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4篇

心理健康 閱讀(2.66W)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4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

我認爲作爲學生,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係和諧,很好的融於羣衆;能很好的適應環境…心理諮詢,是指諮詢員運用心理學的知識,通過詢問等方法解決其心理困惑。心理諮詢事實上是幫忙來訪者實現心靈再度成長的過程。那些認爲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會去心理諮詢的觀念是不對的。

總之,心理諮詢是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在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並企求解決問題的來訪者帶給心理援助的過程。通過這學期對大學心理的學習,我對心理知識有了必須的瞭解,首先是對心理學的發展史有了必須瞭解,然後是學習了一些團體活動的'知識,並且在參加活動課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識,在團體活動中大家彼此敞開了自己的心扉,用心的參與到了羣衆的活動中,在此中再一次體現了羣衆的力量…在心理諮詢的活動課中,我認識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時心靈事多麼的需要他人的呵護,那種心與心的交流才能讓人體會到交流得喜悅,我們的心理諮詢的模仿有時會讓人感覺像節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誠的心卻又不能不讓感動,初次它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幫忙別人的喜悅。活動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論聯繫實際的重要途徑。它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活躍課堂氣氛,真正到達育人效果。學生在實實在在的活躍的生動的並且有必須新意的活動中受到教益和啓迪,促進知行的結合。

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激發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結,構成了信念之後,進而需要在行動中表現自己。此時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爲他們帶給展現自己行爲的機會和場所。這學期我還參加了我們學校的心理協會,這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齊共同努力,不僅僅學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識,還爲其他同學帶給心理方面的服務。

個性是今年的525活動更是深深的感動了我,老師與同學們的親密交談讓同學們,還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那裏我能夠把在心理課上學到的知識付諸與實踐,讓我學而致用!完成了大學心理學的學習,我對自己大學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規劃,對以後的路,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了一個初步的規劃可見,心理學對我們大學生的幫忙之大是顯而易見的。我們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交際方面都能夠用到這方面的知識。這門選修課我很感興趣的一門,我有種不用逼自己去專心聽課,而是那種不由自主被老師所吸引的感覺。可見心理學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雖然我選修的心理課結束了,但我對心理知識的學習卻還沒有結束,或許心理學跟我以後的職業沒有什麼很大的聯繫,但是心理學知識對於我的幫忙卻是長遠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2

通過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習,讓我瞭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好處以及它的重要性,現談談自我本次學習的心得體會: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教師要尊重學生。不可有私心講究誠信,要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國小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國小生情操,充實了國小生生活,激發了國小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國小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要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平等相待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作爲教師,在學生面前務必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爲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必須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爲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情緒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忙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忙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我必須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總之,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的新視角,它注重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發展,雖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有很多,但我個人認爲,事實也證明了,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忙時,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真情的愛,才能更好地塑造、淨化學生的心靈,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學生只有在教師“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更用心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與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3

聽了楊老師的專題講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學活動,現今社會不僅要求我們具有健康的身體,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經過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的收穫很大。不僅學習了許多專業的心理知識,以前很多的疑問都得到了解決,我真正認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學習後的一些心得:

一、教師自己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過一線的教學經歷,深深的體會到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周邊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爲,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爲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二、經常關注特殊學生的心理輔導

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對待問題學生更應該盡心盡責,遇到問題學生怎麼辦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體的作用,在寬鬆平等的班級氛圍中,加強對學生心理的團體輔導,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充分發揮班隊活動課的集體心理輔導效應。針對特殊學生的特點,有側重地選擇團體輔導的主題。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採用講座法、認識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爲訓練等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內在動機,並在活動中得到領悟。通過一系列的團體輔導活動,不僅讓全體學生獲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關知識,也拉近了同學間、師生間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關係。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穫是巨大的,體會可能膚淺,切記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體健康!重視我們自己的心理,正視我們自己的問題,看到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更有效的幫助我們身邊的人,希望我們都能保持開闊的心境,良好的心態!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4

