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智慧生活>家居生活>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現狀調查

家居生活 閱讀(2.09W)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現狀調查1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夏天是西寧的好時節。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現狀調查

街道上,充滿朝氣的年輕人邁着急匆匆的腳步,爲了生活打拼。遠處,幾個孩童在追着踢一隻。轉個彎,拐過樓,就在街道的另一邊,老人們三五成羣地圍坐在一起,說着昨天的天氣和兒女,這是他們永恆的話題,他們用昏花的眼睛注視着不時走過的路人,好像離這個社會很遠……

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

郭奶奶們的日常生活——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調查之一

“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郭少華就是這樣一位空巢老人。她是很多空巢老人的一個縮影。

7月13日,在中華巷社區,記者正好趕上社區工作人員看望郭少華老人。

社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老人前不久摔傷了胯骨,做了一次大手術。來到一幢居民樓前,上了三樓,敲了半天門,一位頭髮花白的清瘦老人扶着牆開了門。

74歲的郭少華老人艱難地挪動着身子,慢慢地扶着桌子,從老人緊緊皺着的眉頭可以看出,每一次挪動,老人都要忍受巨大的疼痛。

老人家裏到處都是喝過的一次性杯子,衣物也散落在沙發上,簡直沒有落腳的地方。老人歉意地說:“兒子回來過,他現在給我聯繫敬老院去了,你們將就着坐一下,家裏亂,我也沒辦法收拾。”

記者注意到,老人的窗前貼着一張紙,紙上大大地用黑色字體寫着三個字“關電竈”。這是老人的兒子怕她忘記關電竈特意寫上去的。社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老人沒摔傷前是個非常乾淨利索的人,平日裏買菜、做飯都不成問題,家裏也是窗明几淨,地板擦得格外亮。

“奶奶,你怎麼不小心摔倒了?”記者一問,老人顯得很懊惱,簡直快哭出聲來了:“我就不應該出去,我不小心摔傷了,給兒子帶來了這麼多麻煩。”

原來,老人在34年前就失去了丈夫,當時,兒子只有6歲,爲了兒子,當時只有40歲的郭少華沒有再成家。

孤兒寡母,兩個人的生活着實不易。爲了把兒子拉扯大,郭少華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她在福利院幫着看孩子,在工地上幫着做飯,辛苦掙來點錢,才能給兒子吃口飽飯,娘倆沒有房子,住過窩棚……

看到母親的辛勞,兒子國小後就堅決不肯上學了,他要靠自己的努力養活自己和媽媽。兒子從小就開始賣水果、洋芋、烤紅薯,還擺過地攤。“娃娃也是爲了養家,沒學上。”老人遺憾地說,“現在他也沒有正式工作,在蘭州打工經常不着家,這次我摔傷了,娃娃回來了,又讓娃娃花錢了,還耽誤娃娃掙錢……”老人說起這些眼淚快掉下來了。

老人現在每月有五百多元的補助,還有低保金,生活還算過的去。

“還是好心人多。”說起自己摔傷的事,郭少華老人這樣說。老人患有白內障,視力很差,可是呆在家裏很孤獨,就想出去轉轉,結果在小遊園不小心一腳踩空摔倒了,是路人發現後把她抱起來送到了家裏,社區的工作人員幫着把她送到了醫院做了手術,還通知了老人的兒子。

說到這裏,老人拿出了一包襪子硬要送給社區的兩位女同志:“我給你們添了這麼多麻煩,這幾雙襪子你們拿着穿穿……”

“我出院在家裏的這個月,兒子做飯給我吃,他有時候氣得罵我,說‘不讓你出去你偏要出去’。我理解他,他脾氣發完了也就好了。我受了那麼多苦把他拉扯大,他也疼我……可是我不能天天靠他呀,他也得出去掙錢啊,我想去敬老院,聽說敬老院也不錯。”

“兒子平時最擔心我出門,怕我出意外。可我一個人孤獨得很,早上喝上一碗奶茶,中午吃上一口饃饃,不餓就行,我就不想一個人在家裏,老是在外面轉,聽聽別人在聊什麼,看看公園裏的花草,天黑了我就回家睡覺。”

我們走的時候,老人的兒子還沒回來,他去聯繫敬老院了,老人因爲怕連累兒子,要求去敬老院,在那裏至少一日三餐有人管……“我想兒子的時候就給他打個電話,能聽聽他的聲音,就像見了面。”

的確,對那些身體有病的空巢老人來說,感覺生活無人照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

對自己有信心

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慾減低,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

可是有的空巢老人卻把自己的日子安排得很妥帖。

見到馬生榮老人時,他正和一羣老人在樹陰下乘涼。

年輕時學醫的馬老很注重身體健康:“生命在於運動,要對自己有信心。”三年前,老伴去世,馬老成了空巢獨居老人,可他不想和兒女住在一起,他說:“兒女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也是一大家子人,我不想給他們添麻煩。”

每年,是一大家子人相聚的時間。

馬老一天的主要事情就是鍛鍊。

“人老了,沒瞌睡,我早上5點就醒來了,醒來後我不急於起牀,就在被窩裏鍛鍊。做一做老年操,按摩鼻子、眼睛、太陽穴、手臂。正式起牀後,我就鍛鍊腿,踢一踢、蹬一蹬,活動一個多小時,我就出門了。外面的空氣好,出去呼吸點新鮮空氣對身體好,就算是下雨,只要雨不大,我還是打着傘出去。我給自己規劃了五條路線,沿着這五條路線走,來回需要三個小時,邊鍛鍊,邊看風景。”

