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星秀>

李行個人資料簡介 生平簡介 藝術成就 作品年表

星秀 閱讀(1W)

李行簡介

李行(Lee Hsing),原籍江蘇武進,1930年5月20日生於上海,1948年底隨父遷臺,1952年畢業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臺灣電影導演、演員。1952年從影當演員,1958年升任副導演,1959年開始任導....

李行個人資料

李行(Lee Hsing),原籍江蘇武進,1930年5月20日生於上海,1948年底隨父遷臺,1952年畢業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臺灣電影導演、演員。

1952年從影當演員,1958年升任副導演,1959年開始任導演,處女作是臺語片《王哥柳哥遊臺灣》。1963年成功導演了他第一部國語即普通話影片《街頭巷尾》,成爲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導演。自《蚵女》(與李嘉合作導演)獲1964年第十一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後,執導的影片連續獲大獎。80年代未,涉足影展,90年代開始積極推動兩岸電影文化交流。2013年春,按照李行於1990年提出的思路,第一屆海峽兩岸三地年度"十大華語電影"評選活動開始推進。自此,華語影壇增添了一個以兩岸三地電影評論界爲主體的半官方電影獎項。

李行個人資料簡介 生平簡介 藝術成就 作品年表

李行照片

李行生平簡介

李行(Lee Hsing, 1930年- ),臺灣六七十年代最重要的導演。原名李子達。父親爲天帝教教主李玉階,妻王爲瑾(1955年生),兒李顯一(1956-06-30)、李顯順(1960-04-02)。原藉江蘇武進,1930年5月20日生於上海。1952年畢業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曾在該校校園話劇社當編劇、導演和演員,後又在職業劇團工作三年。1952年從影當演員,參演過《永不分離》、《馬車伕之戀》等片。1958年升任副導演,1959年開始執導臺語片,處女作爲《王哥柳哥遊臺灣》。1963年成功地導演了他第一部國語即普通話影片《街頭巷尾》,從此被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任命爲主要導演。養鴨人家 唐寶雲主演

1958-1986年他共執導50多部影片。1963年合作導演的《蚵女》獲1964年第十一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後獨立導演的《養鴨人家》獲1965年第三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最佳導演獎。這兩部作品同時開啓了臺灣電影"健康寫實主義"路線風潮,李行因此迎來導演生涯中的一個黃金時代。1967年導演《路口》獲同年第六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1968年導演《玉觀音》獲1969年第十五屆亞洲影展最佳劇情片金禾獎和馬尼拉市長特別獎。1971年導演《秋決》獲第十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最佳導演獎。後又導演《吾土吾民》、《汪洋中的一條船》、《小城故事》、《早安臺北》,分別於1975年、1978年、197林鳳嬌在小城故事中演啞妹阿秀9年獲第十二屆、第十五屆、第十六屆、第十七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成爲著名的金馬獎獲獎專業戶。《汪洋中的一條船》同時還獲最佳導演獎,他本人因此片獲臺灣當局頒發的華夏獎章。 1983年與胡金銓、白景瑞聯合導演的《大輪迴》獲意大利國際幻想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爲表彰他對臺灣電影的巨大貢獻,1995年第三十二屆臺灣金馬獎授予他終身成就獎。李行一生創作偏向保守,堅持民族風格和鄉土氣息,由衷擁護傳統道德與家庭倫理。亦有評論指其作品"將社會困境的解決,寄託在一個不牢靠的人性情操上",缺乏面對社會問題的勇氣與批判現實的精神。

李行藝術成就

他導演的《蚵女》、《玉觀音》、《汪洋中的一條船》分獲第十一屆、第十五屆和第二十五屆亞洲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或最佳導演獎 。他獲臺灣金馬獎的影片還有《養鴨人家》、《路》、《秋決》、《吾土吾民》、《碧雲天》、《汪洋中的一條船》、《小城故事》、《早安臺北》等。此外,他導演的較有影響的影片還有《婉君表妹》、《啞女情深》、《原鄉人》、《唐山過臺灣》等。