20xx年的4月22日至4月26月我有幸參加了涼州區教育局組織的清華偉新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遠程培訓。在此期間,學習了專家的專題講座,讓我們更深入的瞭解到了學校心理健康發展的概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實施途徑和方法,爲以後更好的開展工作打下紮實的基礎。在這次培訓中,我們全體學員和老師都普遍產生共識:通過培訓在思想認識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以及自身素質的提高都很有幫助。本次培訓時間雖然極其短暫,卻撬開了我們廣大教師的心靈之門,爲我們教師提供了一個瞭解自身,完善自我的平臺。

在這次培訓中,我有了很大的收穫,感受頗多。我將本次學習的感悟總結爲如下幾點:

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重要。

通過本次培訓,我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從無到有,從淺到深。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確瞭解和接納自我,能正確地感知現實並適應現實,良好的適應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平衡過去。

世界衛生組織把人的健康定義爲:“不但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心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精神病學者麥靈格是這樣定義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於環境及相互間具有高效率及快樂的適應情況,不只是要有高效率,也不只要能有滿足之感,或是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規範,而是需要三者俱備。心理健康的人應能保持平靜的情緒,敏銳的智能,適於社會環境的行爲和愉快的氣質。”也就是說,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的社會適應能力,乃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標誌。這也表明在教學中只講生理衛生是不夠的,對學生還必須注意心理衛生。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蘇霍姆林斯基說:“最完備的社會教育是學校家庭教育。”在影響孩子成長的各種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兩個,整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對孩子的健康發展非常必要,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國小階段的學生,學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

二、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是教師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國小生生理、心理髮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國小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課程,“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撲面而來,它比過去的教育教學更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喜怒哀樂,更關注人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更關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更關注學生的尊嚴。這意味着,今後對老師的要求不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應當成爲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爲此,教師學習和掌握心理衛生常識尤爲關鍵。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反之則使學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師自身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非常重要。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積極健康的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較大影響。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爲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爲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保持心理相容。一個學生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

三、寓心理健康教育於各學科教學中,是開展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隨着社會的重視,目前學校教育已慢慢成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場。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兩位專業教師的事,它還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這不僅僅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員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師結合本學科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方法充分運用到教學中,兩者有機結合,確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1、每一位教師在上課時都應該時刻記得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對學生要和藹可親,以誘發其良好情緒;善於觀察學生情緒變化,及時排除不良情緒的干擾;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創造生動活潑的教育教學情境,使學生樂於學習;發現並表揚學生的優點,尤其是"弱視羣體",更應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抓住教育契機給予不同方式的讚許,鼓勵他們進取。

2、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培養健康情緒,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爲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悅、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四、學校還應努力創設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

學校可以聯合社區等基層組織,定期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向家長傳授孩子身心發展的常識。讓家長們認識到: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離不開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環境。學生從小能生活在溫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長輩的正確的愛,必然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安全、愉快,充滿歡樂和信心,良好的情緒從小就佔據心理狀態的主要地位,從而保證每一個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學生的人格得到和諧發展,爲適應未來的社會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準備。使他們真正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5

20xx年的10月24日至11月2月我有幸參加了國家農村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通過十天培訓,我學到了許多關於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受益匪淺,收穫頗多。透過一粒沙子,我們可以看到整個世界。本次培訓時間雖然極其短暫,卻撬開了我們廣大教師的心靈之門,爲我們教師提供了一個瞭解自身,完善自我的平臺。我將本次學習的感悟總結爲如下幾點:

(一)教師心理健康學習意義深遠

本次學習讓我更深刻的意識到教師心理健康學習刻不容緩。無論是從教師自身,還是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我們教師都有必要去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其實每個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只是有些心理問題影響不大而忽視了它的存在,或者有意識的否認它的存在。所以我們每一個正常的人都需要學習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更何況我們這些被稱爲靈魂的工程師的教師呢?教育是心與心的溝通,我們面對的不是一成不變的事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着複雜情感的人。有句話說得很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對學生身心造成的危害,遠遠超過其教學能力低下對學生學業所產生的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更是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業成就和人格發展。而從另一方面說,教師的社會壓力和其他一些因素使教師心理健康受到很大影響.因此,教師心理健康是培養兒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維護教師心理健康對於培養合格人才促進教育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課程學習中的收穫以及不足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對發展性心理問題、適應性心理問題、障礙性心理問題這三種教師心理問題有所瞭解。同時根據學習和訓練,我對自卑,自負,焦慮,抑鬱,衝動等教師心理問題有了更全面的瞭解,並且學習到了許多實用的調適方法。通過對教師職業倦怠心理調適的學習。我對教師這一行業的職業特點以及教師職業倦怠有了更多得了解。這將有助於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進行自我調節,遠離倦怠,做一名樂觀、積極向上、陽光的教師。此外,通過學習我覺得還有許多地方值得繼續學習,比如教師課堂行爲問題,學生課堂行爲問題等。這些內容需要我們結合已有的心理學知識並通過自己查閱資料後繼續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吧我們所學的心理學知識更好的糅合到我們的課堂之中去。