馬老是個樂觀的老人:“我心裏有事也從不多想,因爲想了也沒用,思想要樂觀,生活簡單、樸素。”馬老的早餐是牛奶雞蛋,晚上自己下面條吃。“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別給兒女添麻煩。”馬老去年生了一次病,要靠雙柺才能行走,靠着自己頑強的毅力,老人堅持鍛鍊,現在,腰腿好了,扔掉了雙柺。馬老說:“人老了有病不要怕,要有決心、有信心……”

想辦法打發日子

一個人的日子孤單又漫長,今年87歲的金奶奶是典型的空巢老人。她老伴早逝,有一子一女,都不在她身邊,身體還算硬朗的她獨自生活在一套建造於上世紀70年代的老單元房裏。

金奶奶家是兩居室,窗戶玻璃上蒙着厚厚的灰塵,屋子裏的光線很暗,一張牀佔去了房間的大部分,牀上堆着很多被子,佈滿了灰塵的牀頭櫃上擺着幾樣常吃的藥和一臺現在很少見的14英寸的黑白電視機。

“我從企業退休,如今每個月有1500元的收入,這些錢對我來說足夠花了,我的生活沒問題!”金奶奶說。

金奶奶的兒子每個月從大通來西寧看望一次母親,電話則是天天有。金奶奶是個要強的人,她說:“我儘量不讓兒子來看我,給他減輕負擔,他那裏也是一大家子人。”一日三餐,金奶奶自己簡單做一點:“早上蒸雞蛋,中午米飯,晚上做點疙瘩湯。”

金奶奶每天必做的事就是開着電視和同院的吳奶奶聊天,可是吳奶奶記性差,好多事情記不得了。兩個人聊着聊着,吳奶奶就會問:“我有幾個兒女啊,是三個還是四個,我家住哪裏啊?”“我的記性比她好,到了時間,我就把她送回家。”金奶奶驕傲地說。

70多歲的史奶奶每天和老伴分頭在小區裏散步,不到吃飯、睡覺的時間都不想回家。最常做的事就是坐在小遊園裏,望着滿園景色和來去匆忙的路人發呆。“家裏也冷清,老伴耳聾,說話太困難。”史奶奶有5個孩子,只有在週末時有的兒女會過來看看,“孩子都忙,我不能老拖累他們。”

這些老人是我們身邊最常見的空巢老人,他們生活能自理,也有退休金,但心裏孤獨和寂寞。

孤獨,空巢老人的心病——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調查之二

由於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競爭的日趨激烈,年輕人將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工作、學習、子女上,卻或多或少地忽視了老人……

“我不怪他們”

這是一間收拾的非常整潔的屋子,房頂和四周的牆壁顯出斑駁的樣子,顯然很久沒有粉刷過了,屋子裏的傢俱也很陳舊,雖然上面的油漆已經脫落了大半,可是依舊被擦得非常乾淨,桌子上幾盆常見的花,迎着一樓僅有的一點陽光,頑強地生長着。這就是郎佩茹老人的家。在尕寺巷社區,大家都叫她老奶奶。

別看老奶奶已經84歲了,沒想到,她還抓過小偷。

兩年前的一天,兩個男青年在院子裏找人,老奶奶見了問他們是幹什麼的,就在說話的當中,他們中的一個乘機溜進了老奶奶家。老人覺得不對勁,連忙回家,看見牀上放着一把菜刀,櫃子上的兩塊錢不見了,一個神色慌張的男子正準備出門,老人一把抓住他,問:“你在我家裏幹什麼?”男子威脅說:“你不放手我就砍死你。”老人一點也不怕:“你砍吧……”任憑男子怎麼掙扎,老奶奶緊緊抓住他不放,這時,樓上的鄰居撥打了110,警察趕來後直誇老人勇敢。

老人沒有子女,年輕時收養了一子一女,現在他們也已經六十多歲了。“兒子很多年沒來看過我了,我們沒有什麼來往,有時候很傷心,可是想想我也不怪他,現在就算是親生的兒子,也不一定會來看我。女兒還好,每年來一次,給我把牀單和沙發套這些大件洗一下,我自己的衣服還可以自己洗。”說起兒女,老人很豁達。

爲了省煤,她用早上的一爐子火做好一天的飯。早上做米飯,中午隨便吃點饃饃。晚上就用開水泡米飯、吃剩菜。“一年下來,我的取暖費至少要1000元。我平時捨不得用煤。”“盧溝橋事變那年,我和家人一起從上海逃難,路上我和家人走散了,從此再也沒見過我的親人。我沒有親人,我最怕過節,別人家都是團團圓圓,可是我二十多年來一直就一個人……”一提起此事,老奶奶十分難過,留下了傷心的淚水。

吃過早飯,老奶奶要去院子裏拾垃圾。

這是一位可愛的老人,她堅強樂觀,用每個月二百多元的低保努力維持着自己的生活。

老人在老伴去世後一直獨自生活,21年來,她沒買過一件新衣服。“我有衣服,不用買,還能穿。”老人說着,扯了扯自己的襯衣,衣服上面有幾個小洞。“不過我的毛衣全部爛了,還有一件可以穿。”老人的衣服全部洗得乾乾淨淨,整齊地疊放在櫃子裏。兩牀藍底白花被子也很乾淨,全部疊好放在牀上,還被老人細心地用毛巾包着。

老奶奶告訴記者:“我出來進去總是一個人,習慣了,鄰居們對我都很好,他們可能是怕我悶,喜歡和我開玩笑。”

