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育兒經驗>

孩子跟誰學會了說謊?

育兒經驗 閱讀(2.63W)

孩子說謊話越來越難識破

孩子跟誰學會了說謊?

劉超在班裏出了名的淘氣,但是從上個月起,他成了全年級老師都格外同情和心疼的孩子———因爲在迎接期末考試的那次家長會上,劉超的位子是空的,他痛苦地告訴老師:他的父母已經離婚,母親去了外地,父親則經常很晚回家。

但這種狀況只持續了一個月。

上週五,班主任在學校門口遇到了來接兒子的劉超父親,才從劉超父親口中得知,他們夫妻根本沒有離婚,母親也沒有出走,小劉超每天還吃着媽媽精心烹調的飯菜。

得知真相後,班主任和父親都異常震驚:一個才上國中的孩子竟然能不留痕跡地騙過這麼多成年人!

記者最近走訪了幾所中國小,幾乎所有老師都反映,學生說謊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如果真像童話裏的匹諾曹那樣,說了謊話鼻子就會變長,學校裏一定能看到不少鼻子長長的孩子。濟南某中學的王老師這樣對記者說。

老師的小紅人也說謊

小易正讀八年級,不久前迷戀上了網絡,爲了能痛痛快快地上網,他對老師說了個彌天大謊:由於遠在老家的奶奶得了重病,他們一家人都要回老家去。之後,他又拿着數學作業紙,騙來了爸爸的簽名,自己在已有家長簽字的空白作業紙上寫上了請假的原因交給了老師。這以後,他每天向父母要5元早飯錢早早出門,下午5時左右到家,這樣的日子過了一個多月,直到有一天父親給老師打電話詢問小易的學習成績,才把謊話揭穿。

小易的情況雖然有些個別,但可以肯定的是,學校裏多數說謊的孩子是爲了學習成績,濟南某中學的韋老師說,學校裏學習不好的孩子通常就是‘壞孩子’。很多孩子爲了不讓家長知道自己的成績,爲了躲避懲罰會選擇說謊。

但是,說謊的孩子不分好壞,韋老師說,‘好孩子’同樣存在着說謊的現象。韋老師介紹,與壞孩子的說謊不同,好孩子的說謊往往與人際關係相關。他們經常會違心地說一些話來贏得老師或家長的好感。

一次,韋老師因爲生病請了一個星期的假,上班後碰到了班裏的學習委員小勤,小勤親熱地跑到韋老師面前問長問短,一句您這一個星期沒來,我都想您了,讓韋老師非常感動,於是對小勤特別關照。但後來,韋老師發現只要有哪個老師有一兩天沒來上班,小勤都會親熱地說上一句我都想您了。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韋老師無意中聽到小勤在給另一個班的小姐妹傳授經驗:這些老師就吃這套,他們不會在乎你是不是真的喜歡他們,只要能和老師搞好關係,說點兒違心的話怕什麼!

做學生工作的韋老師介紹,這些好孩子聰明地把一些社會上的習氣帶到了學校,這是一種假成熟、假社會化。而且,由於他們的謊話更高級更不露痕跡而很少受到批評,再加上他們通常是老師的紅人,老師們即使發現了這些孩子心口不一也不會太在意。但是,就是這些‘小瑕疵’極有可能使這些‘好孩子’學會‘走捷徑’,這對他們的成長很不利。韋老師說。

說謊的不只是大孩子

並不是上學的孩子才說謊,不少家長痛心地發現,自己身邊那個只有幾歲的小寶寶竟然也說起了謊話,而且還很難識破。

呂女士有一個4歲半的可愛女兒。一天,女兒摟着媽媽的脖子說:媽媽,你能不上班在家陪我嗎?呂女士沒有答應女兒的請求。上午10時多,她在辦公室接到家中保姆打來的電話,說女兒在家裏不停地抽搐,還說頭疼、看東西有重影。呂女士火急火燎地趕回了家,把女兒送到了醫院,但是大夫並沒有給女兒檢查出什麼毛病。出了醫院呂女士帶女兒到了麥當勞,看着女兒興高采烈的樣子,呂女士被心裏突然閃出的念頭嚇了一跳:難道女兒在說謊?