(三)教師學會情緒管理的必要性

學習教師情緒管理這一課,我意識到了情緒管理的重要性,等老師把教師如何管理好自身情緒的一些方法介紹完之後,我不得不也打心底裏感謝國培帶給我們這樣的學習機會。老師說:“情緒沒有對錯,它只是症狀而不是問題,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管理情緒如何處理情緒。”這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開始對情緒有了一個正確的瞭解。同時我也能坦然的承認並接納自己的一些情緒,並努力採取正面的方法來處理一些負面情緒。

總之,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此外,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爲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爲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6

她是八年級女生,性格內向,學習刻苦努力。對自己要求很高,責任心強,有理想。一旦迭不到自己的目標。她首先不是考慮目標是否合理,而是陷入自責,懷疑自己的能力,變得不自信。於是下一次還會制訂更高的目標以作彌補,那肯定還是達不到,於是再次深深自責,變得越來越自卑。在潛意識中,她總要求別人按自己的方式做事,因此,很難找到知心朋友,也就很難有安全感、認同感與歸屬感。嚴重的自卑與自我否定傾向都屬於不良人格,而這些心理障礙又沒有得到及時的矯正,因此長時間地干擾了她的情緒。正是由於她不能很好地根據環境的要求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維力式,調整自己的心態與目標,因此,她一直處在一種緊張抑鬱的、生理與心理全都極度不適的狀態下,這對她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1.先認真地聽完她的敘述,不做評價。她述說的過程也是不良情緒和壓力釋放的過程。

2.分析李虹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她的壓力主要是學習上的壓力,壓力來源是多方面的,比如家庭、同學間的競爭、學習方法不當,更重要的是性格方面及錯誤的認識。

3.糾正錯誤認知。示範解說,我拉着李虹的手走到房間的一面牆邊,用雙手抵住李虹的雙肩向牆的方向按壓。李虹不解地看着我。“你就是這樣,把自己壓在一個過於狹小的空間,所以把自己逼得透不過氣來。只有讓自己的心處在一個更廣闊的空間,它纔會舒展。”看到她若有所思的樣子,我接着說:“你不是以自已是否舒適爲標準,而是用道德標準限制自己的行爲。可是你要知道,有張有弛,纔是文武之道啊!弦繃得太緊是會斷的。

4、陽性強化法。對她的'積極做法和成功之處不斷鼓勵,不斷強化,不去觸及她所說的那些不愉快的往昔回憶,而是把她的注意力引到她現在的生活和愛好上。她說她愛寫作。我問她,不快樂的時候是不是會寫出來呢?她說以前是的,但九年級時間太緊了,沒有精力寫什麼東西愉悅自己。

5、把每天快樂的事寫下來:給李虹留了一項作業,每天記下兩個“快樂”,可以是所見、所聞、所想,可以是一件事、一個人,總之.一切讓她感到高興的事物。她很鄭重地答應了。一個月之後。她告訴我說她的情緒“好多了。”

案例啓示:

學校越來越重視升學率,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而這卻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加了學生的心理負擔。面對着這狂風暴雨式的壓力,內向型學生會感到不知所措;面對着師長的殷切期望,內向型學生會感到憂慮——如果我辜負了他們的期望,那該怎麼辦呢?