社區就是她唯一的依靠。老人說:“社區就是我的孃家,我有什麼困難,首先想到的就是社區,上次電視壞了,也是社區找人給我修好了。”

社區的工作人員也喜歡這位堅強樂觀的老奶奶,她們下班後路過老奶奶家時總要朝屋子裏招招手,因爲他們知道,孤獨的老人這時總是在窗戶邊微笑着看着他們。

好在現在她的身體挺健康,到了晚上,還能在燈下穿針,看報紙。臨走時,老人緊緊抓住記者的手說:“你一定要常來啊,來看看我……”眼淚在她的眼眶裏打轉。

盼着兒女來看我

下午的陽光斜射過來,穿過陽臺昏黃的玻璃之後,已經不再那麼刺眼了。

在劉奶奶五十多平方米的家裏,記者見到了劉玉珍老人:“人老了還能有什麼盼頭呀,瞎過唄!”74歲的劉玉珍老人的一句話道出了許多空巢老人的心態。家住尕寺巷的劉玉珍老人是一位空巢老人,她的丈夫去世快三十年了。這麼多年來,她硬是靠着挖土方、幹體力活把6個兒女拉扯大了。供他們上學、給他們找工作、結婚,等忙碌完了,自己也老了。兒女們工作忙,每個星期來看她一次,每次都提着好吃的,“以前生活困難,想吃好點沒有條件,現在生活好了,可是好多東西吃不成了。”因爲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她要忌口。

劉奶奶最高興的事就是兒女們來看她,說起兒女,劉奶奶一臉的高興:“我的娃娃們把我領上飛機也坐了、北京也浪了、澳門也去了,我還是挺幸福的。”劉奶奶每個月有五百多元的退休工資,兒女還給她錢,錢是夠用了。可是一個人呆在家裏心裏發急、發慌。

和記者聊天的時候,劉奶奶手裏捏着一頂涼帽:“你看,家裏我一個人坐不住,想出去走一走,孩子們都有工作,都忙,週末回來看看我後就都各自回去了,平日裏就只有我一個人,我一般都是轉到天黑纔回來,隨便吃點就睡。”

得爲兒子想辦法

有的空巢老人生活本來就不容易,可是,他們還不得不爲生活困難的兒女想辦法。記者見到張生蘭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彎下腰在垃圾箱裏找飲料瓶子。花白的頭髮有些凌亂。今年65歲的她原本和丈夫相依爲命,丈夫退休後又在一家單位看門房,每月有五六百元的收入。日子還算過得去。3年前,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了張生蘭一個人。爲了生存,張生蘭把房子收拾了收拾,自己住一間,把其他兩間租了出去,“這樣能有點收入,我的兩個兒子都沒有房子,小兒子今年35歲了,還沒說上媳婦,我得爲兒子想辦法呀……”張生蘭搖搖頭說:“我的腿腳不好,還要看病抓藥,我心裏急啊……”

“我們院子裏有好多人幫我。”說到這裏,張生蘭的眉頭展開了些:“有時早上我開門,看見鄰居把不用的書報放在我家門口,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張生蘭家裏的房客告訴記者:“老太太很可憐,兒子已經好幾年沒來看她了,偶爾打個電話回來,還要在電話裏和張嬸吵架,埋怨張嬸……”

還是自己過舒心

在虎臺小區,退休老人王勤正在家裏畫畫,除了書桌以外,家裏的傢俱全都蒙着一層灰塵,盆子裏的花草也蔫了,因爲很久沒澆水了。王老的衣服上還有些油漬,可是王老的臉色和精神狀態很好。

王老也曾嘗試着和兒女們一起生活,可是,生活在一起總是有些不方便。王老告訴記者:“自從6年前老伴去世後,我和兒子一起住過一段時間。他們的身上,總是有很多我看不慣的地方,我最痛恨浪費,有時我們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飯,那些剩下的菜他們就要倒進垃圾簍,我不讓倒掉,下頓熱熱再吃,可是他們說什麼吃剩飯有害健康,不聽我的。這讓我非常生氣,結果弄得大家不高興。”

“兒子一家住在我這裏,說是給我做伴,可是我很累,我得爲他們準備中午飯,我孫子總是嫌我做的飯不好吃,一吃飯就要下飯館,兒子竟然就依着他,我更是看不慣……住了兩年,我要睡覺,他們要看電視,我起牀了,他們睡懶覺不起牀,也可能是我這個人脾氣不好,時間一長,大家都不自在,後來兒子一家搬走了,我還覺得輕鬆了,想吃自己做點,不想吃就湊合一下。我也不整天呆在家裏,早上出門打太極、上老年大學,參加各種社區活動,日子安排得很緊湊。”

“我不和兒女一起住,現在他們能夠經常來看我,給我做做衛生、陪我話,我就滿足了。”王老說。

想和人說說話

“我最喜歡過年,過年的時候,我的5個兒女全圍在我的身邊,還有那些孫子外孫,看着他們熱熱鬧鬧地說話,我插不上嘴,可心裏高興。我也最怕過年,過了年娃娃們全走了,就剩下我一個人,我心裏空啊,好像世界上只剩下了我一個人,我想哭……我真怕哪天我突然死了都沒人知道……”

今年70歲的王秀蘭老人獨自生活着,老伴去世已經十幾年了,兒女們紛紛長大離開了家。兩居室的房子裏堆滿了東西,“我總覺得這些東西還有用,就沒捨得扔,兒女們每年回來總是埋怨我把家裏弄的像個廢品收購站。”老人無奈地說。

