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智慧生活>美食>

中國人的飲食特點

美食 閱讀(3.12W)

中國人的飲食特點,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國家,不同地方的飲食特點是不一樣的,但中國有許多好吃美味的食物,對於中國人的飲食特點,許多人是不瞭解的,下面給大家介紹!

中國人的飲食特點1

1、風味多樣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各地氣候、物產、風俗習慣都存在着差異,長期以來,在飲食上也就形成了許多風味。

我國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說法,口味上有南甜北鹹東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齊魯、淮揚、粵閩四大風味。

2、四季有別

一年四季,按季節而吃,是中國烹飪又一大特徵。自古以來,我國一直按季節變化來調味、配菜,冬天味醇濃厚,夏天清淡涼爽;冬天多燉燜煨,夏天多涼拌冷凍。

3、講究美感

中國的烹飪,不僅技術精湛,而且有講究菜餚美感的傳統,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調一致。

中國人的飲食特點

對菜餚美感的表現是多方面的,無論是個紅蘿蔔,還是一個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種造型,獨樹一幟,達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諧統一,給人以精神和物質高度統一的特殊享受。

4、注重情趣

我國烹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僅對飯菜點心的色、香、味有嚴格的要求,而且對它們的命名、品味的方式、進餐時的節奏、娛樂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國菜餚的名稱可以說出神入化、雅俗共賞。

菜餚名稱既有根據主、輔、調料及烹調方法的寫實命名,也有根據歷史掌故、神話傳說、名人食趣、菜餚形象來命名的,如全家福、將軍過橋、獅子頭、叫化雞、龍鳳呈祥、鴻門宴、東坡肉……

5、食醫結合

我國的烹飪技術,與醫療保健有密切的聯繫,在幾千年前有醫食同源和藥膳同功的說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藥用價值,做成各種美味佳餚,達到對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國人的飲食特點2

關於中國飲食文化的介紹

中國飲食

中國歷史悠久,民族衆多,國土遼闊,物產豐富。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飲食習慣。

以漢族而言,各地物產和生活習俗不同,飲食習慣也有明顯的差異。一般中國人一日三餐以米麪爲主食,種植水稻的東南地區以米食爲主,種植小麥的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以麪食爲主。

無論是米食還是麪食,主食的製作方法種類繁多,主食的品種也豐富多樣。中國菜餚更體現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國人的飲食特點 第2張
  

中國菜用料多樣,烹飪講究,注重色、香、味、形俱佳。各地由於氣候、物產、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的不同,人們的口味也不盡相同,比如南方人口味清淡,北方人口味較重,等等,因此在中國就形成了具有地方特點的菜餚文化。

最有代表性的是魯菜、川菜、粵菜和淮揚菜四大菜系,也可細分爲魯菜、川菜、蘇菜、粵菜、浙菜、閩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

有的菜系還形成了本菜系的地方流派。各地的菜餚在原料選用、烹調技藝和口味等方面特點鮮明。魯菜流行於中國北方,因近海,所以海鮮類的菜餚品種多樣,名菓有糖醋鯉魚等,清、脆、嫩、鮮、醇是魯菜的特色。

中國人的飲食特點 第3張
  

川菜人稱“百菜百味”,集麻、辣、酸、鮮、香於一身,名菜有魚香肉絲等。淮揚菓調味講究保持本味,追求清淡而鮮嫩,爽口而味醇,又講究刀工、配色和造型,名菜有獅子頭等。

粵菜用料較廣,菜式新穎口味講究,形成清、爽、鮮、淡、香的風味特色。此外,浙菜製作精細,味道鮮嫩,名菜有龍井蝦仁等。

福建菜多以海產品爲原料,湯菜品種多樣,湯鮮味美,名菜有佛駣牆等。湖南菜多用辣椒,油重色濃,酸辣鮮香,名菜有紅煨魚翅等。

安徽菜以烹製山珍野味著稱,名菜有符離集燒雞等。北京烤鴨、東北酸菜白肉、重慶火鍋等也都是聞名遐邇的名菜佳餚。

中國人的飲食特點 第4張
  

餛飩之妙

一次,陪外國友人到大排檔用餐,外國朋友望着眼前的餛飩,提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在中國食品當中,全用麪皮包餡,也都在水裏煮,可爲什麼一個叫餃子,一個叫餛飩?