針對這個個案,我運用的方法有認知療法,即讓李虹認識到一張一弛的道理,並給她留了心理作業,通過行爲訓練,逐漸改善她的心理狀態;發現並肯定她的優點和長處,使其認識到自己的價值。

對於類似的心理障礙個案,班主任應做到以下幾點:

1.傾聽內向型學生的心聲

內向型學生往往缺乏人際交往。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用於學習,根本就沒有閒情顧及朋友之間的情感溝通。長時期處在這種緊張的學習狀態,使他們失去了很多傾訴的機會,使他們的心理垃圾得不到及時的清理。爲此,他們十分需要一位忠實的聽衆耐心地傾聽,可以更快地瞭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性格特徵、內心世界等,也是對他們的尊重,更容易獲得他們的信任,更容易使他們配合心理健康教育。本案例中,樑老師就做到了這一點,使因內向而自我封閉的孩子也能打開心扉。

2.引導內向型學生正確認識心理障礙

我們要幫助內向型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必須先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心理障礙。心理障礙是指人在遭受強烈的精神刺激或承受長時間的壓力、挫折或矛盾衝突下,出現的明顯的情緒和行爲異常。這有助於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是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實施的前提。

3.引導內向型學生提高自信

一個自信的人,主要在自我接受和自我價值感。所謂自我接受,是指一個人對自己能否有一種基本的承認、認可,以及自己對自己的接受態度;所謂自我價值感,是指個人對自己的情緒、感覺、認識和評價。引導學生修正消極的自我評價,認識和挑戰現實的目標,並積極樂觀地與人相處。而且要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要引導他們設定自己的生活,要引導他們控制自己的形象,使他們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4 .教師的期望對學生的進步產生的巨大的作用

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實驗,這個實驗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設計完成的。

1968年的一天,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助手們來到一所學校,說要進行“未來發展趨勢測驗” 實驗。

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結果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是“期望”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是羅森塔爾的“權威性謊言”發揮了作用。這個謊言對老師產生了暗示,它左右了老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能力的評價,而老師又將自己的這一心理活動通過自己的情感、語言和行爲傳染給學生,使學生變得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從而使各方面得到了異乎尋常的進步。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7

想上好一節心理課,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探討問題一定要符合學生年齡段的發展。以溝通爲主,在設置問題時要使用的語言一定不能偏激,不使用封閉性的語言。要保持價值中立等等。我們不能以平時的`眼光看待學生,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輕易被小事激怒。要做到公平公正,要學會尊重學生。要讓孩子快樂成長,不能因爲學習成績差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儘量把自己放在以學生身心發展健康爲主題的情況下去考慮問題。去尋找問題學生背後的故事。如果他們一旦學習或生活上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產生不良情緒,勢必會對學習和生活產生消極的影響。所以,作爲教師,我們應該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從而達到心與心的交流,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真誠感化學生,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從而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作爲教師,我們更應該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髮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們一直在路上,我相信,我們以後通過多種方式,會使自己更加充實,更加提高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8

案例:趙某某是八年級學年的學生,因爲父母常年在國外打工,自己和奶奶住在一起,奶奶就是他在國內的監護人,奶奶年紀已經多歲了,孩子想要什麼奶奶就儘量滿足,使孩子變得飯來伸手,水來張口,在學校不喜歡學習,每天上課的時間就是他聽音樂,看小說的時間,任何老師對他做思想工作都無濟於事,他說:你們別費心了,我就是不想學習,更有甚的是,老師上課他就想盡各種辦法搗亂,比如:老師講課的時候,他隨便下地走動,老師說他,他說:我坐累了下地放鬆放鬆,老師說:你想過此時你的父母正在國外辛苦的工作,爲了你,他說:那是他們的事,與我何干?

案例:李某某是八年級的學生,平時上課非常消極,甚至一堂課下來,他可以一句話不說,無論是老師的提問,還是同學的招呼,對他來講就是沉默,就是這樣一位學生在課間居然和小班女學生髮生衝突,沒多大點小事就要課後找人兩夥對打,好在班主任知道的早,避免了事情的擴大化,後來知道這是個父母在國外且父母已經離異的孩子,現在隨母親生活,叛逆的性格,讓他對母親的愛採取反叛的態度,你不是就讓我好好學習嗎,我就不按照你說的去做,看你能把我怎樣?