“5個兒女,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兩個在外地,其他的三個雖然在青海,可是都在州縣工作,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面。兒女們對我好,我沒有工作,他們總是打電話或者寄錢給我,讓我想要什麼就買什麼……我一個老太太,對穿衣服和吃什麼都沒什麼太大的興趣了,就想和人說說心裏話。”

“我有高血壓,眼睛也不好,不敢一個人出門,整天就是看電視、躺在牀上發呆。”王秀蘭老人說。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在空巢老人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獨居的老人,他們的兒女不在身邊,老伴又先走了,平時在家連個說話的都沒有,他們甚至把活着就當成捱日子,活過一天算一天。這樣的老人最需要社區的幫助,也最需要社會的幫助。

關愛老人,社會在行動——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調查之三

養老,不再是一個家庭的事,當愛簇擁着每個需要幫助的人時,無論是否有親緣關係,都會因爲這份付出變得幸福。

老年公寓挺不錯

“我有4個兒子,我們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們拉扯大,現在我們老了,不能要求兒子們同樣照顧我們,因爲他們要生存,要競爭。”崔老揮着手、快人快語地說。今年74歲的他,是一名離休幹部,經歷過戰火的洗禮,他的身上至今還留着彈片,他舉手投足之間,不免讓人想起《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的男主人公石光榮。

作爲離休幹部,崔老每個月有5000元的收入,加上老伴的退休工資超過了六千多。可是他和老伴作爲空巢老人,也深深體會到了“老來難”。“老伴身體不好,做不了飯,我做飯也不容易啊,不是切了手就是燙了手,做多了,吃不了,擺在眼前的這一日三餐就成了問題,我和老伴拿着飯盒去飯館買,日子久了,附近的飯館的人都認識我。”

經濟方面不成問題,可是生活中實際問題還是真切地擺在眼前。

崔老家先後請過三十多位保姆。其中的一位小保姆給崔老和老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我們請過一個小姑娘,人很勤快,飯也做得好,每天四菜一湯地做給我們吃,我和老伴高興極了,把她當做自己的孫女一樣對待,給她買衣服、送禮物,希望她能和我們做個伴,幹了一個月,小姑娘提出要回家看看,結果一走就沒了消息,我們擔心她出意外,四處找她。原來小姑娘根本沒回家,她直接到飯館當了服務員。”

找到小姑娘後,她說:“你們對我確實好,可是我在你們家裏覺得孤獨,和你們老人沒話說,這裏工資是低,可是有同伴可以玩,有話說。”這次以後,我和老伴傷了心,再也沒找過保姆。近七年來,崔老和老伴先後去過成都、北京、上海等地的老年公寓,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對養老方式作了一些調查。“成都的老年公寓搞得真好,能滿足不同層次的老年人的需要,環境是園林式,住的是標準間,伙食是四菜一湯,生活有規律,該吃就吃,該睡就睡,就是釦子掉了服務員也會給你細心地縫上,還有醫護人員對老人的身體健康進行監護,有病能及時得到治療。每天睡過午覺後,我們就去茶園喝茶,一大羣老年人坐在一起,談笑風生,好像一個大家庭,真熱鬧,我心裏快活啊……”

日間照料中心:空巢老人的又一個家

白天在社區接受照顧、參與一些活動,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這又是一種新的養老方式,今年6月1日,西寧市城北區生物園區的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成立了。

這是我省首家老年日間照料中心,一進門,如同走進一戶人家:四室兩廳、160平方米的房屋被非常用心地設計過,整潔而溫馨。這裏有客廳、餐廳、臥室、廚房,還有種滿花的小花園,天氣好的時候,老人可以在這裏曬太陽。和家裏不同的是,這裏的客廳是老年人的活動場地,一面牆寬的書架上擺滿了各種書籍,旁邊還有報刊架,老人可以坐在舒適的沙發上看書、讀報。一旁擺着自動桌,供老人們打牌、下棋、玩撲克。在四個大小不一的臥室裏放着十張牀,雪白的牀單、被子、毛毯一應俱全,每個臥室都有一臺電視,牀頭櫃上擺着精緻的檯燈。平日裏老人們就在這裏休息。兩個衛生間分別裝有坐便器和蹲便器,方便老人如廁。

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給老人們準備中午飯:米飯、帶魚、青菜。

“這裏好啊,這裏的年輕人對我們特別好。”73歲的張姨是空巢老人,她來到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有一個多月了,“以前我一個人,吃飯就是湊合,不餓就行。到了這裏,吃飯按時,都是工作人員給我們端到桌子上,有禮貌地叫我們吃飯,吃過飯,我們就下、打麻將、讀書看報,幹自己喜歡的事。睡午覺的時間到了,又安排我去睡覺,下午按時叫醒我,吃藥的時間到了,又把水和藥遞到手裏,比兒女還貼心啊,晚上,工作人員就把我送回家……我心裏可高興了。”張姨一口氣說了這麼多的好。

63歲的顏啓彪老人正在陽臺上看報,他見到記者的第一句話就是:“你看,我來這裏以後吃胖了,這裏的書也好看。”

顏老師老兩口和女兒住在一起,他的愛人還沒有退休,因爲腦溢血,顏老師的記性受到了一些影響,女兒怕他出門忘記鎖門,或者找不到回家的路。這種情況下,顏老師不想出門了,就整天在家裏悶着。時間一長,老人變得不愛說話了,女兒怕他寂寞,就養了一隻寵物犬給父親做伴,可是這些,都不能緩解顏老師的寂寞。

