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育兒經驗>

6歲孩子學會10以內加減即可

育兒經驗 閱讀(3.18W)

《指南》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6歲孩子學會10以內加減即可

相關專家表示,這個《指南》是一個科學詳細的參考,可以讓老師和家長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遏制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記者看到,《指南》很具體地列舉了各個年齡段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目標。針對5~6歲學齡前兒童,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對於5~6歲的孩子,《指南》並沒有標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須認字,只說明在閱讀圖書和生活情境中對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

教育部表示,實施《指南》的原則之一就是要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勝利幼兒園沈杭凱副園長就接觸過不少焦慮家長。對於六歲的孩子,我們的教學方式是利用各種遊戲、活動,讓孩子學會十以內的加減,並應用熟練。在遊戲中、生活中學會數學,也會運用到生活中。但有些家長存在誤區,孩子如果在書面上會一百以內的加減法,就覺得孩子很好很厲害,如果不會,就覺得沒面子,很着急。我曾經看過某個國小對一年級新生做過入學調查,調查新生的認字情況,他們發現,到二年級,孩子們的識字水平基本相當,其實超前學習並沒有太大意義。

沈杭凱副園長表示,有這個《指南》,就可以給家長一個參考:拔苗助長的教育很容易把家長的焦慮轉移給孩子,死板的教育會扼殺孩子的天性,對孩子發展很不利。

晨晨今年9月上國小。去年6月,媽媽林女士就決定接下去一年不讓晨晨讀大班了,而改報了學前班。

好幾個朋友的小孩都去讀過學前班,說進國小適應快,也比沒上過的小孩成績好。上了半個多學期後,林女士發現,學前班的數學很難,學的是100以內的加減法,很多都是國小裏的內容。

晨晨外婆很得意,逢人便誇晨晨聰明,把國小生都比下去。但林女士隱隱有些擔心:那麼難,擔心孩子很累。

記者採訪中發現,很多幼兒園孩子的數學、英語、識字能力都堪比國小生。有些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國小化,有些幼兒園並沒有相關教學內容,望子成龍的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擔心孩子讀國小後跟不上,特別另找語數外培訓班,提前學習。

在不少人眼裏,孩子會認多少字、背多少單詞、做幾道數學題,成爲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但這樣的標準到底有無科學性?

不少家長將認字看作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

5~6歲孩子學會10以內加減即可

相對於只關心孩子在學習、認知上的能力,《指南》更關注幼兒的身心全面發展,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分爲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部分,每個部分又分爲身心狀況、動作發展、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等多個具體指標。

有家長仔細閱讀《指南》後發現,自家孩子在認知上超前,但在生活能力、人際交往上存在比較大的落後,這和現在家長包辦孩子日常生活,孩子沒有機會鍛鍊自理能力不無關係。

杭師大學前教育系系主任武建芬表示,之前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發佈於20xx年,是指導幼兒園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但比較籠統,而目前正在徵求意見的《指南》在《綱要》的基礎上各方面細化。

之前只規定總的目標,而沒有具體目標,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解讀,難免帶有個人的東西。現在細化了,一線工作者操作過程中就能相對規範。武建芬表示,《指南》對家長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科學參照,她提醒,對孩子的教育要根據兒童的規律和特點來,切忌盲目和急功近利。

幼兒自理能力落後於認知能力

《指南》部分內容

數學認知

3~4歲:能感知和區分物體的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點,並能用相應的詞表示。能通過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個以內的物體,並能說出總數,能按數取物。能用數詞描述事物或動作。如我有4本圖書。

4~5歲:能感知和區分物體的粗細、長短、厚薄、輕重等量方面的特點,並能用相應的詞語描述。能通過數數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5~6歲:初步理解量的相對性。藉助實際情景和操作(如合併或拿取)理解加和減的實際意義。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能用簡單的圖表表示簡單的數量關係。

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4歲:在提醒下,飯前便後能洗手。在幫助下能穿脫衣服或鞋襪。能將玩具和圖書放回原處。

4~5歲:飯前便後能主動洗手,方法正確。能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扣鈕釦。能整理自己的物品。

5~6歲:能根據冷熱增減衣服。會自己繫鞋帶。能按類別整理好自己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