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職場技巧>

全球經濟低迷的根本原因

職場技巧 閱讀(2.65W)

全球經濟低迷的主要原因是供應鏈受到了相應的影響,很多行業的供應鏈甚至遭受到了嚴重破壞,這會進一步導致各行各業的商品的生產成本進一步提高,相應的商品也會出現漲價的現象

全球經濟低迷的根本原因1

造成現今全球經濟衰退,是一系列的事件所導致的。並非單單一件事情就能構成現今全球經濟衰退的局面。我們要清楚全球經濟衰退的開端是因爲疫情,導致各國都面臨停工停產的,在這段時間裏,經濟是停頓的。資源資金都是在消費消耗中的。經濟並非只單看一個國家,而是看全球局勢的。或者用地球村理解也可以。就以美國不斷加息,導致資本外流將會引發各國經濟問題出現。

歐洲能源短缺

歐洲面對能源短缺問題,也要對俄羅斯作出制裁。對於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行爲,德國爲了擺脫天然氣的約束,只能重啓煤炭發電,但這是需要三到五年的修整得。天然氣、石油、化肥等都是俄羅斯重要資源。

相信各位都有看到國際新聞,歐洲民衆遊行抗議政府對俄製裁政策所帶來的能源漲價,能源翻倍漲價,工廠本身產量就低了,這樣只會導致工廠直接停產。我們可以看到美元對歐元的匯率是1比1,這時候我們可以看作歐洲經濟衰落的開始。歐洲如果還是堅持對俄製裁,歐洲很可能持續經濟衰退下去。

全球經濟低迷的根本原因

中美貿易戰與美國加息

美元作爲世界貨幣,美聯儲的動作將直接影響全球經濟,美聯儲由於疫情期間大放水,導致通脹居高不下,3月15日美聯儲決議加息25個基點,5月3日加息50個基點,6月14日加息75個基點,7月26日加息75個基點。

接下來很有可能會繼續加息。就目前而言,就加了225個基點,也就是2.25%,千萬不要看少這個2.25%,對於普通人或者關係不太大,但對於金融機構,這就是穩穩的.賺錢機會,這也加劇其他國家的資本外流的出現。而我國恰好相反操作,不斷降息。所以纔有人民幣匯率破7的現象出現。

或者就有朋友問,爲什麼我們不跟着加息呢?首先我們要清楚自己國家在全球佔據什麼樣的崗位。要明白我國被稱爲世界工廠,我們具有極強的生產力,歐洲雖然是經濟強勁,但是他們現今缺乏能源與民衆憤怒。就以德國而言,作爲歐洲第一經濟體,而且是出名的工業強國都出現貿易逆差。

他們國家都過度依賴進口,而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不斷髮展,至今具備強大而且完善的工業生產鏈。在過去我寫的文章當中就有提到,我國不能淘汰落後產業,因爲我國不能向西方國家學習過度依賴進口。不能放棄任何工業產業。我們可以在《從失去的製造業:日本製造業的敗北》這種本書中清楚理解到製造業的重要性,我們要做到自給自足的重要性。

不看別人眼色。我們都清楚現今全球經濟都出現衰退,但我們不能加息,我們只能降息,讓利給企業進一步融資,讓企業進一步發展與全球佈局。如果跟隨加息,只會讓企業更加艱難。

全球經濟低迷的根本原因2

每當我們提到經濟發展問題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大的經濟週期,同時也會非常關注經濟發展的趨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當全球範圍內的經濟發展相對比較機密的時候,很多普通人的生活可能不會太好過,因爲大家的生活成本會進一步提高,生活開支會變得越來越多,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可能會因此而顯著降低。

全球經濟低迷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供應鏈的問題。

你可以嘗試這樣理解:當各行各業的供應鏈受到一定的破壞的時候,供應鏈的問題會進一步導致商品供應的問題,這會進一步影響到每一個普通人身上。特別是對於那些債務規模比較大的國家和地區來說,如果不能正確處理利率問題的話,很多地方的經濟可能會呈現出滯漲的跡象。

經濟下行主要是跟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有關。

因爲很多國家和地區存在一定的通貨膨脹的現象,當地的居民收入非但沒有變得越來越高,反而相應縮水,甚至有些人會因爲各種原因而失業。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就可以理解爲這個地區存在經濟下行的趨勢,這個趨勢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扭轉過來。

與此同時,經濟下行也意味着很多人的生活會變得越來越困難,有些企業可能會因爲業務經營的問題而破產倒閉,很多普通人也會因此而失業。

全球經濟低迷的根本原因 第2張

一、技術創新停滯是全球經濟衰退的`根本原因

技術創新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最重要的動力。歷史上,每一次技術革命都帶來了人類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也創造了新的產業、市場和就業。然而,在過去十年裏,全球技術創新卻沒有出現突破性的進展,沒有出現能夠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新技術。

以手機爲例,自從2013年蘋果推出iPhone 5S以來,手機市場就沒有出現過真正的創新產品,只是在屏幕大小、攝像頭像素、處理器速度等方面做了一些微小的改進。這導致了手機市場的飽和,沒有創新驅動的消費需求。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數據,全球手機銷售量從2013年的18.7億部下滑到2021年一季度的2.8億部。

