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休閒娛樂>八卦>

張徹獨臂刀 胡金銓俠女|徐克東方不敗 王家衛東邪西毒

八卦 閱讀(2.64W)

相對於胡金銓的慢工出細活,張徹的作品可能更加商業化、平民化,他一年能拍十幾部電影,不僅是票房的保證,也成就了“邵氏”武俠電影熱潮的傳奇,並真正讓武俠片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爲普通百姓喜聞樂見的電影類型。張徹代表作《獨臂刀》大開大合,粗糲熱血,影響了徐克等後輩電影人。

張徹獨臂刀 胡金銓俠女|徐克東方不敗 王家衛東邪西毒


  不過這部劇的編劇倪匡也是奇人一個,那麼多年前寫的那些段子,現在的武俠世界依舊是這些玩意,所以說那個時代奠定了武俠的基調,或者說是擬定了武俠世界的規則,是公道的。有個說法楚原導演倪匡劇本古龍小說是那個時代武俠電影票房保證的鐵三角,在加上“邵氏出品必屬佳片”就更沒的講了。

說到胡金銓,相信業界都會豎起大拇指,他是第一位受到西方電影圈盛讚的中國導演,也是將武俠類型片發揚光大的一代宗師,其在電影中的武俠理念和拍攝手法影響了張徹、徐克等一代又一代的大導演。他的代表作《俠女》,是第一部在戛納獲得大獎的中國電影。


  《俠女》的故事出自《聊齋志異》,原著不過區區幾千字,被胡金銓擴成一部近三小時的鴻篇鉅製。這三個多小時的電影專門分成上下兩部,胡金銓始終高出同時代華語武俠很大一塊,無論劇情、運鏡、還是動作、深意,甚至對白都極考究。

《東方不敗》其實是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令狐沖與東方不敗,兩個命運多舛的人之間的悲劇。東方不敗與令狐沖在水中一起品酒開始他們的愛情的場景是電影史上最美好的時刻之一。隨着林青霞的傾城一笑,立馬長嘶,寶劍歸鞘,絕江湖,入塵世,就這樣——夢裏逍遙。然而當令狐衝刺向東方不敗時,才發覺徐克真正訴說的依然是一個愛字,江湖中的愛——東方不敗萬念俱灰,所有的一切——權利,地位,武功——瞬間消散。


  雖然有人說徐克過於新奇甚至詭異,還有人認爲他商業元素過於明顯,娛樂性大於藝術性。但是不得不承認,徐克極具先鋒實驗氣質的、想象力異常豐富的《蝶變》、《黃飛鴻》系列、《笑傲江湖》系列、《新龍門客棧》,包括近些年扛起國產優質3D大旗的《龍門飛甲》、《狄仁傑》系列,都是影迷心中的經典。

《風雲雄霸天下》是香港第一部採用全計算機數碼特技拍攝而成的影片,所以視覺特效相當炫目。導演劉偉強將魔幻因素引入武俠片,用特技渲染出神入化的武打對抗,用漫畫風格的構圖展現濃墨重彩的畫面,改變了以往武俠片真刀真槍、貼身肉搏的寫實風格,是新時代魔幻武俠的代表作。


  十年之後無意間再看到風雲,發現劉偉強選演員功力實在是一等一,那個時候的郭富城,鄭伊健和楊恭如,你找不到比他們更恰當的香港演員來演繹這個三角了。實在是想提的一點是,一段步驚雲和孔慈的激情戲,雖然尺度很小,沒人驚爲天人的表現,但絕對是美感十足的,每一個動作都恰到好處,輕掩朱脣,微微的推脫,雲褪去慈衣服時都盡顯溫柔,實在比當今一些靠着出位的表演博風頭的強多了。

李安給人的感覺一直都是溫潤如玉、平和內斂的謙謙君子,這種特有的文人風範也貫穿於《臥虎藏龍》,其在意境上的營造以及藝術上的渲染堪稱典範,尤其像飄逸唯美的竹林逐鬥等段落,不僅傳承了胡金銓詩意武俠的精髓,更融入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使得全片內涵飽滿,意味深長。


  從小說到電影,《臥虎藏龍》的變化不僅是文字到影像的,也是近代到現代的,還是大陸文化到臺灣文化,再轉至以好萊塢文化爲代表的西方文化的過程,其中的變化耐人尋味。表面上看起來,《臥虎藏龍》表現的是刀劍江湖,實際上,其內在的張力卻不是來自於立身江湖的武功,而是每個人內心的情感和慾望世界——這或者纔是李安所要表現的“江湖”。

無可否認,張藝謀的《英雄》開創了內地古裝大片的先河,併成爲內地電影營銷的第一範本:投入2000多萬元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盛大的首映式、包機在全國巡迴宣傳;創造中國電影史上2.5億的票房奇蹟。雖然外界對其形式大於內容的討論褒貶不一,但老謀子所追求的色彩濃烈的影像風格,確實是一場視聽的盛宴。


  《英雄》影片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爲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提名奧斯卡金像獎和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獲得多個國內外電影獎項也是張藝謀面對電影全球化和商業化的背景實現自身藝術轉型的一個重要標誌。《英雄》被認爲是中國電影“大片時代”的里程碑,對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張徹曾對徐克說過:“你,跟我,跟仁港,是武俠片的老中青三代。”李仁港的武俠片,從《錦衣衛》到《見龍卸甲》,再到《鴻門宴》、《天降雄獅》,其義蓋雲天的英雄情懷是噴薄而出的,承接了張徹、徐克的意象、風格,又在服裝、道具等細節方面形成獨特的標識,堪稱浪漫武俠派的第三代掌門。


  片中的幾個都很出彩:劉松仁、羅家英、洪金寶……尤其是午馬演的老鏢師,有場戲是路遇天鷹幫挑釁,他手猛伸向寶劍,一遲疑,卻慢悠悠地拿起了菸斗,堆起一副息事寧人的陪笑。那一瞬間的“遲疑”,全靠一隻手來表演,卻把英雄遲暮的滄桑,表現得淋漓盡致。

拍慣了江湖恩怨,吳宇森終於將版圖擴展至武俠世界,其實不管是黑社會,還是武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從這一點來講,吳宇森之於武俠片,應該是信手拈來的。但是作爲他生平第一部武俠片,《劍雨》卻沒有以往槍戰片中的快意恩仇,更多的是古意古韻、古色古香。


  《劍雨》這部片子混雜了臺灣武俠傳統的一點文人氣、臺灣新新人類的一點惡趣味、卡通文化的一點冷幽默和玄幻小說的一點詭祕氛圍,卻難得地沒有成爲一鍋大雜燴。各種源頭的文化脈絡互相支撐、水乳交融,撐起了一部好玩好看、與時俱進的武俠片。

《武俠》的劇本原來的名字叫作《同謀者》,這個名字很恰當,但不會賣座。《武俠》這部電影,就像導演陳可辛本身一樣,很難去給他歸類。既有武俠片的元素,也融入了懸疑推理、人性探究。不僅看起來精彩過癮,還引人深思、耐人尋味。這樣的武俠片可能不會成爲主流,但卻是不可多得的成功實驗。


  金城武主前半段、甄子丹主後半段,前後有些脫節,倒是湯唯這個原本很花瓶的角色連貫而豐滿。陳可辛說他就想拍着玩沒有考慮太多,但前半段還是探討和影射了很多東西以至於金城武的角色變得極爲討喜,可惜後半段漸漸喪失了前面的控制變得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