這是兩個典型的關於留守孩子心理健康問題的案例,我聽後心裏也是感到異常的沉重,二十幾年的教學中也經歷過父母在外地工作,孩子成爲留守兒童的,至於這些留守兒童爲什麼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心裏問題,我想首先應該想到的是:

案例分析

一)父母之愛的缺失:我上面案例中的孩子才十四或十五歲,正是成長中的.青春期,這樣的時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有的孩子一年才見到父母一次,有的孩子甚至數年見不到父母。在漫長的期盼與等待中,爸爸媽媽對許多留守兒童而言,很大程度上僅僅是個稱謂。記憶中父母的音容消逝殆盡,留守孩子從小缺少父母關愛,他們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孤兒或單親孩子。導致孩子缺乏對外部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這種情感欠缺嚴重影響了他們與別人的社會交往,並容易出現性格缺陷和自卑等心理障礙。

青春期的孩子缺乏父母的愛,和父母有效的監護和管理,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沒有人去傾訴,或者根本不願意向人傾訴,長此以往就造成了孩子心理障礙,首先是自卑,其次是自我,同學中一句不經意的話都可能讓他們感到心裏有很大的壓力。比如:有時學生之間鬧着玩,不注意就說出一句,你有什麼了不起,你不就是個留守兒童嗎,這樣小小的一句話就會勾起他們對父母的恨,爲什麼別的孩子父母都在身邊,而我卻沒有,我是個沒人要的孩子,這樣的想法如果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孩子就會慢慢的變得無情,對父母是這樣,對同學,對老師,對他身邊所有的人,後果不堪設想。其次是自我,無論是在班級還是在家裏,他都會以爲我想要的東西,別人不可以染指,如果別人和我搶,我就會不擇手段的對付對方。另外他們認爲我說的話,無論是誰都要無條件的服從,否則就拳腳相加。

二)監護不周、重養輕教是造成孩子自卑心理的另一重要成因。這些孩子有的是由祖父母照顧,有的寄養在親戚或朋友家中,有的根本就無人監護,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父母只負責寄點生活費回來。祖輩家長雖然有充裕的時間和足夠的耐心照顧孩子的生活,傾聽孩子的敘述,存在着一定的優勢,但還是弊大於利。因爲祖輩對孫輩一般都比較溺愛疼愛有加,但教育不足,親戚朋友由於精力不足,責任心有限,更是無法嚴格教育孩子。留守孩子大多不願意與代養人進行心靈溝通,與祖輩在一起時只是看看電視,不怎麼說話。與親戚朋友更是沒什麼話說。而無人監管的孩子在教育方面更是一片空白,他們只能獨自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挑戰,許多孩子甚至缺少自律意識,一件小事都能讓他想到找人打羣仗。

對策: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消除留守兒童的自卑心理,讓他們感受到周圍環境濃濃的愛,這樣他們才能走出自卑的陰影,開心的學習和生活。

首先是留守家庭的監護人,要時時的與孩子交流溝通,時時的瞭解他們心裏的需求,時時的掌握他們心中所想,不能只是一味的溺愛孩子,無論孩子要什麼都無條件的滿足,在孩子需求中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哪些是該擁有的,哪些是不該要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從心裏感到什麼是我可以做的,哪些是我不可以涉足的。