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成立後,女兒動員父親白天來這裏,一開始,顏老師想不通:這不是把我往外推嗎?動員了好幾天,顏老師終於答應試試看:不適應的話就回家。

結果這一來,顏老師就不想走了,這裏的這些書好啊,有歷史的、文化的、養生的,他都喜歡看,做的飯也香,他每次都吃滿滿一大碗,下午還吃一頓加餐,睡了午覺後,工作人員還領着他出去遛彎兒,還帶他參觀了博物館……來這裏時間不長,顏老師的女兒發現父親的`心情開朗了,話也多了。

如今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已經成顏老師白天生活的家,在這裏除了吃飯、睡覺外,還有人陪他說話、陪他打牌,生活一下子變得豐富了。

看到老人可喜的變化,女兒和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簽訂合同,希望父親每天都能開心生活。

“除了像顏啓彪這樣的常住老人外,還有不少老人在自己需要的時候來這裏。很多老人中午到這兒來吃飯,或者下午來這裏看書、下棋、聊天。”生物園區社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就像託老所,兒女們上班時可以把老人送過來,下班後再接回去,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這是一種新的養老方式的嘗試,目前還在摸索中,已經有10位老人入住,還有很多老人在觀望。

今年西寧市要建30個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項目的建設將採取先試點後推進的步驟,下半年全面建成。照料中心將以家庭爲核心、以社區爲依託、以社會服務組織爲載體,提供就近便捷的養老服務,對老年人提供的服務採取無償、低償、有償、義工等方式。

社區關愛很貼心

在社區裏,空巢老人是社區工作的重點。“馬爺一個人住,我們總是不放心,每天上班、下班總要過去看看。”中華巷社區的工作人員說。“奶奶,你這幾天身體怎麼樣,我們要來看看你,你不出門吧?”記者在石坡街社區採訪時,社區書記王家香正給前不久摔傷了腿的曾植梅老太太打電話。

年過古稀的空巢老人曾植梅因爲意外摔傷而臥牀,在石坡街社區居委會的號召下,黨員李國榮與老人簽訂了黨員與殘疾人一對一幫扶。這樣一來,老人不用出門,社區組織醫生上門給老人檢查身體,還有康復訓練。

記者瞭解到,每年的大小節日,社區都會與轄區裏的孤寡老人、貧困戶、空巢老人一起過節。通過這些活動,老人們在感受喜慶氣氛的同時,更體會到了濃濃的人情味。

過年過節時是社區工作人員最忙的時候,他們給社區裏的五保戶、軍烈屬、特困戶送去生活必需品,還從轄區單位裏爭取資金給老人粉刷牆壁、購買取暖設施。

社區每天都要面對這樣的瑣事,但小事不小。在社區的幫助下,空巢老人們正是通過這些小事感受着濃濃的社區鄰里情。

志願者陪空巢老人聊天

今年5月,西寧虎臺辦事處醫財西社區招募了一批青年志願者,讓他們和空巢老人結聊天。“當年我年輕的時候,長得挺帥的……”張老幽默的一句話惹得大家笑了,老人們給志願者們講他們的人生經歷。“老人飲食要清淡一些,晚上不能吃太飽……”兩名志願者給一位老人講起了保健知識……

青年志願者和老人們聊着。老人們神采奕奕,講述他們年輕時候的,有些不愛說話的老人聽志願者們說學校和家鄉的事情,不時捂着嘴笑着。一位老人說:“看到他們,彷彿看到了我們年輕時候的樣子,我感覺自己也年輕了不少。”

這個社區組織轄區20位空巢老人與志願者結對子。兩名志願者對應一位老人,籤愛心服務卡,結成對子。志願者每月最少要到老人家中走訪兩次,陪老人聊天,將老人的困難和需求反饋到社區,幫助老人清理衛生、整理家務。社區每月還會開展一次社區空巢老人、志願者和工作人員的交流談心活動。

或許,只有在老人們離開人世之後,兒女們纔會明白這種親情的損失有多大,那是無法彌補的遺憾。其實,大多數空巢老人所需要的不是物質,而是子女們的關愛。讓我們共同給老人一個快樂的晚年!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現狀調查2

1導言

1.1研究背景與意義

隨着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相關資料統計中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而在人口老齡化過程中,?空巢?家庭已成爲社會熱切關注和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鄭州是一座人口衆多的大城市,雖然經濟並不算特別發達,但經過調查老齡化的形勢也日趨嚴重,與此同時空巢家庭中的空巢老人也成爲了老年人中的特殊羣體,他們的生活狀況問題也成爲我們關注的焦點。本文就是通過對鄭州市的空巢老人生活狀況所提及的問題進行的調查與分析,通過對所反應的問題的分析對社會及家庭對待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提出一些建議。

1.2空巢老人概念的界定

本次調查所界定的空巢老人是指沒有子女或雖有子女但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這些老人的年齡都在60週歲及以上。這些老人具體又包括兩種,一是隻有一位老人獨自生活,二是老夫婦二人一起生活。

1.3文獻回顧

本次研究主要涉及空巢老人概念的界定,經濟狀況,健康狀況,以及社區服務等方面的內容,主要參考了陳建蘭的?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調查與分析?和李愛芹的?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與社會支持實證研究——以徐州市爲個案?等文獻中關於空巢老人的經濟狀況,精神慰藉,以及對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對策建議等方面的研究結果,並通過對文獻的學習與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

