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休閒娛樂>明星>

從知青到陪讀爸爸,大藝術家也有不爲人知的普通人模式

明星 閱讀(1.89W)

如果你說起中國文藝界的大師張藝謀,大家一定會想起他拍攝的電影《紅高粱》、《活着》、《英雄》等等。但是,你們可能不知道的是,作爲一個面臨文革的年輕人,他曾經是一個知青,在河北的大山裏度過了多年的艱苦生活。

張藝謀的知青時代大概是在1972年開始的,那個時候他還只有16歲。在河北的工農中學裏,他學習文化知識,同時也要充當地裏的苦力。當時的學校生活非常窮苦,沒有水和電,食物也很缺乏。

從知青到陪讀爸爸,大藝術家也有不爲人知的普通人模式

從知青到陪讀爸爸,大藝術家

畢業後,張藝謀進了中央戲劇學院學習表演,並開始他的電影導演之路。他的第一部電影作品是《紅高粱》,在電影中他將他自己的青春經歷投射到了電影裏,讓人們看到了不同尋常的生活經歷。

張藝謀也並不是一開始就成功的。他的第二部電影作品《一個不能少》首映時,反響並不太好,甚至被一些媒體評爲“爛片”。但是,他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地靠自己的才華和努力逐漸取得了成功。

從知青到陪讀爸爸,大藝術家也有不爲人知的普通人模式 第2張

從知青到陪讀爸爸,大藝術家

雖然張藝謀是一個非常成功的電影導演,但是他也是一個“普通人”和一個父親。他曾經因爲工作忙碌而錯過一些與孩子的寶貴時光,但是他後來選擇了放下手中的工作,陪伴他的女兒長大。此時的他成爲了一個陪讀爸爸,每天都和女兒一起度過,爲了孩子,他將自己的電影工作暫時放下。

“普通人”生活並不總是精彩的。但是,這樣的生活也有其珍貴之處,正因爲這些經歷,才讓張藝謀的電影作品更加深刻而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