在學校教師要給這些留守孩子更多的關愛,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便是一個良好的渠道。留守學生由於父母長期與之分離他們在心理上的情感需要就特別強烈。如果老師熱情關心他們就可以彌補他們在家庭中缺少的情感交流。特別是當學生對某一事物面臨選擇或出現行爲偏差時老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言語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常常有意無意地接近留守學生,在他們身上發現閃光點,便能激勵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在學習上針對留守孩子不願學習的毛病,時時的和孩子談心,瞭解他們不願學習的原因,同時在講課的過程中儘量的把一些難度較小的問題讓他們答,從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覺得我和別的孩子一樣,一點不差,這樣他們就會慢慢的對學習感興趣,除此之外,營造良好的班集體氛圍也是促使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若班集體學生關心集體,愛護集體,集體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團結友愛,個人的進步與集體的榮譽緊緊連在一起,在這樣的集體氛圍中,留守學生才能感受到他們是與整個集體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同時班主任還可相應的辦法,例如把優秀學生與留守學生編在一組或同座建立課外興趣小組,開展手拉手結對子、小組學習競賽等活動,讓全體學生都緊緊地團結在集體之中,讓留守學生切實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集體的力量,從而彌補其家庭教育中所缺損的情感交流與溝通,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最後,應加強對留守學生的個別幫助與指導。在個別幫助時,要分清他們的不同家庭情況所帶來的不同心理狀況,分析其性格中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發展積極的性格特徵,調整消極的性格特徵。如他們學習上有什麼困惑;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交往上有什麼障礙;心理上有什麼想不開的等等。讓他們去找他們信得過的老師談話,內容可涉及校內外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讓留守學生感到溫暖,感到強烈的集體歸屬感纔是解除其自卑心理的重要方法。相信他們終能成爲生活上自理、行爲上自律、學習上自覺的好學生。

生命只有一次,今天對於青少年特別是留守兒童而言,做人教育比知識教育更爲重要,特別是在與人交往中,絕不能讓他們被虛僞自私虛榮自負失信等不良心理行爲所沾染和毒害我們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都要來關心和關注留守兒童使他們學會做人健康成長。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9

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着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然而,在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由於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因素,這次能夠參加曹教授心理健康的學習。我感到非常的榮幸。經歷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等內容的學習。經過一天的學習,使自己提高了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現對這次心理健康學習談一點自己膚淺的體會。“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反應,是人的各種行爲的準則,是個體進行的社會活動思想基礎”。從這個定義上我們就不難看出認知對於人的心理的影響。通過本次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研修班的學習,我對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認識。下面談幾點體會:

一、從曲連坤老師所講的(心理教師的職責和定位)中我認爲,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

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現代化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使一些教師產生心理衝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爲,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學校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師的職業牲特徵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教師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心態使自己始終處於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二、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三、通過閆淑賢老師主講的(教師心靈探索工作坊)的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爲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0

當今社會科技飛速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在享受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同時,健康問題已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特別是面對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因爲心理疾病輕身離開人世,讓人痛心疾首,因此心理將康教育這門學問越來越顯得重要。作爲一名教師,面對的是花季少年,我們必須掌握心理健康知識,以呵護祖國的花朵爲己任,爲學生的心靈打開一扇明亮的窗。

5月11日上午,我有幸參加了縣心理健康教育協會年會,並聆聽了華東師大心理專家耿文秀教授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年會上方局長作了簡要講話,強調此次年會的重要性,並對參訓教師提出了期望。接着校長總結了20年度心理健康協會工作,他從背景和人員進行了介紹,還特別提到我們不要把心理問題上升爲品質問題和道理問題,並提出了自己心中的展望,拓寬心理健康教育者的'範疇。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心理協會教師的工作,還應是全體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職責。趙桂蘭老師、新會長吳弋兵、廖志英老師紛紛暢談在心協工作的點滴收穫和美好展望,其中廖志英老師提出了“德育導師制”,每週德育導師要和3~5位學生進行心理交流,讓我們的孩子每天都心情愉悅,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最讓我受益的是聆聽了華東師大心理專家耿文秀教授的《青春飛揚,狂飆突進,驕傲自戀的00後》講座。耿教授今年已經67歲,可她卻是站在臺上講座,時間長達2個半小時,不由得讓我們敬佩,她的激情和幽默讓我們感受到了耿教授思想的深邃和火熱的激情。耿教授主要講述了青春期是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的高發期,詳述了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的症狀、危害和可防控,讓我們明白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要早發現早治療,耽誤不得。國小階段是學生多動症的高發期,主要特徵表現爲注意力缺失、多動、易衝動。耿教授還爲我分享了許多得病孩子的案例,呼籲我們教師要關注學生心理動態,經常與學生交流,關心學生,發現學生有心理疾病症狀就要及時尋求藥物治療。最後耿教授以實例讓我們明白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只要配合治療,是可以治療的,如美國游泳冠軍菲爾普斯就是多動症患者,1994年的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他們雖然是心理疾病患者,但他們積極治療,控制病情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參加此次培訓,聆聽了耿教授的精彩講座後,深深覺得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我們應該做一名健康的教師,要尊重學生,不可有私心,要講究誠信,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物質環境,給孩子一片天空,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他們自由描繪、哪怕是塗鴉;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中國小生對生活的熱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總之,在這次的培訓的鍛鍊中,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讓我明白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又不畏懼心理健康疾病。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以健康的心理狀態去影響學生,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茁壯成長!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1

