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職場技巧>

全球經濟危機有幾次

職場技巧 閱讀(1.34W)

屬於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只有三次。

全球經濟危機有幾次1

第一次:1929—1933年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浩劫。英、德、法、俄等帝國主義國家爲爭奪霸權,在戰爭中元氣大傷,唯獨美國增強了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就連當時頭號投資大國英國也欠美國41億美元的債款。美國已由戰前的債務國變成資本主義世界的主要債權國和國際金融中心,同時躍升爲資本主義世界名列首位的經濟大國。

“一戰”以後,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1920—1921年經濟危機。經濟危機以後,資本主義國家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其中以美國經濟發展速度最引人注目。到1929年,美國的工業生產總值比1920年提高了53%,工人的勞動生產率平均每年提高3.8%,工人的實際工資也有所增長。

全球經濟危機有幾次
  

20世紀20年代還是美國汽車工業大發展的時期,1919年美國的汽車產量已達150多萬輛,到1929年猛增到將近540萬輛,汽車製造業已成爲美國最大的工業部門。汽車製造業的.發展也推動了鋼鐵、橡膠、石油和玻璃等行業的發展,當時的鋼和生鐵的產量分別達到5700萬噸和4300萬噸,創造了歷史最高水平。

1919—1929年,汽油產量也從8600萬桶激增至4.39億桶。其他如電氣業、建築業、化學工業和公用事業等部門也發展得十分迅速。在戰爭期間,民用建築幾乎停止,住房十分緊張,房租高昂;戰後大興土木,每年建築費用均超過70億美元,1926年的建築費用甚至高達110億美元。

美國工業的迅猛發展,使其在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38%提高到1929年的48.5%,其國民收入也由1921年的594億美元增爲1929年的878億美元。1929年,美國擁有50億美元的黃金儲備,佔當時世界黃金儲備總額90億美元的一半以上。生產的高漲刺激了其信用的膨脹。1923—1929年,美國有價證券的發行額達490億美元,僅在1928年和1929年間,就發行有價證券180億美元。證券交易所瘋狂的、規模空前的投資使證券價格不斷上漲。參與證券投機的人都靠借款來購買大量的證券,證券的投機狂熱助長了繁榮的幻景。

在這狂熱的年代裏,輿論大肆宣揚“永久繁榮”和“美國例外論”,似乎美國已超越資本主義經濟週期的運行規律之外,再也不會發生以生產過剩爲特徵的經濟危機了。就連美國總統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在其1929年4月的就職演說中,也高唱要消滅貧困。工業的“合理化”運動和汽車、奢侈品等新工業的擴張,還使得整個“繁榮”時期中,資本積聚和集中的趨勢加強,中小企業和獨立的小生產者、小商人普遍遭到被淘汰和被兼併的命運。此時,美國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猶如被吹得過大的氣球,隨時都有一觸即爆的危險。1929年10月,資本主義世界一場規模空前的大危機終於爆發。

1929—1933年危機是資本主義歷史上最深刻的一次危機。工業生產下降的幅度是之前歷次危機所從未有過的,國際貿易額的實際貿易量也出現了歷史上的第一次下降。不僅生產下降的幅度驚人,而且延續的時間也異常持久。以美國爲例,由危機時的最低點恢復到危機前水平所需的時間,煤、生鐵、鋼等都長達40個月。因此,1929—1933年危機成爲資本主義歷史上時間最長的世界經濟危機。

1929—1933年危機的極度深刻性和空前持久性結合在一起,使這一次危機具有極大的破壞力,它使資本主義工商業大幅倒退,使整整幾十年生產力的發展成就付之東流。“一戰”前的各次危機通常使生產水平倒退一兩年,倒退4年或4年以上的情況極少。而1929—1933年的危機卻使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水平大約後退到1908—1909年。其中,美國退到1905—1906年水平,德國退到1896年水平,英國退到1897年水平。

這次危機不僅在生產和商業範圍,而且也擴展到銀行信用系統,以及外匯和債務等領域。生產過剩危機中商品價格下跌,使工業資本家、手工業者、農民等債務人難以支持,從而使許多公司和企業主遭到破產。美國、德國和法國有幾萬家股份公司因此倒閉。

