,最終才得以如願。在與福布斯雜誌(Forbes)的一次採訪中,費爾南多向外界簡扼介紹了皮科島葡萄園的獨特之處:“這兒和世界上其它葡萄園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這些石牆,它們和腳下的土地一樣,都是自西向東延伸。在葡萄的生長季,太陽從早上七點半一直照射到晚上九點半,整整十四個小時的光照時間,使這裏的土壤一直都穩定在一個較高的溫度。即使到了夜裏,火山岩也可以把此前吸收的熱量散發出來,所以土壤的溫度並不會驟然下降,這就好比一個沒有塑料頂棚的溫室,無論外界條件如何,葡萄樹都能在其中茁壯生長。”

葡萄酒之島皮科——大西洋中的璀璨明珠 第2張

圖片來源:Stutterstock

與此同時,費爾南多還談到,在皮科島通行公路之前,當地葡萄酒的運輸都是通過“滾動”的方式完成的。而且,由於火山岩形成的海岸線崎嶇不平,運貨的船隻無法靠近葡萄酒生產地停泊。爲了解決這個問題,供應商們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們先把酒桶滾到海邊,然後直接踢進海里,接着由孔武有力的工人們把桶子拖到貨船上去。可以說,皮科島葡萄酒初期一直都是在泥沼中前行。比如十九世紀中葉,一場突如其來的蟲災使得整個島的葡萄酒行業一度陷入低谷,產量和出口量雙雙急遽下滑。那時候,哪怕賣出一瓶亞速爾葡萄酒都是件十分困難的事。

  然而,近幾年情況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大有迎來“皮科之春”之勢。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歐洲葡萄酒市場逐漸擴展到了皮科島上,拓展了皮科葡萄酒的國際銷售渠道;二是亞速爾政府逐漸開始重視這一產業,並給予其資金支持和政策優惠。這兩點使得皮科葡萄酒的產量和市場化程度都有了大幅的提高。在過去三年內,亞速爾羣島上種植的葡萄樹面積就翻了一番,達到1,200英畝(大約爲500公頃),這其中有五分之四都種植在皮科島上。此外,1950年在馬達列納(Madalena)成立的皮科島葡萄酒合作組織(Pico Island Wine Cooperative,以下簡稱皮酒組織)也標誌着行業規範性管理制度的建立。現如今,這個組織的成員已經超過了240個,並向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地出口產自皮科島的葡萄酒。

  “在過去的兩三年內,島上的葡萄園面積有了巨幅增加。”來自皮酒組織的栽植技術代表胡·豪爾赫(Rue Jorge)如是說道:“我預計,這個趨勢未來將會在葡萄酒的產量上延續下去。但是你也知道,由於氣候的不穩定性,我也不能保證每一年的產量都是規律的,比如去年我生產了200,000公升的葡萄酒,但今年這個數值可能就會減半。”這是因爲今年春季的氣候比較反常,雨霧增多,狂風大作,巨大的海浪衝擊上岸,拍打着嬌嫩的葡萄藤。亞速爾葡萄酒又遭受了一次重創。

  幸好,葡萄酒產業並不是亞速爾羣島唯一的經濟支柱,在皮科島被評爲世界遺產地之後,五湖四海的遊客都慕名而來,期望一睹其風采。島上,綠野翻騰,牛羊點綴其中,與遠方深藍色的碎浪遙相呼應;海里,巨鯨悠遊,似乎守護着岸上那一座座葡萄牙傳統風格的白牆建築。島上氣候多變,糅雜了愛爾蘭(Ireland)、新西蘭(New Zealand)、瑞士(Switzerland)等地的天氣風格,時而陽光明媚,時而陰雨連綿。紛至沓來的外國遊客不光爲當地的財政創收,也打響了皮科島葡萄酒的國際知名度。

葡萄酒之島皮科——大西洋中的璀璨明珠 第3張

圖片來源:Tom Mullen

其中,阿瑞圖(Arinto)、華帝露(Verdelho)和皮科特倫太(Terrantez do Pico)是島上主要的白葡萄品種,而梅洛(Merlot)和西拉(Syrah)則是主要的紅葡萄品種。對於初次品嚐皮科島葡萄酒的人來說,弗雷·吉岡特是個不錯的選擇,它由阿瑞圖釀造而成,在酸鹹的口感中迸發着清新的風味。而另一款來自法利亞莊園(Faria’s Vineyards)的乾白葡萄酒(Vinho Branco)也不容錯過,它具有檸檬、蜂蜜和香蕉的圓潤風味,還略微透露着一絲絲甘草風味。如果你想要品嚐這兩款酒,最好的佐餐就是“皮科島沙拉(Pico Salad)”(用當地的兩種奶酪、萵苣和碎麪包片配製而成),主食則最好是琥珀魚(Amberjck)或劍魚(Swordfish)。此外,來自安東尼奧·瑪卡尼塔酒莊(Antonio Macanita)的亞速爾阿瑞圖白葡萄酒(Arinto dos Azores )質優價昂,可以滿足高端消費者羣體的需求。這款酒用100%的阿瑞圖釀造而成,帶着豐富的黃油和熱帶水果的風味,即可搭配主餐,也可配合甜點。

  在這個大西洋中的葡萄酒勝地上,餐飲業自然也是十分發達。其中有一家叫作修道院之角(Canto do Paco)的餐館是許多當地人和遊客常去的地方。這家小巧別緻的餐館位於普賴尼亞德拜舒(Prainha de Baixo)小鎮,經理名叫若奧·德·卡斯特羅(Joao de Castro)。在與福布斯雜誌的採訪中,他透露了自己開這家餐館的緣由:“我之前做了二十年的諮詢會計工作,每天勤勤懇懇、按部就班。但是有一天,我的身體狀況突然亮起了紅燈,我知道這是一個契機,是時候做出改變了!”因此,待身體康復後,德·卡斯特羅立刻辭去工作,他先是在波爾圖(Porto)和里斯本(Lisbon)的烹飪學校裏教書,然後隻身前往皮科島開了一家小巧精緻的餐館。儘管出於工作需求仍要四處奔波,但基本上他已經紮根在這座連綿青巒和碧藍大海交相輝映的島上了。

  在交談中,德·卡斯特羅舉起一杯當地的葡萄酒說道:“一般外國遊客最喜歡喝的是弗雷·吉岡特和特拉斯熔岩桃紅酒(Terras de Lava Rose),但其實我本地人喝得最多的是假日莊園(Ferias Vineyards)白葡萄酒。”

  緊接着,德·卡斯特羅陷入一陣沉思,顯然在思考着什麼。隨後,他舉起酒杯,輕輕說道:“皮科島有着最簡單的田園風光,我開這家小餐館,其實是在享受生活。”(文/Ger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