2研究

2.1抽樣方法

本次調查在抽樣方法上選用的是非概率抽樣中的判斷抽樣,因爲對於空巢老人我們接觸到的數量有限,所以只能根據調查到的少量個體以瞭解整個總體的情況。

2.2收集資料方法

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中我們也蒐集了大量的文獻,在調查過程中通過與老人的聊天即個案訪談,所以這次調查以問卷法爲主,並輔以文獻法和訪談法。這次問卷調查始於20xx年5月22日,這次調查共調查了200名老人,基本上都是由我們組12名同學到不同的社區及廣場公園進行訪問完成的。在請他們填寫問卷的同時我們也及時的通過聊天對其進行小型的訪談,瞭解情況。

2.3分析資料方法

本次調查在問卷回收後,通過社會統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分析。在spss分析中主要運用了單變量的描述性分析和雙變量的描述分析。

3結果分析

3.1城市空巢老人的基本特徵

在本調查的200名空巢老人中男女分別有100人,各佔50%,年齡在60-69歲,70-79歲。80歲及以上的分別有80人,89人,31人,各佔被調查人數的40%,44.5%,15.5%。在文化程度方面,按性別比較(如表一所示):國小及以下的男女分別有18人、57人,佔總數的9%、28.5%;國中的分別有34人、22人,佔總數的17%、11%;高中或中專的分別有23人、13人,佔總數的11.5%、6.5%;大專及以上的分別有25人、8人,分別佔總數的12.5%、4%。在婚姻方面,未結過婚的有1人,佔0.5%;初婚有配偶的有145人,佔72.5%;再婚有配偶的有6人,佔3%;離婚未再婚的有2人,佔1%;喪偶的有43人,佔21.5%;其他婚姻形式的有3人,佔1.5%。工作狀況方面(如表二所示),正式退休後有過繼續工作經歷的有20人,佔10%;正式退休後沒有繼續工作經歷的有106人,佔53%;尚未退休,仍在工作的有15人,佔7.5%;沒有工作的有57人,佔28.5%;其他的有2人,佔1%。子女方面,有6個老人沒有子女,佔3%;其餘194個老人均有子女,子女個數從1個到5個以上不等,平均子女個數爲3.85個。其中與子女生活在一個城市的老人佔7.8%;子女在本省其他城市的佔25.6%;子女居住在外省和國外的分別佔30.5%,36%。

3.2城市空巢老人的經濟狀況

根據本次調查顯示,鄭州市有49.8%的空巢老人靠退休金或養老金生活。空巢老人的其他經濟來源有子女供養,佔27.8%;親友資助佔0.8%;撫卹金佔2.1%;工資收入佔12.4%;社會救濟佔2.9%;其他經濟來源的佔4.1%。其中,這裏的其他經濟來源有:新城區失地農民的徵地補償,出租房屋的租金收入,遺產收入,以及配偶的退休金或工資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空巢老人的經濟來源中,工資收入也是他們的經濟來源之一。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已退休或之前就沒有工作的老人中,即仍有工資收入的12.4%老人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幫別人帶孩掙取收入,他們表示別人聘用他們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有且比較喜歡孩子,而且大多數都是經過熟人介紹,他們的收入大多都在500-1000元之間,雖然說收入並不算很高但對老人而言也是一部分可觀的收入,同時也可以彌補子女不在身邊的空虛與寂寞。由此可見,空巢老人的工作不僅可以給他們帶來收入,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同時也可以給他們帶來精神享受,是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現狀的重要途徑。

其中享有退休金的空巢老人有139人,其中,退休金額爲501-1500元的最多,有47人(23.5%);其次爲1501-2500元的有44人( 22%);2501元以上的有32人(16%)。其中調查的老人中有退休金額高達3500以上的,不過也僅是絕少數。此外,仍有16人(8%)的退休金不足500元,在目前物價上漲,醫療費用驚人的背景下,這部分老人在子女沒在身邊的情況下生活是比較緊張的。

另外,在調查空巢老人的經濟支出哪項比例最大是中,有126個老人回答是生活必須品支出,佔絕大多數(63%);其次是保健品及醫療支出,有54人(27%)。由此可見,在鄭州這座中等發達的城市老人的生活仍以追求溫飽問題爲主,可見鄭州做爲我省的省會,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還如此只爲解決溫飽問題,那就我省而言,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品質已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其次就是解決看病問題,因爲在這27%的老人中有老人表示,醫療費用已成爲他們沉重的生活負擔,生病沒錢治也成爲空巢老人最擔心的問題之一。

3.3城市空巢老人的健康狀況(身體狀況和精神生活狀況)

(1)身體狀況

經調查,如表四所示:被調查的空巢老人的身體狀況中絕大多數(132人,66%)的老人身體狀況回答很好或較好,其次是一般的有52人(26%),較差的15人(7.5%),非常差的僅有1人(0.5%)。由此可見,鄭州市的空巢老人的身體狀況還是比較好的。但相對身體狀況比較好的老人而言,仍有一部分老人表示患有腸胃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大部分經濟條件比較好的老人,除了平時多鍛鍊身體外,保健品已成爲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2)精神生活狀況

精神生活對與老人而言具有特別的意義,對空巢老人尤其重要,直接關係着空巢老人的設生活質量,所以說精神生活及精神慰藉是研究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重要方面。

空巢老人精神狀況好壞直接影響着他們對人生的態度,調查顯示,在197位調查老人中有122位老人(61%)對人生抱有積極的態度,只有2位(1%)的老人表示對生活並不樂觀,比較消極;剩下的73位老人(36.5%)表示生活態度一般。由此可見,鄭州市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還挺不錯。

