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心理健康>

需求的基本概念

心理健康 閱讀(2.65W)

購買商品或勞務的願望和能力或需要的東西

需求的基本概念1

經濟學中,“需求”常用於表達消費者對於具體某種商品的使用程度,包括是否會購買、購買數量、使用頻率、使用時長等等。

需求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願意並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

這就告訴我們,經濟知識中的需求,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願意,即購買的意願;二是能夠,即購買的能力。舉個例子,一個普通家庭想在北京一環買一套四合院,有意願卻無能力購買,無法構成需求;冬天有錢卻不想買荔枝吃,有能力卻無意願購買,也無法構成需求。剛發了工資想去吃一頓小吃,既有能力也有意願,這纔是需求。

需求的基本概念
  

需求彈性

指在一定時期內商品需求量的相對變動對於該商品價格的相對變動的反應程度。

需求的影響因

1、商品的價格

一般來說,商品價格越高,商品需求量越小;反之,需求量越大。比如,商品打折時,需求量很大程度上會上升。

2、消費者的收入水平

消費者收入水平提高,商品需求會增加。反之,商品需求則會減少。比如,原本每月收入10000元,每月買包10個。現在每月收入5000元,每月買包僅2個。

3、相關商品的價格

替代品:兩種商品之間可互相替代,均能滿足某種需要。當替代品價格上升時,該商品需求上升;反之替代品價格下降時,該商品需求下降;比如,汽油和天然氣是互爲替代品,當汽油價格上升時,消費者會普遍選擇增加購買天然氣,即對天然氣的需求會上升,反之亦然。

互補品:兩種商品之間必須互相配合,才能滿足同一種需求。當互補品價格下降,該商品需求上升;反之互補品價格上升,該商品需求下降。比如,網球拍和網球互爲互補品,當網球價格上升時,買球的人少了,導致買球拍的'人也會減少,即對網球和網球拍的需求都會下降,反之亦然。

4、消費者的偏好

對某種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加時,該商品的需求量就會增加;相反,偏好程度減弱,需求量就會減少。比如,某女士懷孕更喜歡吃酸的食品,較未懷孕之前對酸食的需求會增加。

5、消費者對商品價格的預期

當消費者預期未來商品價格會上升,對該商品的需求會普遍上升;預期未來價格會下降,需求會下降。比如,大家普遍認爲大促的商品價格會下降,因此在大促之前對商品的需求會下降,等大促再買。

需要和需求:是個體在生活中缺乏某種東西在人腦中的反映。這缺些什麼叫需求,它既包括生理的方面,也包括社會的方面。需求是客觀的,需要則是主觀的,是對客觀需求的一種主觀映象,一種主觀意識。

需求的價格彈性

定義需求價格彈性簡稱爲需求彈性或價格彈性,它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或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通常用價格彈性係數加以表示:需求價格彈性係數=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價格變動的百分比設:Q表示一種商品的需求量;P表示該商品的價格;DQ表示需求量變動值;DP表示價格變動的數值;Ed表示價格彈性係數。

需求的基本概念2

一、你覺得呢,需求是什麼?

等同於“需要、要求”嗎?“用戶需求”、“市場需求”、“需求文檔”中的每一個“需求”又都是什麼含義?

如果你也抱有疑問,那就讓我們再從頭開始,審視“需求”。

二、“需求”的初期使用

正如我們要了解用戶,我們就需要了解“場景”。想要了解一個詞,我們也必須瞭解這個詞的使用場景。使用場景也在隨着時代不斷髮展着,那我們不妨從基礎的使用開始思考。

在產品經理這個職業興起之前,“需求”這次詞彙就已經在經濟學中被廣泛使用,通常和“供給”一同出現。

而經濟學也賦予了“需求”一個定義:一種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費者在一段時間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下、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那按照這個定義,我們可以推理出:

需求的基本概念 第2張
  

需求產生的重要條件是“用戶願意且能夠”

“能夠”不用過多解釋。比如,用戶想買小浣熊乾脆面,但是這個超市竟然沒有,這就是“不能夠”;比如安卓用戶想使用你的產品,但是你沒有安卓版本。

那什麼是願意呢?

“願意”我們可以理解爲“有做某件事的動機”,我們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很好地理解“動機”:動機是由一種目標所引導的,激發和維持個體活動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

這個句式有些拗口,拆解一下會容易理解:

動機是一種心理過程;這種心理過程會激發和維持個體的活動;同時,動機是有目標,這個目標引導個體行爲的方向。心理學上認爲,產生動機的基礎是“需要”(這裏指的是心理學中所定義的“需要”)。當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會引領人們尋找能夠滿足需要的目標或對象。一旦找到某個目標或對象,需要就轉化爲了動機。

我們再來看一下心理學中的“需要”是什麼:需要,是人們身體內部的一種不平衡的狀態,表現在人們對內部環境或外部生活條件的一種穩定的追求,併成爲活動的源泉。這種不平衡狀態包括心理的和生理上的不平衡。

生理需要比如食物、水、空氣、睡眠;心理需要比如歸屬感、愛、尊重等等。所以按心理學來講,馬斯洛的理論,其實更應該稱之爲“需要層次理論”。

至此,讓我們將以上內容再正向梳理一下,可以認爲這就是一個“需求產生的模型”:讓我們以一個用戶場景下的心路歷程來進行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