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職場技巧>

精神康復工作的現狀與對策是關鍵

職場技巧 閱讀(5.68K)

精神康復工作的現狀與對策是關鍵,我國精神病患者的基數大,醫務人員不足,服務實施不齊全,法律法規不健全,導致我國精神病患者康復護理工作尤爲重要,現在分享精神康復工作的現狀與對策是關鍵。

精神康復工作的現狀與對策是關鍵1

一、精神康復的宗旨與目的

康復是指傷殘者在他人幫助下調整其傷殘所帶來的限制,部分或全部恢復失去的技能。康復(醫學)是涉及到物理學、醫療體育、矯形學、心理學、護理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的一門新興學科。

而精神康復,應是通過醫學和精神以及社會的綜合作用,使精神疾病患者病後受損害的心理和軀體部分(包括精神殘疾、軀體殘疾)得到儘可能好的恢復,使其工作、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達到儘可能好的水平。

二、精神康復工作形勢嚴峻

1、發病率上升快。

隨着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發展,社會生活節奏大大加快,工作、生活、學習中的競爭加劇,生態環境的變化,人們的壓力加大、各種緊張因素大大增多,使發病率不斷上升.患精神疾病人數也迅速增加。

解放初期精神病患病率僅爲0.5‰,目前已達到12.69‰。據預測,二十一世紀的精神病患病率還會有顯著增長。精神病人增多,致殘率高,對社會、家庭危害大.使精神病康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明顯突出。

2、致殘率高。

雖然藥物治療對精神疾病顯示出明顯效果,但由於各種原因仍出現較高的精神病致殘率。許多精神疾患可造成精神缺損甚至衰退,並導致工作能力、生活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的減退與喪失。精神疾病致殘的.病人有:精神分裂、情感性障礙、偏執性精神障礙、反應性精神障礙等。

其中以精神分裂症所佔比例最大,還可因精神障礙致殘而引發自傷、他傷。爲了儘可能降低精神病致殘率,除了儘早採取正規、科學、系統的治療外,最好的方法當然是建立精神病防治康復機構和網絡。

3、危害性大。

大量的精神病人增加了醫療衛生部門的壓力,耗掉大量的醫療衛生資源,增加國家衛生經費支出,同時會影響社會安定,如肇事、肇禍、威脅公共安全等等。據資料顯示有上述肇事等行爲的要佔精神病人的10%以上。精神病人還可以對家庭造成很大影響,擾亂家庭的日常生活,給家庭帶來困難。

病人的工作能力下降,社會地位降低,遭受社會歧視。改變以上這些隋況,需要積極開展精7十康復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精神病致殘,修復人力資源,造福於家庭和社會。

精神康復工作的現狀與對策是關鍵
  

三、精神康復的作用

精神康復的目標就是使患者回歸社會,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重新得到安置。康復的過程就是一個適應和再適應的過程。康復過程應包括住院康復和社會康復。(包括家庭康復)。病房是康復過程的起點。病人在得到各種檢查治療控制疾病後,再通過心理支持和多種技能訓練爲今後迴歸社會打下基礎.此爲住院康復的過程。

我國部分地區己實行的社會康復組織,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模式和農村模式,建立了以家庭爲主體的對精神病人進行治療、康復、預防、管理的綜合性治療的四級防治網,在實際工作中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和較大的社會效益。

最近,《全國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八五”實施方案》的出臺和具體試點工作的開展都顯示出精神康復工作已引起黨和國家的重視,並己着手解決目前面臨的問題。精神康復和精神衛生工作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即將出現。

精神康復工作的現狀與對策是關鍵2

1、前言

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精神病的康復工作十分繁重,精神衛生問題成爲社會發展、家庭生活幸福的嚴重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我國精神病患者,居世界首位,精神疾病人數已經超過一億,也就是說每十三位中國人中,就有一位患有一定的精神性疾病,這應該引起我們極大的重視。因此,精神病患者的預防、治療、康復等工作成爲必要解決的問題。

2、社區康復護理現狀

社區康復是指以社區和家庭爲背景,通過調動社區相關部門、人員、殘疾人員及家庭成員等社區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爲康復對象提供康復護理服務。採取針對性的藥物、心理、工療、護理等綜合性社區干預與康復措施,並且對患者家屬的疾病知識增加,減輕其照料負擔等。

但是還存在幾點問題:①我國尚無精神衛生立法,對精神病人的管理無法可依,經費缺乏;②由於誤解、岐視、偏見依然存在,精神障礙患者難以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甚至被關鎖和禁錮;③精神保健工作力量不足,醫務人員缺乏;④社會對護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程度不夠。

精神康復工作的現狀與對策是關鍵 第2張
  

社區護理的可行性

人口機構變化

由於人們的平均壽命日益增加,老年人的精神疾病的人數也日益增多。據英國精神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心理健康問題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

家庭結構變化

我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後,家庭結構的小型化,使問題兒童、青少年人格障礙增多,兒童及青少年受到發育、情感、行爲和學業問題的困擾。

醫療費用的增多

而精神病是慢性病,需長期服藥就醫,這與人們收入的增加不成比例。發展社區護理可以避免病人承擔高昂的醫療費用。

經濟社會的變化

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很快,帶來一些不利於健康的問題:①人口大量流動,帶來一些社會問題和健康管理方面的問題;②人的價值觀念變化,即提高生活質量和怎樣健康長壽是我國百姓最關心的問題;③學習就業競爭激烈,造成精神分裂症、神經症、酒精濫用、自殺發生率均明顯升高。

阻礙社區護理的因素

管理及經費問題

我國衛生部近幾年提到了發展社區護理,但是從機構的管理到經費的預算上,卻很少傾向於社區護理髮展,更不用說社區精神護理。

從政策上,儘管衛生部頒發了有關發展社區護理的文件,但尚無具體的規章制度及實施計劃;從經費上,迄今爲止,在我國的城市,由於沒有統一的收費標準,無章可循,缺乏權威性,一些享受公費醫療的病人在醫院治療護理能報銷,但接受社區護理不能報銷,所以只有放棄社區護理這種經濟的.康復途徑。

精神衛生認識不足

人們對精神疾病缺乏瞭解,長期存在着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將各種精神疾患的人看作是令人厭惡的瘋子,將他們當做異類,故許多精神病患者家庭諱疾忌醫,唯恐家醜外揚,丟了全家人的臉面,這給社區精神病患者的調查及康復護理帶來了一定困難 ,從而制約了 社區精神衛生事業的發展。

社會的信任及瞭解不足

社會對護理工作的瞭解程度大部分還停留在打針發藥的概念上,人們通常將疾病的康復歸結於醫生,護士仍是醫生的附屬品,對於護士的價值不能真正理解,尤其對於護士獨立自主的護理服務持懷疑態度,因此患者的從護性低。

社區護理人才缺乏

由於政府的不重視,缺乏有關培養社區護士的規定和指導社區護理意向不明顯,影響了有關單位對社區護理人才的 培養;其次,精神醫學和心理衛生教育較爲薄弱,再者是工作辛苦,待遇低,與所承擔的精神康復護理不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