研究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其中空巢老人的家庭聯繫,尤其是老人與子女的關係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調查顯示,在198位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有173位老人(87.4%)表示他們與子女的關係很好或較好,關係一般的有20位老人(10%),關係不好或說不清好壞的只有5人,佔2.5%,可見鄭州市空巢老人與子女的關係總體而言是比較好的。另外,子女是否經常來看望也對老人的精神狀況有很大的影響,但是據調查顯示有81.5%的老人的子女經常來探望他們,僅有17.7%的老人子女不經常來探望,原因大多是因爲子女居住在外地或國外,但每逢節日還是會回來的。

此外閒暇生活也是研究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就閒暇活動場所而言,鄭州市空巢老人最愛去的是廣場或公園(35,2%),其次是小區空地(30.7%),在家(23%),社區老年活動中心(7.2%),其他活動場所(3.35),老年大學(0.6%)(見表五)。關於鄭州市空巢老人閒暇活動場所,根據調查結果瞭解分析,它與近幾年來鄭州市的社區建設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在近幾年來鄭州市政府爲了改善市民生活質量方面做了許多事實,就這次調查所去的調查地點而言,我們大多數去的都是社區附近的小廣場及公園,這些小公園內有大量的娛樂和健身設施,它們爲老人健身娛樂提供了很好的場所。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部分的老人喜歡呆在家裏,他們不經常出去,對這部分空巢老人,社區及家人應重點關注。

在閒暇活動的內容方面,根據本次調查顯示(如表六所示),排在前三位的是參加體育活動(25.9%),閒坐聊天(16.7%),看電視(14.7%)。除此之外還有讀書讀報(12.4%),做家務勞動(11.2%),參加文藝活動(9.2%),看孩子(7.6%)等活動是空巢老人比較喜歡做的事情。但是社區組織的有關老人的活動還是比較少的,所以說在豐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方面,社區仍需努力改善。

3.4城市空巢老人對社區服務的要求

在調查的空巢老人對社區服務的要求方面,老人提的較多的是:社區精神活動較少(如應定期在社區內舉行一些娛樂活動,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社區綠化工作需加強;社區公共設施建設應加強,多建些娛樂設施;社區衛生與安全保障應加強;另外,值得一提的,也算是鄭州市?特色?的就是公廁太少,對出行帶來許多不便。所以說社區與政府應該就老人提出的問題採取一定的給予解決。

4討論與結論

以上分析顯示,鄭州市的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總體而言還不錯,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空巢老人生病沒錢治問題,社區服務不能很好滿足(如社區精神生活貧乏等)等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了以下建議:

1,加強社區空巢老人精神文化建設。以大力倡導?敬老,養老,助老?的傳統美德爲出發點,加強社區文體設施的建設,使社區現有設施和場所得到充分利用:社區應經常開展老人喜愛的文體活動,使空巢老人在參加活動的同時,促進彼此的瞭解,以減緩他們的孤獨與寂寞;另外就是對獨居的空巢老人,社區與政府應經常組織有關人員對他們進行探望,瞭解他們的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以便能夠及時解決。

2,政府應多爲老人提供就業機會。爲老人提供就業機會,一方面可以爲其提供經濟來源,增加經濟收入,提高其生活質量;另一方面還可以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如對喜歡孩子的老人提供照看孩子的工作,可以讓他們在照看孩子的同時爲他們自己帶來快樂,緩解孤獨與寂寞。

3,重視老年人的醫療保障與醫療服務。對老年人而言,醫療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但在鄭州市這個人口密集的城市,?看病難,看病貴?這個問題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政府應對這一方面應加強努力。另外,對社區而言,對老年人提供的醫療服務更應該是全方位的,如對老人出行不便這個問題,應定期在社區內聘請醫療服務隊,使老人能夠在家門口就能夠解決看病問題,減輕他們的不便。此外,還應在社區內加強對疾病防治的宣傳,提供醫療諮詢,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每個老人都掌握一定的醫療防護知識,以備不時之需。

以上便是本次對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的結果與分析,以及對政府及社會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狀況問題的建議及對策,希望引起有關部門及社會各界的關注。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現狀調查3

很多空巢老人都面臨一個同樣的問題:也許不缺吃不缺穿,但是每天都覺得無所事事,要麼在家靜靜守着空蕩蕩的房子,要麼在養老院裏等待吃飯的時間。

在西江南路居委,已獨居生活了13年的黃伯昌老人跟其他空巢老人一樣,無法與兒女共享天倫之樂,只有閒時與社區工作人員開開玩笑逗逗樂,纔是他一天最開心的事情。

住在清寧坊的樑秀霞說,自己今年七十七歲了,退休也已二十七年了,本來可觀的退休金足以支撐日常的生活,但是兒子下崗,兒媳婦又身患重病,昂貴的治療費用致使家裏生計困難,後來兒子不得不外出打工,二十年來自己獨自生活。平常打掃自己門前的街道和摘曬雞蛋花是唯一的樂趣。隨後,記者走進樑秀霞的家,粗糙的水泥地,破舊的瓦片屋頂,窄小的客廳裏擺放着掉了漆的破舊的桌椅,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只有瓶瓶罐罐擺放得整整齊齊。

城西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像樑秀霞這樣的空巢老人,很少跟周圍的老人聊天,即使城區有親戚也很少走動,因爲他們一個人生活慣了,沒有什麼事,不願意去麻煩“別人”。

