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心理健康>

心理精神知識有哪些

心理健康 閱讀(1.64W)

心理精神知識有哪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是需要積極的面對生活,認清現實,我們也是要時刻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不要的事情發生了才感受到,一起來看看心理精神知識有哪些

心理精神知識有哪些1

心理健康常識

(一)什麼叫心理健康?它有哪三個等級?

心理健康又稱精神健康,它是一種持續的心理健康狀態。心理健康的水平大致分爲一般常態心理、輕度失調心理、嚴重病態心理三個等級。

一般常態心理者表現爲經常有愉快的心理體驗,適應能力強,善於與別人相處,能較好地完成同齡人發展水平應做的活動,具有調節情緒的能力。生活中大多數人屬於一般常態心理者。

輕度失調心理者表現出不具有同齡人所應有的愉快,與他人相處略感困難,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動調節或通過心理輔導專業人員的幫助,就會消除或緩解心理問題,逐步恢復常態。

嚴重病態心理。表現爲嚴重的心理適應失調,不能維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不及時治療就有可能惡化。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1、智力正常。2、情緒穩定、意志正常。3、適應良好。4、良好的自我意識。5、良好的人際關係。6、有良好的人格

(三)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1、環境適應問題。在大一新生中較爲常見,主要表現爲對新校園、新同學的不適應。

2、學習問題。離開了高三的高壓環境後,學習上的困難與挫折對大學生的影響是最爲顯著的。

3、人際關係問題。如何與周圍的同學友好相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4、戀愛與性心理問題。大學生處於青年中後期,性發育成熟是重要特徵,戀愛與性問題是不可避免的。

5、性格與情緒問題。性格障礙是大學生中較爲嚴重的心理障礙,其形成與成長經歷有關,原因較爲複雜,主要表現爲自卑、怯懦、依賴、神經質、偏激、敵對、孤僻、抑鬱等。

心理精神知識有哪些

6、神經症問題。長期的睡眠困難、焦慮、抑鬱、強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經症的臨牀表現症狀。

(四)挫折心理的自我調適方法有哪些?

1、降低目標的難度,重新審視訂下的目標並調整自己的行爲。

2、對壓力主動進攻或緩解,即運用有效方法對壓力進行管理,如:自我暗示法、放鬆調節法、想象脫敏法、呼吸調節法等。

3、主動尋求社會支持,藉助家人朋友或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來調節沮喪等不良心態。

(五)大學生應掌握哪些與人交往的小技巧?

1、微笑,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功。微笑是一種令人感覺愉快的面部表情,它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爲深入溝通與交往創造溫馨和諧的氛圍。

2、傾聽是溝通的一半。耳朵是通向心靈的道路,溝通首先是傾聽的藝術,認真傾聽是有效溝通的前提。

3、認同是溝通的切入點。溝通是相對的,認同能夠讓對方繼續表達觀點或者接受你的觀點。

4、讚美,一種誠懇的自然的情感流露,是每個人的心理需求。誠摯的讚美他人,那麼他人可能會變得更令人愉快、更通情達理、更樂於協力合作。

5、感激,是真情的回報。心存感激是個人處理好與他人關係的基本條件,因爲心存感激,人們纔有了相互間的理解、寬容和關愛。

心理精神知識有哪些2

1、和諧的人際關係

心理健康的人,有積極良好的人際關係,有自己的友伴,樂於與人交往。在與人相處時常表現出尊重、信任、友善、同情、幫助和諒解等。他不僅能悅納別人的長處,也能寬容別人的缺點。

2、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健康的人,既能客觀地評價別人,更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和接受自己。他能努力發揮自己的潛能,努力改正和克服自己的不足,能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努力獻身於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理想。

3、健康的情緒體驗

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康的情緒體驗。他的情緒狀態是由適當的原因所引起,情緒反應的強度於引起它的情景相稱,情緒持續的時間隨客觀情景而轉移。他既有愉快、喜悅、歡欣等積極的情緒狀態,也有憤怒、恐懼、焦慮等消極的'情緒狀態,但積極的情緒體驗常多於消極的情緒體驗,經常能保持愉快、樂觀的心境。

