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育兒經驗>

孩子一言不合就生氣怎麼辦

育兒經驗 閱讀(1.85W)

分析診斷

孩子一言不合就生氣怎麼辦

主要原因是他們身體和心理上都在不斷地尋求自我、自尊、自立的成長和定位。每個個體清晰的所謂“叛逆(實爲成長)”線路圖如下:

學前期(3-6歲)——“我是誰”初問

發展特點:產生自我中心思維,形成自我意識:面臨着想要不依賴父母獨立做事情和失敗時產生的內疚之間的衝突,他們視自己爲有自己的權利的人,並且開始自己做決定。

兒童中期(6-12歲)——比較中追尋“我是誰”

發展特點:繼續發展自我,同時越來越多的將自己與他人比較,以評估自己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社會標準,並且自尊開始逐漸分化。積極的自尊會讓他們認爲自己擅長一切事情,建立良好的自信;如果是消極的自尊,則反之。

青春期(12-19歲)——明確“我是我,我能行”!

發展特點:伴隨着身體的快速發展和成熟,體內激素水平的提高導致情緒的快速變化。男孩會經常感到生氣和煩惱,女孩往往與抑鬱和憤怒有關。大腦的變化導致孩子追求更強的獨立性,直接表現爲好爭辯、敏感、易怒、容易衝動。這種變化引起青春期認知能力的複雜化,這種複雜又導致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義,他們對權威充滿了批判精神,不願接受批評,並且很容易指出別人行爲中的錯誤。

處理原則

父母應摒棄自己作爲專制者、控制者、勝利者的立場,應該站在建設者、支持者的角度,作爲必要的“腳手架”(建築中的輔助結構)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用接納、欣賞、包容和支持的態度來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而不是抱着舊的“聽話”觀念,要接受“不聽話”纔是正常的,來對待孩子的“自我”成長。

叛逆期的孩子,只要不是大是大非(三觀)的問題,父母應儘量不予干涉,或者必要時採用適當方法予以引導。因爲三觀問題都是從0歲開始通過父母示範、榜樣來影響孩子的(不在此討論)。隨着孩子年齡增加,父母應該給予更多的自由空間,而不是更強的控制。

父母不要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孩子,父母的標準往往過高。這樣就可以避免衝突,並且容易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如果對抗過多,對孩子形成自我意識是一種負面強化,會促使他走向父母的對立面(儘管這並不是他的初衷),結果是不僅使親子關係進入一種惡性循環,還往往讓孩子建立起消極的自尊,不利於他未來的發展;如果儘量少的對抗,更多的理解和溝通,不僅使親子關係進入良性循環,孩子發展的自我意識會更健康,會建立積極的自尊,也更符合他的本意。

經驗分享

在安全與健康的前提下,讓孩子盡情體驗與嘗試,讓他們完成構建自我的獨特性。比如:自己決定穿什麼衣服,自己決定在雨後的水坑中玩多久,自己決定選擇朋友的原則, 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寫作業,自己決定一天的時間安排……對孩子每次積極的自主行爲多讚美和肯定。

與孩子交流時,應該首先關注孩子的情緒。如發現孩子情緒不好時,應通過擁抱、溫暖的話語,先認同、安慰與疏導。儘量避免在孩子情緒不佳時,提出各種要求產生矛盾和衝突。

父母應注意自己說話時的表達方式、技巧,如多提開放性的選擇題,讓他來自主決定;不要使用命令式的“不要做什麼”,可以說“我有個建議,供你參考……”;對於他的行爲,避免直接判斷“對”或者“錯”,可以問“你這麼做肯定有自己的考慮,可以和媽媽(爸爸)說一下嗎”

完全避免衝突往往是不可能的。但在與孩子發生衝突時,父母自己應先做冷處理,甚至主動和解,待孩子情緒好時再溝通交流;切忌氣頭上說出傷感情的話,比如“我辛辛苦苦養你這麼大,你就這麼對我”。——把每次衝突轉化爲對孩子有益的成長契機,需要家長用自己的胸襟和智慧化解,而不是一味的情緒發泄。

更要避免打罵孩子,不要用身體暴力和語言暴力,給孩子造成身體和心理上的傷害。溫暖的養育環境,父母的關愛,始終都會成爲孩子健康成長的源泉和動力。

結論

父母應抱着歡迎的態度接受孩子每次的所謂“叛逆期(成長期)”。因爲每個階段都是孩子尋求獨立與自主的一個重要結點,也是他們在成年之前的身心發育的必然需要。尤其是青春期,是伴隨着成熟等身體發育導致的一種心理和行爲上的突變階段,很多是不受孩子思想控制的。父母一定要多忍耐和包容。相比前兩個階段的衝突程度,青春期的衝突程度會是最強烈的,因此,如果在12歲前,父母與孩子能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非常有助於順利度過青春期。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積極自尊的自我意識,個人認爲最好的辦法就是採用權威型(平衡式)的養育風格。權威型的父母既能讓孩子感到溫暖,爲他們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同時也會對孩子的行爲邊界做出明確的限制。充滿愛的養育環境決定了良好的親子關係,必要的權威又讓孩子建立起責任感和正確的價值觀,使孩子有足夠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