有專家指出,孩子在3~4歲的時候正處在想象力的發展期,因此這時他們身上可能會出現一些說謊行爲。但是,他們這時的謊話主要是由於他們無法分清想象和現實造成的,如果不及時糾正,很有可能養成說謊的習慣。

專門從事早教培訓的高先生則認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很強的模仿欲,但由於基本的是非觀念還沒有形成,他們會模仿一切有意思的東西。因此,這時家長如果不進行適時引導很有可能造成他們不良行爲的產生。

與孩子鬥是一種高智能的運動

我經常懷疑現在的孩子說謊是不是由於他們智商太高了。呂女士說。和呂女士有相同感受的還大有人在。

濟南市一所普通學校的李娜老師告訴記者,以前孩子們說的謊話還能一眼看穿,如果沒有什麼大礙,也就不和他們計較了,但是現在越來越覺得,很難辨別孩子所說話的真假。濟南一國小六年級的班主任駱老師說:有的孩子說謊話從來不費力氣,說真話反而要動動腦筋。

駱老師的話可能有些誇張,但是河北的周先生確實在與兒子進行着高智能的戰鬥。

周先生的兒子沉溺網絡,最近,又幾天沒有回家了,說是在同學家複習功課,但是周先生判斷他一定在網吧。

在使用了多種辦法都沒有找到兒子的情況下,朋友給他出了一個主意:上網去找。經過多方打聽,周先生了解到兒子在網上的名字叫鐵血至尊,於是,周先生開始在各種聊天室、遊戲室尋找這個名字,終於在一個遊戲網站上遇到了鐵血至尊,經過一番交流之後,周先生約鐵血至尊見面,最終如願找到兒子。

事後,周先生感嘆:自己與兒子之間的鬥爭是一種高智能的運動。

與成人的交往中謊話的界限在孩子心目中逐漸模糊沒有哪個孩子生來就會說謊。很多專家指出,成人的榜樣是孩子形成說謊惡習的一個重要原因。

今年剛上一年級的依依平時跟着外婆,一天晚上依依拿着作業向外婆求助,原來這是一個簡單的統計題,讓每個學生詢問身邊的同學: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然後把統計結果寫在作業本上。

外婆看了眼題目後說:都這麼晚了還怎麼去問同學,你就編幾個數吧。依依雖然有些疑惑,但是看着外婆那麼堅定的表情,便開始在腦子中編了起來。外婆的初衷可能是幫助依依完成作業,但是外婆沒有想到的是,從編數到騙人可能只有一步之遙。

家庭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問題,但是學校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韋老師說。

一位師範剛畢業的老師坦言:每一個剛剛登上講臺的人都是教育理想主義者,希望自己能教育出具有優秀素質的人,但是,隨着工作壓力的增大,很多本來不正確的事情變得‘理所當然’了。

一次區裏的領導要到學校檢查,學校用放學前的那節課組織全體學生搞衛生突擊,眼看着已經有家長來學校接孩子了,這位年輕的老師開始着急:大家加快速度,主要打掃別人能看得見的地方,只要別讓領導檢查出毛病就行了!話一出口他自己都嚇了一跳:我這不是教孩子們作假嗎?

有專家指出,現在教育中存在的很多問題都與只重結果的評價體制有關:對學生的評價就是考試結果,對老師的評價是看教學的結果,對學校的評價是看辦學的結果,而所有這些結果又都與學生的考試成績密切相關。在這種過於單一的評價標準下,家長和老師強迫着孩子追求那個唯一正確的答案。而其實,得到結果的過程纔是真正能對孩子起到教育作用的關鍵。

相信成年人的每一次說謊都是有苦衷的,但是家長、老師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每一個行爲都能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痕跡。首都師範大學的田教授評價:沒有哪一個老師和家長有意要教孩子說謊,只是在孩子與成人交往的過程中,真話與假話的界限在孩子的心目中漸漸模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