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職場技巧>

求職莫忘心理充電

職場技巧 閱讀(2.91W)

求職莫忘心理充電,許多大學畢業生已經開始爲就業積極備戰,其中一項重要的準備就是心理充電,只有具備良好的就業心理,才能以積極的精神狀態參與激烈的競爭。下面分享求職莫忘心理充電。

求職莫忘心理充電1

1、競爭激烈心病多

某高校一位心理諮詢老師透露,每學期,前來諮詢的畢業班學生多達百餘人。他們在就業過程中遭遇的心理困惑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是對踏進社會的思想準備不足。一位新聞學專業的學生說,他在一家媒體實習時,就感到很不適應,害怕面對帶教的老師,害怕彙報選題,害怕出去採訪各種各樣的人,害怕辛辛苦苦寫出來的稿子被"槍斃"……快要畢業了,他還是覺得自己只適應校園的生活。

二是面對競爭的壓力難以自控,失眠、緊張、煩躁、情緒低落等。有的學生因爲一時沒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而非常焦慮。眼看着別的同學一個個都簽約了,自己還沒有着落,心裏越來越着急,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三是一受挫折就失去自信。此類現象比較普遍。個人材料印了一大堆,每場招聘會都去,看到崗位稍微沾點邊的就送上簡歷,但往往石沉大海。一位畢業生垂頭喪氣地說:“不知道將來怎麼辦,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有時對自己一點自信心也沒有了。”

求職莫忘心理充電
  

2、未雨綢繆早定位

工作、考研、出國留學,是許多大學畢業生面臨的三種選擇。自己作何種選擇,必須未雨綢繆,否則就會手忙腳亂。去年在某高校畢業的小陳,在幾次招聘會上碰了壁,便覺得還是繼續讀書好,準備考研。倉促複習了一段時間,但最終沒能考上。看着一些同學準備出國留學,他又動心了,但留學必須的一些考試他都沒有參加。轉而又想找工作,卻發覺此時已經失去了不少就業機會。

深圳大學管理學生工作的負責人認爲,從大三起,學生就應開始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同時進行必要的"心理充電",以良好的心態參與到就業競爭中去。通過心理老師的逐條分析和心理輔導,更加明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時對自己的職業也有比較準確的定位。

3、心態需及時輔導

心理充電有些什麼途徑?職業心理輔導中一項重要內容是職業心理定位。目前,不少高校的心理諮詢中心設計了興趣、人格、職業能力傾向等測試表,就是想爲學生提供職業心理定位的'服務。通過這類測試,讓學生了解適合自己的職業,以便在學習中拾遺補缺。“心理充電”最大的好處是讓大學生儘早瞭解自己,在找工作時能沉穩應對。

專家指出,“心理充電”還應包括對求職心態的調整和擇業技巧的教授等。這就要求高校的心理諮詢部門與學校就業指導中心聯手,開設就業輔導課程,請企業相關人士開設講座,爲學生釋疑解惑。

“心理充電”要因人而異,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分類輔導。如文科生和理科生、熱門和冷門專業學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他們的就業期望值、就業方向、就業可能遇到的問題,都有較大差別,應該有的放矢。

求職莫忘心理充電2

心理健康的概念並不僅僅是沒有心理疾病,我國着名心理學家郭念鋒指出,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會交往、環境適應能力也是評價心理健康的極其重要的標準。

時下,應屆大學畢業生離開了校園,都在忙於參加各種招聘會,爲畢業後能有一個滿意的工作而忙碌。這是一個再社會化的過程,不少大學生在這個全新的生存環境中屢屢吃閉門羹,自信心大受打擊,嚴重者還會產生一些心理問題。

心理專家認爲,大學生擇業的過程,是一個複雜的心理變化過程。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對衆多的競爭對手,要想獲得擇業的成功,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沒有良好的競技狀態是不行的。

做好擇業前的心理準備,排除心理干擾,應着重克服以下幾方面的心理障礙:

1、盲目自信

有的同學認爲自己在擇業中具備種種優勢,政治條件好,學校牌子亮,專業需求旺,求職門路廣,因而盲目自信,擇業胃口吊得很高,到頭來往往會由於對自己估計過高,對自己的不足和困難估計不足而在擇業中受挫。

2、自卑畏怯

有的同學大學四年順利地走過來了,也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和優勢,面對激烈的競爭,卻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如別人,自卑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競爭勇氣,缺乏自信心,走進就業市場就心裏發憷,參加招聘面試,心裏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挫折,更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總覺得自己確實不行。在激烈的擇業競爭中,這種心理障礙是走向成功的大敵。

求職莫忘心理充電 第2張
  

3、急功近利

有些同學在擇業時過分看重地位,過分看重實惠,一心只想進大城市、大機關,去沿海發達地區,到掙錢多、待遇好的單位,甚至爲了暫時的功利寧可拋棄所學的專業,寧可不要戶口,不服從分配。這種心理可能會使你得到一些眼前的利益和滿足,但從長遠發展看並非明智的.選擇。

4、患得患失

職業的選擇往往也是對機遇的一種把握,錯過機遇,你將會與成功失之交臂。當斷不斷、患得患失,這山望着那山高,這也是導致許多畢業生陷入擇業誤區的一種心理障礙。

5、依賴心理

依賴心理在求職擇業中又具體表現爲兩種傾向,自己缺乏獨立的見解,不是從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切合實際的選擇,而是人云亦云,見別人都往大城市、大機關擠,自己也跟着湊熱鬧;另一種是依賴政策,依賴他人的傾向,不是主動選擇、積極競爭,而是覺得反正國家要兜底,反正有優生優分的政策,坐等學校給自己落實單位。這種心態也是與激烈競爭的社會現實格格不入的。

6、攀比心理

一些大學生講級別,覺得在校園期間我成績比你好,榮譽比你多,官職比你大,理所當然工作也應比你好。卻不知用人單位並非以此作爲評判人才的惟一標準,這些熱衷於攀比的高材生最終只能在高處不勝寒的日子中體會孤苦和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