4、熱愛生活,樂於學習和工作

心理健康的人,熱愛生活,樂於學習和工作;在學習和工作中總是奮發進取,積極向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竭盡全力獲取最大的成就。

心理精神知識有哪些 第2張

5、正視現實,接受現實

心理健康的人,能面對現實,接受現實,能客觀地反映現實,以正確的態度對待現實。他既能正視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種種困難,又能用切實有效的辦法去妥善地解決;對於挫折也能採用成熟的、健全的適應方式加以解決,決不企圖逃避。

6、行爲正常,人格完善和諧

心理健康的人,行爲的內在反應和外在表現是一致的;前後行爲是一貫的、統一的;行爲反應的強度和刺激的強度相一致。心理活動和行爲方式和諧統一的人,被稱之爲“人格完整和諧”的人。

7、心理行爲符合年齡特徵

人的心理和行爲表現總是隨年齡的增長而不斷髮展、變化的。這種發展和變化具有一些年齡階段性。處於同一年齡階段的人的心理和行爲表現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應具有於同年齡大多數人相符的心理行爲特徵。

心理精神知識有哪些3

首因效應,是一種社會知覺效應。在人的交往中,往往比較重視最先得到的信息,據此對別人下判斷,形成最初的印象;而在最初的印象形成之後,對後來的信息就比較不重視了,這種現象叫首因效應。

另外,第一次上課,第一次上主題班會,第一次組織學生集體活動,與學生第一次談話等等,都要注意與學生建立情感上的聯繫。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取得了學生的信任,就會給以後的教育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馬丁·路德說過:“世界上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抱着希望而做成的。”人們基於對環境的認識,進而產生了價值感和目標感,進而導致需要,而需要又引起動機,但動機是否必定產生相應的行爲,則還取決於行爲導致預期目標的可能性有多大。

這個公式表明,假如一個人把目標的價值看得越大,估計實現的概率越高,那麼所激發的動機也就越強烈。

平時,我們要通過各種途徑,運用多種方法,經常教育、鼓勵和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確定遠大、正確的人生目標,併爲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

這樣,通過分步目標的逐步實現,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使學生產生強大的精神動力,爲實現目標而努力拼搏。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到一所學校對學生進行測試。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賞的口氣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的學生名單交給了班主任和科任教師,並叮囑他們一定要保密,否則會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其實,當初那份“最有發展前途”的名單只是羅森塔爾隨機挑選出來的,不過這個善意的“謊言”對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產生了心理暗示,老師又將這一心理活動通過情感、語言和行爲傳染給了學生,使學生強烈地感受到來自老師的熱愛、關注和期待,從而使各方面得到了異乎尋常的進步。

心理精神知識有哪些 第3張

在上課時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時常用一個滿意的目光、激勵的動作去鼓勵學生,給他們傳遞“我能行”“我很優秀”的信息,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會產生一種激勵作用。

心理學知識:艾賓浩斯遺忘規律

有研究表明,遺忘過程在識記後很快就會發生,其發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最初幾小時遺忘比較快,以後逐漸緩慢,如在識記停止後20分鐘,遺忘了需要41.8%時間內所學的內容,兩天后,遺忘了72.2%時間內所學的內容,到31天后,只比兩天後多忘6.7%時間內所學的內容。

而相當一部分學生由於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平時學習中往往是按照上課聽課,課後做作業的模式去學習、生活,只是到了期中或期末考試臨近時,才“臨時抱佛腳”,匆匆地進行復習,這樣做當然學習效果就不大,因爲這種做法違背了“及時複習”的記憶原則。

一是要及時複習,較多地複習,防止在學習後立即發生的遺忘,這好比“加固建築物”,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採用試圖回憶與反覆閱讀相結合的方式,複習時,單純地一遍遍閱讀的效果並不好,應當在材料還沒有記住以前就不斷地試圖回憶,複習效果可以提高。回憶是一種比閱讀更爲積極的過程,有利於記憶;

三是採用多樣化的複習方法,運用多種感官參加複習。可以用閱讀、背誦、問答、整理筆記、比較、練習等多種方法,讓信息通過多種感覺通道到達大腦皮層,對同一內容建立廣泛地聯繫,加強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