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智慧生活>美食>

如何巧用藥膳保健

美食 閱讀(3.13W)

如何巧用藥膳保健,幾千年來,中國傳統醫學就十分重視飲食調養與健康長壽的辨證關係,它包括食療,即用飲食調理達到養生防病治病作用,以及藥膳,即用食物與藥物配伍製成膳食達到養生防治疾病的作用,藥膳既可治病,又可強身防病,這是有別於藥物治療的特點之一。一起看看如何巧用藥膳保健。

如何巧用藥膳保健1

藥膳應用原則

因證用膳

中醫講辨證施治,藥膳的應用也應在辨證的基礎上選料配伍,對症用藥,只有因證用料,才能發揮藥膳的保健作用。

因時而異

中醫認爲,人與日月相應,人的臟腑氣血的運行,和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用寒遠寒,用熱遠熱”,冬季適宜選擇羊肉類藥膳,夏季適宜選用鴨、豬、魚、龜肉類藥膳,春秋季適宜選擇雞、魚,豬肉類藥膳。

如何巧用藥膳保健
  

因人用膳

人的體質年齡不同,用藥膳時也應有所差異,小兒體質嬌嫩,選擇原料不宜大寒大熱,老人多肝腎不足,用藥不宜溫燥,孕婦恐動胎氣,不宜用活血化瘀之品。這都是在藥膳中應注意的。

因地而異

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生活習慣有一定差異,人體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亦有不同,有的地處潮溼,飲食多溫燥辛辣,有的`地處寒冷,飲食多熱而滋膩,而南方的廣東飲食則多清涼甘淡,在應用藥膳選料時也是同樣的道理。

藥膳應用注意事項

藥膳注意事項

1、用藥膳時要注意與食物的搭配禁忌,注意食物與藥物的相生相剋,如甘草、烏梅避免與豬肉同時,白朮忌大蒜,人蔘不要配蘿蔔。

2、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食用藥膳避免口味過重,少放鹽,宜清淡。

3、糖尿病患者慎用或不用以澱粉類或糖類烹調的藥膳。

4、食療中藥的性味,應用藥膳還應注意食療中藥的五味與五臟的關係。一般說來,辛入肺,甘入脾,苦入心,酸入肝,鹹入腎。只有根據性味合理選用藥膳,才能達到滋補身體、防治的目的。

5、優良的藥膳必須講究烹調技巧。藥膳除應具備一般飲食的色、香、味、形外,還要儘可能保留其營養、有效成分,以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

6、中藥在熬製時一定要注意用具,不要使用金屬製品。

很多藥物在與食物配伍、炮製和應用時都需要遵循中醫理論,使它們之間的作用互相補充、協調,否則就會出現差錯或影響效果。

如何巧用藥膳保健2

(一)藥膳食療,必須遵循中醫系統理論並在其指導下進行。

是藥三分毒。中藥也並非沒一點毒副作用,有些本身就是含毒性成分;中藥用量也十分重要,萬事不可過量。

中醫理論,即中醫基礎理論,簡稱“中基”。它是以天人合一的三個哲學觀的整體理念(陰陽平衡)與辨證論治(因人因病而異)、相似觀(分形觀五行)的循證觀點爲最大特色的祖國傳統醫學體系的基礎與核心。

中醫基礎理論的學說主要包括分形陰陽五行學說,髒象五系統學說(心繫統、肝系統、脾系統、肺系統、腎系統),五運六氣學說,氣血精津液神學說(氣:信息-能量-物質學三元-多元說),體質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及養生學說,分形經絡說等,其中以藏象學說爲核心,信息-能量-物質學說爲基礎,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人體的生理、病理現象,並用於指導臨牀診療活動。藥膳食療,在其整體觀念,辨證施治,陰陽五行等系統理論指導下進行。

(二)食材屬性

藥食同源即藥與食物相同。

唐朝時期的《黃帝內經太素》一書中寫道:“空腹食之爲食物,患者食之爲藥物”,反映出“藥食同源”的思想。

如何巧用藥膳保健 第2張
  

滋養身體爲“補”,排泄體內廢物爲“瀉”,這些“補”或“瀉”的藥,都取自於食物。

“補”藥大多含在穀物、果實、豆類、蔬菜類、動物性食物和礦物質食物之中。“泄”也有“補”性,稱爲“泄”勝強的食物。如:紅小豆、黑豆、綠豆、冬瓜、黃瓜、海帶、鯉魚、蔥、姜、薏米等,都具有利尿、消腫、發汗、解毒等作用。我們每天食用的蔬菜、穀物、水果等所有的食物,都既是食物又是藥物。

一些食物的“屬性”屬寒性的食物:

動物性——馬肉、螃蟹、牡蠣、蛤蜊。植物性——茄子、蓮藕、黃瓜、白菜。水果——柿子、西瓜、菠蘿、梨。

調料——粉絲、鹽、黃醬、醬油。屬涼性的食物:

動物性——雞蛋、鵪鶉蛋。

植物性——竹筍、菜花、蘿蔔、菠菜、薏米。水果——桔子、甜瓜、香瓜、蘋果。飲料——茶。屬平性的食物:

動物性——蛋黃、牛奶、鯉魚、平魚、鱈魚、海膽黃、烏賊。

植物性——胡蘿蔔、洋白菜、蠶豆、豌豆、山藥、白薯、馬鈴薯、玉蜀黍、蘑菇類、粳米、小麥、大豆、紅小豆。水果——花生、白果、無花果、草莓、李子。

調料——蜂蜜、砂糖。屬溫性的食物:

動物性——牛肉、雞肉、羊肉、豬肝、鱔魚、大馬哈魚、青魚、沙丁魚、金槍魚、蝦、海扇貝。植物性——韭菜、大蒜、蔥頭、南瓜、蘆筍、芝麻。

水果——核桃、栗子、杏、梅子、陳皮。調料——大茴香、芥未。

屬熱性的食物:動物脂肪、乾酪、火腿、肉腸。調料——姜、辣椒。

辨別“寒”、“熱”、虛“、”實“正確運用藥膳”寒症“臉色蒼白、怕冷、喜熱飲、不渴或熱飲不多、尿清長、便稀、月經推遲、脈遲緩等。

“熱症”則面紅赤、發熱、口渴喜冷飲、尿少呈紅色或黃色、便祕、月經提前、脈數(快)等。“虛症”和“實症”是表現病情的一種狀況。

“虛症”是指正氣虛弱,邪氣不盛的病變和症候,“多見久病體虛者。“實症”則是指邪氣盛、正氣未衰的.病變,多見於身體健康,初次患病者。

在確定了自己的“症”之後,在食物和飯菜上,可選擇相反的“性”的食物爲好。如屬於“寒症”的人,選擇“溫性”或“平性”的食物、屬於“熱症”患者,選擇“寒性”、“涼性”或“平性”的食物。

另外,隨着季節的不同,在飯菜的原料上,烹調法上都應注意適當調配。夏季應配合一些涼性、寒性或帶瀉藥性的原料;冬季應食用溫性、熱性或滋補的原料;春、秋則食用一些較穩妥的屬平性的食物。隨着季節的變化,不斷變換飲食,這樣才能避免患各種季節性常見病。

目前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們不能按這個法則去做。如整天生活在冷房中的人,即使在夏天,也應選擇帶溫性的食物。所以還要根據自身所處的環境來選擇。發燒時,選一些退熱的寒性或涼性食物;在身體受寒時,選擇溫性食物;睡眠不足或勞累過度,體內有熱毒時,選擇涼性食物。“症”是相對的,不是固定不變的,應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

五味和臟腑的關係

酸: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對肝、膽有益;對脾、胃有害。苦:有燥溼和瀉下的作用。對心、小腸有益;對肺、大腸有害。

甘:具有補養及和緩的作用。對脾、胃有益,對腎、膀胱有害。辛:有發散和行氣血的作用。對肺、大腸有益;對肝、膽有害。

鹹:有軟堅潤下的作用。對腎、膀胱有益;對心、小腸有害。此外,還有一種淡而無味的藥物,爲淡味。有滲溼利竅的作用。

五臟六腑也有各自忌諱的東西,這就是“五禁”。

“五禁”的味有損於各個臟腑的機能。爲了緩和這種損害作用,就有必要在做飯菜時,加些相輔的味。如:辣味加酸味,甜味加鹹味,酸味加甜味,苦味加辣味,這樣調配一下,可防止對各個臟腑的不良影響。

其實,這種相輔的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已有過體驗。如芥未用醋來調,四川菜的魚香茄子也加些醋。一般,家庭食用的鹽,都含有鈉,也起到了調味的作用、甜味里加鹽,就是很好的調和。含糖分的食品很多,可加些鹽、醬油、醬等就可解決。苦味的食品較少,如苦瓜、茶、咖啡、豬肝等。炒苦瓜時,可加點蔥、姜,炸豬肝時加點椒鹽,雞肝湯加點薑絲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咖啡對血壓不利,可加點白蘭地酒,有獨特的風味。

總之,爲保持身體健康,我們要注意選擇食物,瞭解自己的體質,尊重醫藥專業人士建議,選擇適宜的飯菜及藥膳食療,增強免疫力,未疾先防,強身健體,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