【生活依靠】★★★

熱心鄉鄰及時相幫

由於沒有電話,樑秀霞基本上聯繫不了自己的兒子,“有什麼特別的事,只能去鄰居家裏‘借打’。”樑秀霞說,附近的街坊人都很友善,平常有什麼事情,也是鄰里互相幫助。

鄰里的幫助也許是空巢老人解決一些困難最快捷最有效的辦法了。城西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我們的上班時間,許多事情居委會可以幫老人家解決,但是晚上或者週末就很難了,而且老人的病痛發作大多在夜晚,鄰里間及時的幫助是最有效的辦法。”

而對於黃伯昌老人來說,鄰居都是些上班族,所以他只能求助於鄉里,倔強好強的他說:“認識的一個鄉里住得離我家不近,偶爾他會問我要不要幫忙,有沒有困難,但真是有困難了打電話過去,等他趕過來,恐怕也不及了。”

【問卷調查】★★★

過半空巢老人孤獨感強烈

現代生活節奏較快,許多子女忙於工作,對家中老人的關心不夠,老年人很容易感到孤獨,不良情緒找不到宣泄。“作爲子女的我們即使再忙,也應該抽空看望父母,多聊天,多交流感情,盡孝要及時。”市老齡辦工作人員說道。

在記者開展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我市的“空巢老人”中,58.6%的老人感到孤獨或非常孤獨,精神缺乏慰籍;在與子女的交流方面,子女偶爾探望或者很少探望的爲37%;在人際交流與健身娛樂參與方面,很少參加或者不參加的達50.6%。由於與子女來往交流不多以及對外互動活動參與率不高,超過半數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獨,精神生活缺乏慰籍。在入戶走訪幾位“三無”空巢老人時瞭解到,端州區政府僱請專人每天爲其提供免費上門搞衛生、買菜等服務。但是,政府提供的免費服務目前僅限於“三無”老人,絕大部分有此需求的困難“空巢老人”未能享受該項服務,居家養老服務未能全面鋪開。

【外地遊子】★★★

兒女不在家,健康是牽掛

“高中時候的願望,就是儘自己的能力考一個遠一點的大學,越遠越好。結果就在這個地方紮根了,結果遠離父母了”,20xx年來到肇慶學院唸書的陳女士,如今已經是孩子的媽了,來自山東的她鄉音未改,卻已經離開家鄉10年了,每逢佳節,陳女士總會在電話裏給父母道一聲節日快樂,因爲現在也有了固定的工作,只能是過年的時候回家看望二老,陳女士的孩子已經5歲了,可每次見到外公外婆仍感到很陌生。

“我不在家了,爸媽菜都少吃了幾個,炒一次菜要吃上一天”,的哥李永生是河南人,來肇慶工作有3年了,他說自己是家中獨子,父母對他的牽掛特別強烈,經常打電話要他回家,“現在父母還能自己照顧自己,我出來想多賺點錢。”李永生說他每個月都會寄錢回去給父母,讓他們生病了也能夠放心去看病,因爲不能陪在老人身邊,老人健康是他工作時最大的牽掛。

龍應臺這麼比喻:“父母親,對於一個二十多歲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你住在它裏面,它爲你擋風遮雨,給你溫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去說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記者接觸過許多在肇慶定居的外地人,他們其實是很關心家中老人近況的,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父母與遊子們的距離也許是一條河、一座山、一條路,身在外地的他們,也許因爲種.種原因而不能常伴父母左右,可只要聽到父母在家鄉過得健康平安,就是他們最大的安慰。

【機制探索】★★★

健全制度是“老有所養”的根本

高齡老年人口的急劇增長,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以及老人空巢化的進一步凸顯,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將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市老齡委副主任、市民政局局長黃學武在《20xx—20xx年度肇慶市老齡工作目標責任考覈情況彙報》中提到,如今全市總人口422萬人中,60歲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口就有50.5萬人,佔常住總人口的12.9%;到20xx年末,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58萬人,約佔常住總人口的13.8%;8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6.5萬人,佔常住老年人口的13.8%,空巢家庭老人已經超過30%。

在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把“老齡事業”列入了“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明確提出了“關於加強老齡工作”的要求。20xx年,全市共投入老齡工作經費104萬元。全市城鄉貧困老人共有1200多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20xx年全市已把年人均收入低於2200元的農村家庭納入低保救助範圍,全市城鄉人均月低保標準273元、226元;人均月補差173元、108元,能夠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全市各級共投入老年福利事業建設資金1500多萬元,全市現有老年活動中心(站、室)151個、門球場48個、敬老院110間、星光老年之家118間、光榮院6間、老年公寓1間,新成立的市安老康復中心,設置牀位有100張,對緩解城區養老牀位緊缺問題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位從事民政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員認爲,建立健全關注空巢老人的制度,是實現“老有所養”的根本所在。

【記者手記】

在採訪中,許多老人總是說“很怕生病,怕自己走不動路,到那時一邊怕遠在外地的孩子擔心,一邊怕自己不能再兩地跑”。雖衣食無憂,但親情的別離讓他們的生活總徘徊在一句古話中:“相見時難別亦難”,這詩句在空巢老人的生活中不是形容愛情,而是作爲現在生活最真實的寫照。不管兒孫身在何地,總讓老人們牽腸掛肚。其實每一位空巢老人都是這樣,心裏非常渴望兒孫陪伴左右,思念的煎熬是無法言語的,在外的遊子們常回家看看吧。面對這些曾經爲兒女奔波辛苦的老人,我總是在想他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如果我們今天不做好養老工作,那明天我們自己又如何養老呢?

“勞我以少壯,息我以衰老”,如何讓更多的老年人,甚至是空巢老人得到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務,將成爲今後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厄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