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育兒經驗>

中國小生有哪些心理障礙

育兒經驗 閱讀(8.61K)

青少年常見的心理障礙有抑鬱症、多動症、孤獨症、社交恐懼、考前焦慮等

中國小生有哪些心理障礙1

1、兒童青少年抑鬱症

主要有心情低落、興趣減退、快感消失等核心症狀,以及思維遲緩、負性認知模式等心理症狀,睡眠障礙、自主神經紊亂等身體症狀,嚴重者可出現自殘自殺等想法或行爲。

2、多動症

又稱注意力缺損障礙,是指智力正常或者基本正常的青少年,具有與年齡不相符的注意力集中困難、行爲衝動性和活動過度的特點。該症在青少年尤其是兒童時期心理障礙中發病率較高。

3、孤獨症

也叫自閉症,表現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指專注於某個方面,刻板重複的行爲方式。

4、社交恐懼

也是兒童青少年時期常見的心理障礙,表現爲見到異性或者在社交場合表情不自然、乾紅目赤、害怕與人目光直視等等。這些狀況影響來兒童青少年與人交往溝通,使其內心容易焦慮痛苦。

5、考前焦慮

厭學也是兒童青年時時期常見的心理障礙,有些兒童青少年承受不了學習上的壓力,尤其在期中、期末考試或者周圍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這種狀況更爲集中和突出,有時候兒童青少年會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反抗情緒,形成暴力或者極個別的消極自殺現象。

(一)焦慮症

1、含義:焦慮症是個體不能達成目標或不能克服困難的威脅,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使失敗感和內疚感增加,形成一種緊張不安,帶有恐懼的情緒狀態。這是將焦慮作爲一種獨立的神經症來看。另一方面,焦慮也是包括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恐怖症等在內的各種神經症的共同特徵。

2、表現:緊張不安,憂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難,極端敏感,對輕微刺激作過度反應,難以作決定。在軀體症狀方面,心跳加快、過度出汗、肌肉持續性緊張、尿頻尿急、睡眠障礙等不適反應。

3、學生中常見的焦慮反應是考試焦慮。其表現是隨着考試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知覺範圍變窄,思維刻板,出現慌亂,無法發揮正常水平。考試後又持久地不能鬆弛下來。

4、矯正:採用肌內放鬆、系統脫敏方法,運用自助性認知矯正程序,指導學生在考試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對話。如“我能應付這個考試”,“成績並不重要,學會纔是重要的”,“無論考試的結果如何,都將不會是最後一次”,對於緩解學生的考試焦慮,都有較好的效果。

中國小生有哪些心理障礙
  

(二)抑鬱症

1、含義: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爲特徵的神經症。過度的抑鬱反應,通常伴隨着嚴重的焦慮症。焦慮是個人對緊張情景的最先反應,如果一個人確信這種情景不能改變或控制時,抑鬱就取代焦慮成爲主要症狀。

2、表現:一是情緒消極、悲傷、頹廢、淡漠,失去滿足感和生活樂趣;二是消極的認識傾向,低自尊、無能感,從消極方面看事物,好責難自己,對未來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動機缺失、被動,缺少熱情;四是軀體上疲勞、失眠、食慾不振等;五是嚴重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

3、矯正:在對有抑鬱症狀的學生進行輔導時,首先要注意給當事人以情感支持和鼓勵,以堅定而溫和的態度激勵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積極行動起來,從活動中體驗到成功與人際交往的樂趣。也可以採用認知行爲療法,改變學生已習慣的自貶性的思維方式和不適當的成敗歸因模式,發展對自己、對未來更爲積極的看法。服用抗抑鬱藥物可以緩解症狀。

(三)強迫症

1、含義:是一組以強迫症狀(主要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爲)爲主要臨牀表現的神經症。

2、表現:強迫觀念指當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慮的事情;強迫行爲指當事人反覆去做他不希望執行的動作,如果不這樣想、不這樣做,他就會感到極端焦慮。強迫洗手、強迫計數、反覆檢查、強迫性儀式動作是生活中常見的強迫症狀。