臺灣著名導演李行的處女作是蕭銅編劇的臺語喜劇片《王哥柳哥遊臺灣》(又名《兩傻奇遇記》,李冠章、原名張福財的矮仔財主演,1959年放映。此片模仿好萊塢的勞萊與哈臺一胖一瘦、相映成趣的搭檔,表演極爲貧困的兩人突然中大獎後的心態。讓人在"鄉土電影"中窺見臺灣的政治文化,在嬉笑之餘時時感受悲涼,是這部喜劇片的出彩之處。這部黑白片,不但爲臺灣台語電影開發了新片種,也同時創造了極佳票房。時至今日,《王哥柳哥遊臺灣》仍是臺灣喜劇電影史上的代表作之一。至今,臺灣人仍將體重過重的人稱爲王哥,將體型瘦小的人稱爲柳哥,可見其影響力之深遠。由於受歡迎,原班人馬又相繼拍攝了多部續集,"王哥柳哥大鬧歌舞團"、"王哥柳哥好過年"、"王哥柳哥過五關"、"王哥柳哥百子千孫"、"王哥柳哥07"、"王哥柳哥遊地府"……。這種勞萊、哈臺式的喜鬧劇,後來成爲臺灣喜劇電影的經典模式。

李行雖不諳臺語,不但能執導王哥柳哥系列相當出色的臺語電影。而且在執導國語片後,作品中,不論是《早安臺北》健康寫實電影、《彩雲飛》瓊瑤愛情電影或是《龍的傳人》史詩電影,均居於領導潮流的地位。王哥柳哥系列培育出不少電影戲劇演員,如隨後投入臺灣電視演出的矮仔財、柯玉霞、戽斗等。之後拍攝之部分王哥柳哥電影系列,因爲本擔任主角的矮仔財未參與演出,以王泰山遞補,之後,王泰山亦以"柳哥"爲藝名。

王哥柳哥遊臺灣劇照臺灣的國家電影資料館於20世紀90年代成立後,將王哥柳哥系列重新翻制並陸續於公共電視臺等電視媒體及臺灣各地小型懷舊電影座談展出。該影片呈現50年代諸如空曠臺北市介壽路(今凱達格蘭大道)、未開發的臺中市郊區與新店烏來等等影像,頗具歷史影像價值。

作品年表

1958年 《王哥柳哥遊臺灣》

1959年 《豬八戒與孫悟空》、《豬八戒救美》、《凸哥凹哥》

1960年 《臺灣地下水》(紀錄片)

1961年 《臺灣教育》(紀錄片)、《王哥柳哥好過年》、《武則天》、《兩相好》

1962年 《金鳳銀鵝》、《白賊七》、《王哥柳哥過五關斬六將》、《白賊七續集》

1963年 《街頭巷尾》、《新妻鏡》

1964年 《蚵女》、《養鴨人家》、《婉君表妹》

1965年 《啞女情深》、《貞節牌坊》

1966年 《還我河山》、《日落日出》

1967年 《路》

1968年 《玉觀音》、《情人的眼淚》

1969年 《羣星會》、《喜怒哀樂--之"哀"》

1970年 《母與女》、《愛情一二三》

1971年 《秋決》

1972年 《風從哪裏來》、《大三元》

1973年 《彩雲飛》、《心有千千結》、《婚姻大事》

1974年 《海鷗飛處》、《海韻》

1975年 《吾土吾民》

1976年 《碧雲天》、《浪花》

1977年 《風鈴風鈴》、《白花飄雪花飄》

1978年 《汪洋中的一條船》

1979年 《小城故事》、《早安臺北》

1980年 《原鄉人》

1981年 《又見春天》、《龍的傳人》

1983年 《大輪迴》

1984年 《細雨春風》

1986年 《唐山過臺灣》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