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育兒經驗>

家教成功的三大核心奧祕

育兒經驗 閱讀(3.19W)

家教成功的三大核心奧祕,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從這個意義上講,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礎,下面分享家教成功的三大核心奧祕。

家教成功的三大核心奧祕1

第一、“無爲而無不爲”的教育——軟件比硬件更重要

“無爲”是老子的智慧。無爲並非不爲,並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事先有完美的設計,靠習慣的力量或者是精神機制的力量驅使他自動、自發的精進有爲。在教育上,我們每位父母都要借鑑老子的“無爲”思想,要學會無爲而教、善於無爲而教。

有多少父母天天陪讀、伴讀,他們熬白了頭髮,熬彎了腰,但做子女的並不領情。正如高爾基所說:“單單愛孩子,這是連母雞也會的事,可是在善於教養他們,卻是一樁偉大的公共事業。”

要掌握無爲而教,最重要的就是言傳身教。

在美國,有這樣兩個家族:一個是愛德華家族,一個是珠克家族,兩者都已傳至第八代。愛德華是個博學多才的哲學家,爲人嚴謹勤奮。

他的子孫,有13位當過大學校長,100多位是教授,80多個是文學家,60多個是醫生,還有1人當過副總統,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珠克是個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畢生渾渾噩噩。他的子孫,有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者,7個是殺人犯,60多個犯過詐騙和盜竊罪,400多人因酗酒致殘或夭亡。

這兩個家族的歷史說明什麼?父母的素質如何,對下一代的影響很大。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句教育名言:“父親和母親們,你們在孩子身上延續自己!” 孩子在父親和母親的潛移默化中啓蒙成長,父母是什麼樣,孩子就會跟着學什麼樣。這句話提醒着家長: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要做到言傳身教。何謂家風?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相互濡染。

美國前總統肯尼迪的家庭能夠一門三傑在政壇上顯赫一時,便是當時出任英國大使的肯尼迪老先生常常在飯桌上和孩子們大談特談當時的政治風雲和國內各黨派的競爭和立場,並且鼓勵孩子自由發表他們對世界大事的意見,遇到意見分歧時便激烈辯論起來。

在討論中,孩子不但對政治增加認識,而且對國內國外的事都有濃厚的興趣,常常各自到圖書館尋找更多的資料來參閱。結果一個兒子成爲總統,兩個成爲議員。

家教成功的三大核心奧祕
  

第二、自動化的教育——不需揚鞭自奮蹄

現在流傳着一句話:“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壞了就有錢”。於是,男人防着女人,女人防着男人,防來防去成了習慣,對兒女的教育也採用防範的方法,生怕兒女變壞,於是整天盯着,看着,跟着,說着,於是矛盾不斷,衝突不斷,這無疑是最壞的教育。那麼,最好的教育是什麼呢?在大家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再問大家一個問題:

一切境界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呢?

就是——自動化!

工業化大生產最終要實現自動化,事業掙錢的高境界也是在於自動化,在教育上更是如此!在家教上,我們要追求的是“不需揚鞭自奮蹄”,追求的是“教是爲了不教”,追求的是“自動化的教育”。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有位老人與鄰居的孩子們有些矛盾。每天,那些頑皮的孩子都要聚集在他家附近,向他的房子扔石頭。老人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來阻止他們:叫警察、告訴他們父母,大喊大叫、威脅他們……但都不奏效;相反,孩子們越來越有勁,石頭扔得更歡了。

經過思考,老人將孩子們召集起來,對他們說:“我現在慢慢地喜歡你們向我的房子扔石頭了,爲此我願意向你們付錢,每人每天一塊錢,作爲你們向我的房子扔石頭的回報。”儘管這個承諾讓孩子們聽起來感到很奇怪,但他們仍然非常高興地接受了這個協議。於是,孩子們每天都在約定的時間裏來向老人的房子扔石頭。老人呢,也如約付給他們每人每天一塊錢。

這樣過了幾天,老人又把孩子們召集起來,他對孩子們說:“很抱歉,最近我掙錢出現了一些困難,我無法每天付給你們一塊錢了。你們看每人每天給你們5毛錢怎麼樣?”孩子們當然很不樂意,但他們嘀咕了一陣子還是接受了老人的條件。

又過了幾天,老人再次對孩子們說:“最近我的掙錢狀況實在糟糕,我無法再付給你們每人每天5毛錢了,但我還是願意付給你們每人每天一毛錢,你們看怎麼樣?”

