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育兒經驗>

如何養成孩子良好的觀察習慣

育兒經驗 閱讀(3.17W)

首先,要養成有目的、有計劃、有選擇的觀察習慣。觀察的效果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於觀察的目的、任務是否明確。目的不明確,往往對事物的感知容易片面和模糊化,甚至熟視無睹。有明確的觀察目的、有觀察的中心和範圍是保證觀察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其次,爲了確保由觀察蒐集到的材料的可靠性,還應養成重複觀察的習慣。

如何養成孩子良好的觀察習慣

尤其是觀察短暫的現象,更要注意重複觀察,精密周到,否則可能造成觀察的錯誤。善於觀察的孩子,就在於能夠感知到別人所忽視的微小卻有重要價值的方面。再有,養成及時做觀察記錄的習慣:①要求在觀察過程中及時記下觀察所得材料。爲了避免遺忘,保證準確性,不能只憑記憶。尤其是觀察的內容越複雜,細節越多,記憶就越不可靠,而且時間越久。印象就越模糊。②要求在觀察之後及時整理記錄,做口頭的或書面的總結。

我們生活的每一方面,都能增強孩子的觀察能力。爲此,可對孩子做以下的訓練:

隨時隨地地教孩子留心周圍的環境,細心觀察事物的不同方面,如周圍的人的面部特徵、衣着顏色、動作、姿勢等,又或是房間的佈置、牆的顏色、地板、天花板等。在這些練習中,嘗試將孩子的焦點不斷轉移,以儘裏找出一件完整東西的不同部分。

以上訓練還可這樣進行:先細心觀察眼前的事物,跟着閉上眼睛,在腦際重現該件東西;然後睜開眼,查證實物與腦海影像的分別;再閤眼,在腦海作出修正……如此類推,直至觀察到的影像與腦海中的一樣爲止。這個附加練習,不僅可訓練觀察力,還可開發右腦的創作潛能。

訓練的方法步驟應該根據年齡特徵和現有知識水平進行,如對年齡較小的孩子可以從看圖說話、看圖寫話開始,對稍大的孩子可以寫觀察作文。其訓練的原則是:先寫簡單的事物,後寫複雜的事物;先寫靜物,後寫’動物“(有動作的或會動的事物);先寫室內的,後寫室外的;先寫孩子較熟悉的身邊事,再寫較生疏的周圍事;先進行片斷訓練,後進行整件事的篇章訓練。同時,應注愈以下問題:

(1)明確的觀察目的

在確定了觀察對象之後,要鼓勵孩子留心觀察到底,不要輕易地轉移目標。例如帶孩子去動物園看孔雀開屏,一經確定目的之後,就要認真觀察孔雀的動靜.在孔雀還未開屏時,要耐心守候,不要因爲猴子山好玩,沒有看清楚孔雀開屏,就一下子轉到猴子山去。孩子的年齡越小,注意力越容易分散,一受千擾,就忘記了本來要觀察的東西。父母要和他們在一起,引導他們如此觀察,處處留心,以取得好的觀察效果。

孩子觀察的目的性發展表現爲有意性不斷增強。例如,3歲的孩子基本上不能根據任務觀察,隨意性起主導作用;4一5歲孩子已能有目的地進行觀察,但觀察缺乏組織,不能分解目標,所以,不能堅持;6歲孩子剛剛開始能根據總任務進行組織、分解任務,提出了目標,堅持完成觀察任務。這些都說明,孩子觀察的目的性水平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漸提高,有意性不斷增強。

(2)孩子觀察的持續性

在孩子早期,孩子觀察的持續時間比較短,易受當時情緒、興趣或外界情境的影響,轉移觀察對象。有研究表明,3一4歲的孩子觀察時間平均爲6分多鐘,5歲爲7分多鐘,6歲爲12分鐘。隨着年齡的增加,持續時間逐漸增長。

(3)孩子觀察的組織性、順序性

孩子觀察事物時,年齡越小越缺乏系統性,觀察順序紊亂,常常因興趣的變化而改變觀察的對象和順序,隨着年齡的增長,表現出更注重事物之間聯繫、主次分明、有一定順序以及較爲細緻等特點。

(4)孩子觀察概括性

孩子觀察概括性的發展水平與其思維能力有密切關係,但從整體來看,孩子觀察的概括水平比較低,不善於從事物的表面特徵和現象中發現其內在聯繫。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觀察的概括性有所提高。

總之,科學地觀察生活,就能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豐富認識,提高分析、綜合能力,從而促進思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