1931年9月,英國被迫放棄金本位制,宣佈英鎊貶值,震動了世界各國。英聯邦以及許多同英鎊聯繫的歐洲國家的金本位制都跟着垮臺了。1933年3月,資本主義世界信用、貨幣制度崩潰的浪潮襲擊了美國。美國銀行倒閉之風更加劇烈。到1933年,美國銀行共倒閉11730家,企業倒閉252000家。1933年3月4日,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在其就職之日,不得不宣佈銀行“休假”,隨即關閉紐約金融中心,並放棄了金本位制。

全球經濟危機有幾次2

第二次:1957—1958年

“二戰”決定性地改變了世界經濟地圖。美國在“二戰”中沒有被破壞,其生產能力反而有了巨大增長。戰爭剛結束時,美國的政策是摧毀德、日、英、法、意的經濟,實現獨霸西方世界的美夢。

美國製訂了拆毀德、日軍事工業的計劃,從根本消滅其競爭能力。隨着拆毀德、日兩國軍事工業的進程的推進,歐洲和日本國內失業工人大量增加,各國共產黨勢力迅速壯大,此時,美國統治精英終於發現,他們的頭號敵人是蘇聯社會主義陣營,而不是歐洲和日本,因此美國對外經濟政策發生了根本變化,變消滅競爭對手爲扶植競爭對手。

全球經濟危機有幾次 第2張
  

主要措施有三:一是著名的馬歇爾計劃;二是停止拆毀德國和日本的軍事工業;三是允許日元、英鎊、馬克等貨幣貶值,使各國有能力對美出口。此後,由於朝鮮戰爭爆發,日本又成爲美國軍火的前線供應商,發了一筆戰爭橫財。美國採取了單方面自由貿易,而允許各國貿易保護的友好態度。世界經濟進入良性循環。

1957—1958年的世界經濟危機是在“二戰”結束至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的國際經濟良性循環階段發生的。問題在於良性循環中各方的收益卻並不平衡。日本和西德工資低,貨幣定值低,隨着投資不斷擴大,其國際競爭力迅速提高,貿易順差不斷增長。而英國和美國則相對衰落,經濟增長率只有德、日的一半左右。英國存在經常性的貿易逆差,英鎊危機頻繁;美國的貿易順差也不斷縮小,至1958年時第一次出現33.5億美元的國際收支逆差,導致大量黃金外流。

危機隨後影響了英國、西德、日本等各國,除英國外,程度都相對比較輕,因此這次危機沒有被認爲是同期性世界經濟危機。此次危機的'特點:一是危機期間物價上漲,即所謂“滯脹”;二是危機的同步性下降,即使是同步性危機,其嚴重程度也相差較大。

此次世界經濟危機的調整,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過程中的以排除弊端式的自我調整,證明其生命力並不會僅僅因爲一次性或一段時間的危機導致其生產方式的終結。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自我調整能力非常旺盛。正如馬克思主義所指出的那樣,資本主義在自己的生產力的空間和廣度沒有完全耗盡的情況下,是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臺的。比如,1929年及此前的經濟危機,表現的是生產過剩的危機,商品大量被閒置。“二戰”後的經濟危機則是商品價格上漲、通貨膨脹。局部的調整,表現出局部的改善。

全球經濟危機有幾次3

1980—1982年

1979年下半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油價從每桶13.77美元漲到每桶37.29美元。油價上漲使成本上升,市場需求萎縮,各主要工業國再次陷入危機,而且危機程度超過上一次。企業倒閉數量急劇增加,相當於1933年的水平。

“二戰”後的幾次危機都有着比較明顯的戰後特點。戰爭結束以後,各資本主義國家一方面在政治、經濟方面加強聯合,共同對付社會主義陣營;另一方面也在各自採取自我保護和自我防範,在資本主義陣營內尋求發展自我的機會,各國都在想方設法多佔據經濟勢力和經濟資源。

全球經濟危機有幾次 第3張
  

只是在戰後的發展中,由於社會主義陣營的建立,以往的帝國主義之間爭奪勢力範圍和資源的趨勢與鬥爭形式越來越弱化,並且逐漸被共同對付社會主義陣營鬥爭的意識形態所代替。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如果講所謂的普世價值的話,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一切所謂普世的價值都帶有了階級的烙印,由於生產資料的佔有方式不同,同樣的事物就有了不同的態度和解釋,同樣的事物就可以有不同的結果,同樣的事物就有了雙重的'標準。事實上,在階級社會裏,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基本規律,體現在一切事物上都有一個趨利避害的自然法則。美國的利益在美國人的眼裏是不可侵犯的,在維護美國利益的時候,世界一切法則都要遵從於美國的利益原則。在這裏,就沒有什麼普世的價值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