孩子們很快地交換了一下眼神,其中的一個打破了沉默:“別想得太美了,誰會願意只爲了一毛錢做這種苦差事呢?”

就這麼着,孩子們走了,再也不來扔石頭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爲什麼原來孩子們一分錢也得不到的時候,他們願意扔石頭?而現在好歹還有一毛錢可掙的時候,他們卻不幹了呢?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就能發現一個奧祕:只有把孩子的'行動變成他們自己內心的渴望,他們做事情就會越來越有動力。反之,他們所做的事情再也不是自己興趣,他們做事情就不會再有動力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住一個原則:變“要他做”爲“他要做”,只要把孩子的興趣調動起來,那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去學習。所以,在我看來,最好的教育是自動化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第三、個性化的教育——因材施教與因材爲學

說起來,中國父母“望子成龍”是世人所公認的。果真是“望子成龍”嗎?大多數中國父母的“望子成龍”只是盼子女考大學,而不是盼子女做大事,成大器。而在當今這個多元化的大變局的時代,學習、成長早由以前的“自古華山一條路”變成了今天的“條條大道通羅馬”。既然是條條大道羅馬,那麼就要充分尊重個性,進行個性化的學習,走個性化的道路。

國外許多學者認爲,傳統的英才概念過於狹窄,實際上英才的概念是廣義的。不僅表現出不同的才能,同時也反映出不同的類型和範圍;

不但表現在認知、藝術、體育等領域,而且表現在政治、商務、管理等方面;有可能表現在學術成就上,也可能體現在其他領域的創造性精神狀態中,也有可能反應在性格上、在心理素質上,也可能表現在組織、領導天賦上。基於自身的個性來學習,我想這也是當今學習的真諦。

家教成功的三大核心奧祕2

羅斯福母親的家教

美國第三十二屆總統羅斯福是美國曆史上唯一連任四屆的總統。他出身於富豪家庭,但父母並不嬌慣他,而是嚴格地管束他,特別是羅斯福的母親,爲他安排了很嚴格的作息時間表。

小羅斯福遊戲時總習慣於自己是贏家,爲了教育他,有一次母子玩一種棋類遊戲,母親故意不讓他,接連贏了兒子。小羅斯福生氣了,母親故意不去理他,並堅持讓兒子道歉,最終小羅斯福認輸了。

啓示:嚴格教育對生活在優裕環境中的兒童尤爲重要。人生要經過許多磨難,如果只會享福,不能受苦,這樣的人將不能立足於社會,因爲這樣的人只能滿足於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心理永遠不會成熟。羅斯福的母親尊重孩子,滿足他的合理要求。嚴管不等於束縛,給孩子自由活動的時間,使孩子盡情地享受童年的歡樂,這對兒童個性的發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是有好處的。

少年與蝸牛

有一個私塾,學生很多。有一天,先生教了學生一首詩,有五十多句,看來很不容易背過。先生對學生說:“明天背誦,如果誰背得熟有獎品。”其中有一個學生,向來大家叫他笨孩子。他自己就想,“先生今天教的詩,恐怕聰明的孩子也背不過,我哪能有希望呢?”

回家以後,他垂着頭,皺着眉,無精打采。祖母看到孫子這種表現很難過,問道:“孩子,你爲什麼事不高興?”這個孩子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奶奶。小孩子說:“我很笨,同學們都叫我笨孩子,那些聰明的孩子都可能背不過,我就更不用說了。”這時,奶奶回頭向牆上一看,正巧有一個蝸牛正在那裏向上爬。

奶奶指着蝸牛向孩子說:“你看這蝸牛的行動不是很慢嗎?但是我知道只要它專心向上爬,一定會爬到牆頂上去的。現在你來和它比賽比賽,蝸牛上一塊磚,你讀一遍詩。”笨小孩聽了奶奶的話,自己想“我不能同人比賽,難道還不能和蝸牛比賽嗎?”他拿定主意,蝸牛上一塊磚,他讀一遍詩。不到蝸牛爬到牆頂,他就把詩背過了。

