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育兒經驗>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育兒經驗 閱讀(2.36W)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獨立性指的是遇事有主見,有成就動機,不依賴他人就能獨立處理事情,積極主動地完成各項實際工作的心理品質,它伴隨勇敢、自信、認真、專注、責任感和不怕困難的精神,下面分享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1

沒有自理能力對孩子的影響

第一、孩子離開父母就不能照顧好自己

沒有自理能力的孩子離開父母后,孩子就不能照顧好自己,生活會感到沒有父母而痛苦,孩子的吃飯穿衣問題因爲沒有父母的監督而不能正常進行,孩子如果長時間的離開父母的話,不正常的生活會讓孩子生病。

第二、孩子的肢體不協調

具有自理能力的孩子平常父母都會讓孩子適當的做些家務,其實做家務是鍛鍊孩子的肢體協調,孩子做起事情來比較得心應手。

如果沒有自理能力的孩子,平時就很少做家務甚至幾乎沒有做過,所以孩子的肢體就會看起來不那麼協調。

第三、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稍微遜色一些

孩子在家通過做家務來培養自理能力,做家務是一項鍛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比如說孩子會節約時間,節約用水,做家務的孩子他會想到洗碗的水可以用來澆花、拖地等。

孩子在燒水洗碗時,他會想到在燒水過程中可以先做其他的,這是一項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可以讓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會更加的有計劃地去做事情。

第四、孩子總是等到別人投食

不具有自理能力的孩子,在沒有其他人的情況下餓了的話就無法保證自己能吃飽。沒有自理能力的孩子總是習慣於等待家長做好飯就吃。

那麼如果家長不在身邊的話,孩子就只能餓着肚子,只能等待家長忙完後的投食。沒有自理能力會影響孩子的很多方面,所以父母要在孩子上學之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因爲上學以後孩子就會很少在父母的身邊,培養自理能力的機會就很少,爲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在學習受凍捱餓的,就要培養好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多家長會問,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呢?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02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

第一、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

很多父母總是會說自己的孩子還很小做不到什麼事情,其實有時候是父母小看了自己的孩子,有些事情要讓孩子嘗試的去做,慢慢的教會孩子,讓孩子在學習能照顧好自己。

最簡單的培養自理能力的方法那就是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比如說掃地,拖地等,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其實是在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等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孩子也能獨立的完成。

第二、教會孩子做飯

任何父母都不能保證自己的孩子永遠在身邊,肯定會有父母不能在身邊的情況,隨着孩子的年齡增長,孩子肯定也會有獨處的時候,那麼獨處的時候就沒有人給孩子做飯。

如果孩子不會做飯的話,經常吃外面的東西會不健康,不健康的食物吃多了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教會孩子做飯也是一項自理能力之一,所以父母必須要教會自己的孩子做飯,保證自己的肚子不受捱餓。

第三、適當的讓孩子獨立

只要父母耐心的培養,孩子其實是可以獨立的完成很多事情的,有時候可以讓自己的孩子獨立的去完成一些事情。

可以從小事做起,慢慢的積累起來,孩子就可以獨立完成很多事情,孩子獨處時就會很好的照顧好自己,父母纔會放心的讓孩子獨處。

比如說讓孩子獨立的坐一次公交車,如果孩子很小的話,家長可以悄悄的跟着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讓孩子去買一樣菜等。孩子獨立可以成就孩子很多東西,所以父母要適當的讓自己的孩子獨立。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2

01耐心引導,幫助孩子樹立自理意識

家長首先要從思想上對孩子進行培養。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必須使孩子樹立自理意識,要讓他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了這種自理意識,才能促使孩子自覺行動起來。

02要信任孩子,給予孩子嘗試和探索的機會

中國父母總是習慣爲孩子包辦太多。在這種環境下,孩子首先會喪失積極主動的意識,自理能力如何能養成?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孩子亦是如此。

在孩子最初進行自理的時候,難免會出現很多問題,如動作慢,做錯事,但這些是應該被容許的。碰到這些事情時,家長不要急躁,不能看孩子幹得慢就伸手代勞,也不要指責,要給孩子嘗試和探索的時間與機會。

03鼓勵表揚,認可孩子的點滴進步

獲得成功時的喜悅可以推動孩子的進步。當孩子取得點滴進步時,家長可以用“你真棒”、“你真能幹”等口吻讚揚他,讓他對自己充滿信心。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要避免語言的單一和重複,要儘可能的表揚到實處,比如“你今天很棒,昨天你還等着媽媽幫你整理衣服,今天你就問媽媽整理衣服的方法自己整理了”。當孩子確實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時,家長也要耐心的引導和鼓勵,必要時候協助他完成,避免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04家人的教育方式要保持一致

家庭矛盾有時候就來自於不同的教養理念和教養方式。現在很多的父母已經逐漸意識到“放手”的重要性,但是老一輩人卻對孩子過分關愛,捧在手心裏怕融化,出門怕摔跤......如此長期發展,大大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所以在教育方式上,家裏上下需要保持一致,如此纔可真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富蘭克林曾說過:懶惰像生鏽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經常用的鑰匙,總是亮閃閃的。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父母不僅要掌握方法,還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幫助孩子漸漸掌握本領,走向獨立。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第2張
  

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常見的幾個誤區

"吃飯穿衣服,長大了自然就會了"

我們習慣了給孩子餵飯、穿衣服,也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依舊堅持給娃餵飯、穿衣,全權代勞這些基本生活技能,認爲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其實並非如此。

我們的事事包辦,會讓孩子覺得理所當然,不會主動去觀察和學習這些技能。畢竟有爸爸媽媽親力親爲"伺候",孩子又怎會"勞心勞力"去辛苦自己呢?

曾經看到過一則新聞,某所中學,一個班級正在吃早餐,全班39人只有6人吃了雞蛋,於是鄭老師上了堂"雞蛋瞭解課"教孩子們珍惜糧食。在課堂中他發現,有些孩子並不會剝雞蛋。

"培養自理能力,要贏在起跑線上"

雖說培養自理能力是越早越好,但所謂的"早",應該符合兒童的發展規律,所學習的技能應該在他們的承受範圍之內。

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目的是讓他有更加健全的人格,能夠做到獨立自理,不是爲了跟別人家的孩子分出輸贏。所以,忽視孩子實際情況,盲目給他佈置超額的任務,就是一個巨大的誤區。

"我一定不能幫忙,不然會耽誤效果"

在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時候,有的家長會說服自己狠下心:"不能幫忙,否則他永遠學不會獨立!"家長有這份決心是好的,但大可不必如此嚴苛。

因爲,我們在接觸陌生的事物時都會感到害怕、無助,遇到困難時需要得到幫助和提點,孩子也是如此。我們對孩子置之不理,不但不利於他學會自理,反而可能降低他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