這下子還真把我問愣了,身爲中國人,活了幾十年,還真沒動腦筋琢磨過這類問題。爲了回答老外的問題,我下功夫考證了一番。餃子和餛飩,是咱中國老百姓最常見、最喜愛的食品之一。

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它們幾乎落腳於各地。不過,這兩種食品在古代是相互混稱的`。

中國人的飲食特點 第5張
  

餃子早先也被稱爲“餛飩”,其名取意爲“餛飩”,混沌也。是說世界生成之前,混混沌沌,自盤古開天闢地,纔有了四方。因此,“餛”是老輩子給人留下的吃食,叫人們莫忘了天地的養育之恩。

餃子與餛飩的區別,首先在皮,其次在湯。雖說如此,但是南方與北方,對餛飩所下的功夫,卻各有所長。以皮而論,南方見長,無論是上海的縐紗餛飩,還是無錫的手推餛飩,都以皮薄恰似蟬翼,皮爽滑如凝脂著稱。

而北方的餛飩皮則不如南方如此講究。可若談起湯來,當屬北方。南方的餛飩,多爲紫菜、蝦米皮、味精和醬油加水爲湯。

中國人的飲食特點 第6張
  

而在北京,無論是致美齋,還是“餛飩侯”,講究的是用老母雞吊湯。梁實秋老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專門讚賞致美齋的餛飩。

文中引用了清朝同治年間詩人楊靜亭的一首詩:“包得餛飩味勝常,餡融春韭嚼來香,湯清潤吻休嫌淡,咽來方知滋味長。”致美齋的餛飩,自同治年間享譽京城,不同凡響,主要原因就是湯好。

另外,南方和北方在餛飩餡的製作上,也是大相徑庭。北方的餛飩一般餡非常少,小到只有筷子頭那麼一點。因此餛飩的個頭也比較小,一碗餛飩雖說是六七個,但是在碗中卻只佔三分之一左右,其餘全是湯。

中國人的飲食特點 第7張
  

不單是北京,我在天津市、河北省北戴河所遇到的情況也是如此,並且餛飩餡較爲單一,多爲豬肉加些蔥、姜和調料。

而在南方,餛飩餡就大不一樣了。以餡而言,廣州的餛飩餡最爲講究,不僅豬肉爲餡,就連雞、鴨、鵝、蝦、蟹等都可入餡。

單是豬肉糜中,也要加入蝦仁,拌入肉鬆。在上海,我在“雨林苑”和“金師傅”兩家餛飩店,品嚐過四十餘種葷素餡搭配的餛飩。在安徽黃山,那裏的餛飩竟用豆腐入餡,吃起來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由於南方的餛飩餡大,因此個頭也大,每個餛飩都包得十分豐滿俏式,薄薄的皮子舒翹挺拔,白白的,十分像天主教堂裏修女剛剛漿洗過的白布帽子。

中國人的飲食特點 第8張
  

爲什麼南北兩地對餛飩的製作會有如此的差異呢?我個人猜想,這也許和南北兩地的飲食習慣和飲食文化有關。

以飲食習慣而論,北方以麪食爲主,尤其擅長做餃子,按理說應該在餛飩餡上略勝一籌。也許就是因爲北方的餃子名頭太大,結果反倒使餛飩餡沒發展起來。

北方的餃子餡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不僅各種肉類、菜類均可入餡,而且還特別講究搭配。羊肉配西葫蘆;牛肉配芹菜;豬肉配茴香;雞蛋配韭菜。凡此種種,反正是琢磨到家了。

“好吃不過餃子,舒坦不如倒着”,每逄大年三十,家家年夜飯的餐桌上,必定少不了一盤餃子。正是餃子的崇高地位,反倒把餛飩給忽略了。

中國人的飲食特點 第9張
  

而南方以米飯爲主食,因此餛飩一登堂坐鎮,大受推崇,對餛飩餡的研究也就獨領風騷,這或許就是此長彼消的道理吧。據說不僅在中國,連外國也有餛飩。

相傳馬可波羅曾將此物帶入意大利,不過做法已經完全西化。意大利的餛飩是用雞蛋、麪粉調和成麪糰,用牛腦、芹菜做餡。

把拌好的餡攤在擀好的皮子上,然後再用一層面皮覆蓋在上面,撳緊、壓實後,切成骨牌大小的方塊,放進烤箱烘熟,最後加上沙司上桌。

這種餛飩倒也符合唐朝《一切經音義》所引《廣雅》說的:“餛飩,餅也。”

中國人的飲食特點 第10張
  

看來,任何一種飲食,總是要隨着當地的飲食習慣和文化而變化的。假如有一天,在非洲做客,當地主人要是給你端上一碗摻進果餡與果汁兒的“餛飩”,我想也大可不必驚異,任何飲食總要入鄉隨俗。

餛飩作爲一種融合了南北飲食文化、物美價廉、老少皆宜、傳統的中國食品,我希望它能夠早一天衝出國門,爲中國快餐業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