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美文閱讀>

一炷香的時間是多長

美文閱讀 閱讀(3.26W)

一炷香的時間是多長?我們現在的計時方法採用的是24小時制,這是世界通用的時間制度,在沒有二十四小時之前,古代是用一炷香的時間來計時的,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一炷香的時間是多長?

一炷香的時間是多長1

一炷香是中國古時候的表示時間的計時單位,約爲半個小時。有一句俗語,叫“一炷香工夫”。一炷香是古人用來表示大概時刻的記錄方法,還有着一盞茶,一壺酒等時間表示方法,因爲每柱香的燃燒時間大致相同,這主要取決於制香時的用量,才能確保每柱香的燃燒時間都能大致相同。

香的燃燒可能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比如說有風,可能天氣的乾燥與否也有一定關係,甚至於香的質量可能也會影響具體的時間。即使在古代沒有約定的時間長短,大家在用香紀錄時間的時候也不會去精算到到底是多久,只要看着香燃燒完畢就說明時間到了。

“一炷香”起緣於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燒爲計時方法,如僧人“打禪七”時一天要打11炷香,中間休息約20分鐘。其優勢爲不受白天黑夜影響,攜帶方便,製作簡單,且能營造氣氛。

古代的香皆爲手工製作,且有標準,一炷香燃盡爲半個時辰,即一個小時。晚間打更的更夫也用香來確定時間,所以也叫“更香”。

一炷香的時間是多長
  

古人沒有鐘錶,也沒有手機,所以他們是以香燃燒的時間長短來計量時刻的。

雖然也有日晷、漏壺等工具,但是,燃香計時是比較簡單而常用的計時方法。

實際上由於環境、風力、香的長短、香料乾溼等諸多因素,一炷香的燃燒時間並不完全相同,但一般約爲半個時辰,即一個小時。

“一炷香”的時間這個概念起緣於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燒爲計時方法,如僧人“打禪七”時一天要打11柱香,仔細想想,在當時,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響,攜帶方便,製作簡單,且能營造氣氛。那時的香皆爲手工製作,且有標準,一柱香燃盡爲半個時辰,即一個小時。晚間打更的更夫也用香來確定時間,所以也叫“更香”。

除了“一炷香”,還有一盤香、一爐香。

一爐香

人們還經常用模子把香粉末壓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樣,稱之爲“香荒”。

如唐宋時,就有人將香料搗成末,調勻後灑在銅製印盤裏,做成荒文“心”字的'形狀,燃其一端,整個香荒就會循序燃盡,用以計時。

人們還在香荒上刻上刻度,將一晝夜劃分爲一百個刻度,這種香又稱爲百刻香,常被道觀、寺院用作計時器。

元代著名的天文學家郭守敬還曾製出過精巧的“屏風香漏”。通過燃燒時間的長短來對應相應的刻度以計時,這種方式在民間流傳很廣。

今人複製的屏風香漏

用香計時,可謂古人智慧的結晶。更能反映中國人的聰明巧智與審美情趣的是,人們把香做成各種圖形,藉此寄語對生活的美好期待。

以表祈求長壽、賀喜慶祝的樸素心願,而這恰恰迴歸了用香的本意——祈禱上蒼,降福人間。

一炷香的時間是多長2

一炷香的時間是多久

一炷香的時間是十五分鐘到一個小時不等。因爲古代香的長度、粗細不等,有的香需要十五分鐘燒完,有的香需要一個小時才燒完。

一炷香的時間這個概念起緣於僧人打坐,那個時候寺廟裏沒有鐘錶,所以僧人們就燒香計時。他們每天要打坐修行,一天要打夠11炷香才行,打坐的過程中可以休息20分鐘。

在那個時候燒香計時無疑是一種最好的方法了,因爲它不僅攜帶方便,而且到處有賣的,還能營造氣氛。晚間打更的更夫也用香來確定時間,所以那個時候也叫“更香”。

現在雖然不用香來計算時間了,但還是比較常見,因爲香這種東西在平常祭拜先祖或者是去寺廟的時候還是會燒香的,好多的人把燒香當成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一件事情。

古代一炷香是多長時間

古時指"一炷香"的時間也就是兩刻鐘左右即大約三十分鐘。 一盞茶指喝一碗茶的時間,從端上來開始,然後慢慢品嚐,一飲而盡,其實就是一碗茶涼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時間。夏天要15分鐘,冬天10分鐘都用不了。古人的時間計算方式也通常用“一炷香”來代替。

一炷香的時間是多長 第2張
  

古代常見的計時方法

1、看太陽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大概是古代大多數人計時的方法了。古時人們多貧困,人們大多數的計時都是循着太陽的變化而來的,白日的時候,藉着日光的照耀,人們可以完成大多數的工作,到了太陽落山的時候,光線暗下來,人們便也開始休息。故而太陽在古人的計時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當然,也是由於借太陽計時的緣故,纔有了後面的立竿見影、影鍾、日晷等依靠太陽計時的工具。

2、漏刻

漏刻,是指漏壺和標有時間刻度的標尺組合成的計時工具,不僅古代中國在使用,而且古埃及、古巴比倫等文明古國都使用過。漏刻的發明年代已不可考,據史書記載,西周時就已經出現了漏刻。漏刻是以壺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觀測壺中刻箭上顯示的數據來計算時間的工具,也可參考今天的'沙漏。相比起強烈依靠太陽的日晷等工具,漏刻的限制更少,故而應用更爲廣泛。

3、燃香

說起香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說起一炷香的時間,我們可是經常在電視裏面看到,往往大多數比賽都以一炷香燃完計時,故而燃香也是古人常用的計時方法。後來隨着歷史的不斷推進,一炷香慢慢的變成了一個計時單位,那麼一炷香是指多久呢?古時有“一時辰=兩個小時=四炷香”的說法,故而一炷香在古代往往指的是今天的半個小時。

4、茶

既然說起了“一炷香”,就不能不說說“一盞茶”,說起來,古人爲了計時也是絞盡腦汁,古人一盞茶的時間指的他們喝完一盞茶的時間,也有說指一盞茶涼下來的時間,大約十五分鐘左右。此外還有“一壺酒”“一餐飯”等,表示喝完一壺酒,吃完一頓飯的時間,分別表示兩小時和一小時左右。看起來,古人爲了計時,可謂真是無所不用其極了。

5、打更

說起來,影視劇裏也常出現更夫的身影,古人也有“半夜三更”的說法。打更也是古人夜間計時的一個重要方法,白日裏尚且可以看太陽東昇西落來估計時辰,到了晚上,黑燈瞎火的,特別是半夜醒來,不知今夕何夕,打更的作用就非常明顯了。

古人一般講傍晚19點到次日5點這段時間分成五更,每一更兩個小時,所以一般說的“三更天”是指的晚上23點到次日1點這段時間。相應的,雞一般在凌晨1點到3點報曉,故而所謂的“聞雞起舞”則是指四更天左右起牀舞劍。

6、鐘錶

古巴比倫人很早便發明了水鍾,東漢時張衡製造漏水轉渾天儀,用齒輪系統把渾象和計時漏壺聯結起來,漏壺滴水推動渾象均勻地旋轉,一天剛好轉一週,這是最早出現的機械鐘。北宋時蘇頌和韓公廉等創制水運儀象臺,已運用了擒縱機構。故而我國古代是有機械鐘的計時存在的,只是不夠常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