第二天,在課堂上,全班沒有一個人能背下這首詩來,只有這個小笨孩熟練地背下來了。

啓示:孩子學習不怕笨,就怕不專心。如果專心了,再做到笨鳥先飛,一定能成功。一些在學校成績不怎麼樣的人,後來在事業上很有建樹,是與他的努力有關,有的人可能很聰明,但後來一事無成,主要是他浮躁又不進取的原因。

家教成功的三大核心奧祕 第2張
  

送子學飛

蒼鷹之子在動物運動會的飛行比賽中,矯健無比,身手不凡。只見它在藍天裏,忽兒展翅做高空盤旋;忽兒又急速俯衝低空……它精湛的飛行技術,贏得在場觀衆一陣一陣地歡呼。最後,他被評爲“最佳飛行員”。

第二天,蒼鷹家裏熱鬧極了。白兔、黑貓、青蛙……都帶着自己的孩子,一致請求蒼鷹教他們的孩子學飛行。

蒼鷹哈哈大笑起來,說:“想讓孩子學本領,將來有出息,固然是好事,但是得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長和志趣才行。假如我當初不根據我孩子的一幅寬大有力的翅膀和喜歡飛行的愛好,而硬要教它學游泳、跑步、跳高什麼的,那不僅不會獲得今天這樣的榮譽,相反可能貽誤他的一生。”

啓示:教育孩子,就得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充分發現和挖掘孩子的長處和潛力,不能從衆,看見人家怎麼着就學着怎麼着。

心靈有耳

一個女孩因爲長得又矮又胖,她被老師排除在合唱團之外,誰叫她永遠穿着一件又灰有舊又不合身的衣服呢!

小女孩躲在公園裏傷心地流着眼淚。他想:我爲什麼不能去唱歌呢?難道我真的唱得很難聽嗎?想着想着,小女孩就低聲唱了起來,她唱了一支又一支,直到唱累了爲止。“唱得真好!”這時,一個聲音響起來,“謝謝你,小姑娘,你讓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小姑娘驚呆了!說話的是一個滿頭白髮的.老人,他說完後站起來獨自走了。

小女孩第二天再去時,那老人還坐在原來的地方,滿臉微笑。小女孩於是又唱了起來,老人聚精會神地聽着,一副陶醉的表情,最後他大聲喝彩,說:“謝謝你,小姑娘,你唱的太棒了!”說完他仍獨自走了。日復一日。

過去了許多年後,小女孩成了大女孩,成了大女孩的她長得美麗窈窕,而且是小城有名的歌星。但她忘不了公園靠椅上那個慈祥的老人。一個冬日的早上,她特意去公園找老人,但她失望了,那兒只有一張小小的孤獨的靠椅。後來才知道,老人早就去世了。

“他是個聾子,都聾了20年了!”一個知情人告訴她。姑娘驚呆了。那個天天屏聲靜氣聚精會神聽一個小姑娘唱歌並且熱情讚美她的老人竟是個聾子!

啓示:成功需要讚美,需要鼓勵,需要喝彩,成功需要支持,自信是成功的前提,我們在培養孩子時就要多讚美和鼓勵。

無能與無情

在一次夏令營活動中,一個二年級的小女孩眼巴巴地看着一個煮雞蛋發呆,阿姨問她:“你不愛吃雞蛋嗎?”愛吃。“小女孩說,”那你怎麼不吃呢?“這個雞蛋和我家裏的不一樣。”女孩面帶難色。她說:“我家的雞蛋是白色的,軟軟的,好咬,這個雞蛋太硬,咬不動。”

有人問孩子們:“你們知道雞蛋是從哪裏來的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從冰箱裏拿出來的。”

還有一則同樣的故事,一位下崗女工,知道兒子喜歡吃大蝦,咬咬牙從市場上買來了大蝦,做好端上桌,看着兒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捨不得動一筷。眼看兒子吃完了飯,媽媽忍不住想嘗一下剩下的蝦——“別動!”13歲的孩子說,“那是我的。”這位媽媽在講述這件事時,眼裏含滿了淚水。

啓示:這兩則小故事,表現了當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個誤區,就是對孩子過度保護過度溺愛,其結果使孩子變得無能和無情。這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家長教育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