技術創新停滯不僅影響了消費品市場,也影響了生產領域。由於沒有出現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新技術,很多傳統產業都陷入了產能過剩、利潤下降、競爭加劇的困境。以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爲例,它們依賴電子產品出口的經濟模式已經失效,因爲全球需求減少。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的數據,2021年上半年,日本、韓國、我國臺灣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出口暴跌。

歐洲也面臨着類似的問題。歐洲沒有跟上技術革命的步伐,沒有形成有競爭力的互聯網和人工智能企業。歐洲在過去十年裏沒有出現過像谷歌、亞馬遜、臉 書、蘋果這樣的科技巨頭。歐洲缺乏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規模,導致其經濟增長低迷,通貨膨脹高企。根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的數據,2021年第二季度,歐元區的經濟增長率爲2.2%,通貨膨脹率爲3.0%。

二、中美兩國憑藉技術紅利獨佔了全球經濟增長的大部分份額

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中美兩國在過去十年裏抓住了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機遇,形成了強大的產業鏈和市場規模,獨佔了全球經濟增長的大部分份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2010年至2020年,中美兩國的GDP增長率分別爲8.7%和2.3%,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美國在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領域擁有領先的技術優勢和創新能力,培育了一批科技巨頭,如谷歌、亞馬遜、臉 書、蘋果等。這些公司不僅在美國本土擁有龐大的用戶羣和市場份額,也在全球範圍內擴張,收穫了鉅額的利潤和影響力。美國還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金融市場,爲科技創新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和保障。

中國則利用其龐大的人口規模和快速的城鎮化進程,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移動互聯網市場。中國擁有超過10億的智能手機用戶,爲互聯網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國在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社交媒體、在線教育、共享經濟等領域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孕育了一批科技巨頭,如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字節跳動等。中國還在人工智能領域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力爭在2025年成爲世界領先的人工智能強國。

三、未來五年全球技術創新仍然缺乏突破性的進展

展望未來五年,全球技術創新仍然缺乏突破性的進展。雖然有一些新興的技術領域,如區塊鏈、量子計算、生物技術等,具有很大的潛力和前景,但它們還處於早期階段,距離真正改變人類生活方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且這些新興技術也面臨着很多挑戰和風險,如技術不成熟、安全隱患、倫理爭議、監管缺失等。因此,在未來五年內,全球經濟增長仍然將受到技術創新停滯的制約。

四、中美兩國將繼續在芯片、汽車、新能源等領域展開競爭

在未來五年內,中美兩國將繼續在芯片、汽車、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領域展開競爭。這些領域都是未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鍵所在,也是中美兩國實現自主創新和戰略優勢的重要途徑。

芯片是信息時代的核心基礎設施,是支持撐起各種智能設備、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應用的運行。美國在芯片設計和製造方面擁有領先的技術和市場地位,但也面臨着成本上升、創新難度增大、競爭對手追趕等問題。

中國則在芯片領域存在較大的差距和依賴,但也在美國的惡性施壓下加大投入和支持,力爭實現芯片自主可控。中美兩國在芯片領域的競爭不僅關係到經濟利益,也關係到國家安全和戰略地位。

汽車是傳統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興技術的重要載體。隨着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等技術的發展,汽車行業正經歷着深刻的變革。

美國在汽車領域擁有先發優勢,但也面臨着成本高昂、市場飽和、供應鏈中斷等問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和生產基地,在汽車領域不僅擁有規模優勢,比亞迪和寧德時代更是全球新能源產業的佼佼者。中美兩國在汽車領域的競爭不僅關係到產業轉型,也關係到消費升級和生態文明。

新能源是未來能源發展的方向,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必要條件。隨着可再生能源際醯慕膠統殺鏡慕檔停履茉湊諡鸞ト〈茉矗晌蚰茉脣峁棺偷鬧髁C攔諦履茉戳煊蠐滌屑際跤攀疲縑裟堋⒎縋堋⒑四艿齲攔緦ι峁故菹允荊攔目稍偕茉捶⒌緦考2021年首次超越核能發電後,在年也超過了煤炭發電量。

但也面臨着政策不穩定、市場不成熟、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中國則在新能源領域擁有市場優勢,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消費和投資國,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量持續上升,據統計,目前各環節產量的市場份額都已超70%。中美兩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競爭不僅關係到能源安全,也關係到全球氣候治理和綠色發展。

五、中國將利用自身優勢突圍

面對全球經濟衰退和中美競爭的雙重壓力,中國將利用自身優勢突圍。中國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

人口優勢:中國擁有14億人口,是全球最大的市場和人才庫。中國人口結構雖然正在老齡化,但仍然具有較高的消費潛力和創新活力。

政策優勢:中國擁有穩定的政治制度和高效的政府管理。中國政府可以根據經濟形勢制定和調整宏觀政策,實施有效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制度優勢:中國擁有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國家治理體系。中國經濟具有強大的韌性和調節能力,可以在市場和計劃之間取得平衡,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開放優勢:中國擁有廣泛的國際合作夥伴和多元的外部交流渠道。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和區域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促進共同發展和共贏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