3、矯正:日本的森田療法,強調當事人力圖控制強迫症狀的努力,以及這種努力所導致的對症狀出現的專注和預期,對強迫症狀起維持和增強作用。治療強迫行爲的`另一種有效方法是“暴露與阻止反應”,例如,讓有強迫性洗滌行爲的人接觸他們害怕的“髒”東西,同時堅決阻止他們想要洗滌的衝動,不允許洗滌。

(四)恐怖症

1、含義:對特定的無實在危害的事物與場景的非理性懼怕。恐怖症可分爲:單純恐怖症、廣場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

2、表現:患有單純恐怖症的人對一件具體的東西、動作或情境恐怖;患有廣場恐怖症的人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蕩蕩的街道;患有社交恐怖症的人害怕在社交場合講話,擔心自己會因雙手發抖、臉紅、聲音發顫、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慮,覺得自己說話不自然,因而不敢擡頭,不敢正視對方眼睛。

3、矯正:系統脫敏法是治療恐怖症的常用方法,使用這一方法最好要及時進行。一方面,要有恆心和耐心;另一方面,改善班級中的人際關係,營造寬鬆、自由的學校氛圍。

中國小生有哪些心理障礙2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獨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獨尊心理、厭學心理。解決辦法有:從學校的課程、制度方案着手、調整學生的作息時間、培養學生習慣、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等等。

1、自卑心理。

對自己的品質和能力作出過低的評價,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適當的自卑感可以激發自己去彌補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過度自卑會導致抑鬱,嚴重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部分中學生由於學習成績不好,屢犯錯誤,所以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學校,他們受到的批評多於表揚、指責多於鼓勵、懲罰多於引導。於是自認爲無藥可救、低人一等,變得心灰意冷、消極頹廢。形成一種“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中國小生有哪些心理障礙 第2張
  

2、逆反心理。

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因自身固有的傳統定勢和思維模式與特定教育情境下所產生的與認知信息相對立的並與一般常態教育要求相反的對立情緒和行爲意向。

不少中學生由於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疑慮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確對待家長的一片苦心、老師的批評教育。他們懷疑一切、目空一切,對正面宣傳作反面思考,對榜樣及先進人物無端否定,對不良傾向產生情感認同,對思想教育、遵章守紀要求消極抵抗。

3、孤獨心理。

個人在羣體中所產生的一種孤單、寂寞、無助的不愉快感受的`心理狀態。許多中學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常常覺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或顧影自憐,或無病呻吟。他們不願投入火熱的生活,卻又抱怨別人不瞭解自己,不接納自己。

一些中學生很少和別人交往,常常一個人揹着大家獨自活動、寡言少語,他們人際關係疏遠化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們內心卻感到孤獨。

4、嫉妒心理。

在中學,一部分學生漂亮的容貌、優異的學習成績、優越的家庭條件、受到老師的寵愛,常常會引發另一部分學生的嫉妒之心。他們越是關心和重視嫉妒對象,越有可能會讓絕望與恐懼感擊中,從而發展爲憎惡、敵意、怨恨和復仇這樣一些惡劣的情緒。

5、唯我獨尊心理。

一些中學生只沉湎於自我實現和個人奮鬥中,處處都得以自己爲核心,遇到稍不順心的事就會大發雷霆、躺倒不幹,或觸犯到個人一點點利益就斤斤計較,對集體麻木不仁,對社會漠不關心。

6、厭學心理。

厭學表現爲學習動力不足,感到學習沒勁,喪失上進的信心,學習慾望低下,重者甚至對學習喪失興趣,把學習視爲苦差事,上課懶得開課本,作業不能獨立完成,盼望着早點畢業以求解脫,更嚴重者根本不學習,終日渾渾噩噩,對老師缺乏感情,部分學生最終輟學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