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着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因此,我們教師在引導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更應該責無旁貸地擔當起孩子的“心理健康醫生”。這次我有機會參加心理健康學習,真實感受頗深!

一、教師自己保持樂觀的心態

我認爲,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反之則使學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師自身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非常重要。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

(一)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

(三)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四)樂於爲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

(五)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

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以良好的心態感染學生

我們要以積極的情緒狀態和較強的感染力,要以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忱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對學生的一片愛心、對所任學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響學生。努力做到教態親切、熱情、和藹可親,教學語言要生動活潑、富有幽默感。教學方式、方法要直觀、形象、豐富多樣,富有趣味性。要創設一個團結互助、好學上進的集體風氣,使每一個同學在良好的集體環境裏成長。

當然,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我們的教育教學與應試教育思想的碰撞,產生了不少問題,問題的出現需要我們去思考、去解決,如教師採用怎樣的教學方式;選擇怎樣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學習評價難以操作等,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如果能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最終一定會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學生總有一些不良的現象,如逃學、早退、遲到、作業不按時完成、上課搞小動作、做鬼臉等現象,無時不展現在你面前。此時,你的心情又如何呢?是氣憤、激怒、傷心,非想揍他一頓,還是用樂觀的心態來教育他,我想,教育學生需要耐心和寬容,用真誠的愛心去感化學生,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方法去對待學生的錯誤。讓學生靜心去尋找自己錯誤的原因,真正體驗到自己的錯誤給別人帶來的傷害有多深,我想這樣的耐心和寬容教育學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們何償不用呢?

最近參加了肥城市中國小教師健康教育培訓,受益匪淺,感受頗多。先聽了劉老師的《師德修養》楊老師的發展心理學,周老師的社會心理學。她們都通過不同案例結合理論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過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變得眉目疏朗了許多。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教師首先要具備健康的心理。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他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很神聖的。教師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會讓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一名優秀的教師,會在課堂中營造出和諧與溫馨的氣氛,讓學生如沐春風。因此,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是構建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發點。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地完善品德修養,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國小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極爲重要的影響。我們常常能在報紙或新聞中看到學生自殺的事例,有學習方面,也有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方面的因素。這表明,當代青少年學生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這些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心理教師應力求“對症下藥”,給予學生鼓勵,幫他們重拾信心。要對學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學校因素,還是家庭或社會因素。當我們感覺無力擺脫社會風氣的困擾,就要會同學生家長採取較爲科學的方法教育子女。

例如,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將其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我們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是素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體實施者。除了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還要針對學生關鍵時期的心理變化進行教育。才能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這是我們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通過學習,無論在理論知識還是方法技巧上我對心理教育有了進一步瞭解爲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好後面的培訓課程,並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優良的心理素質在大學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21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作爲大學生,首先應該具備這種優良健康的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爲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爲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着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後,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儘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於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爲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通常表現爲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徵,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徵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徵普遍表現爲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我認爲,心理健康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妥善處理同學、師生間關係,積極融入集體,熱愛並勤奮學習,更好的適應新環境。

大學生活與中學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學中仍需要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職慾望。學習是大學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同時也應該積極參加各種創新大賽,這樣及開發思維的多向性又鍛鍊了自己的動手能力。更值得重視的是英語方面,現代社會中英語已經成爲了一種趨勢,也可以說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之一,這樣看來口語更顯得尤爲重要。

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積極加入學生會、分團委等,如此既豐富了大學生活又鍛鍊了自己能力。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讓自己成爲一個閃光點。積極參加業餘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爲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然而,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時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的表達和控制情緒。

作爲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該不斷加強對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訓練,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使我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2

通過這次學習,作爲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做學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學生的任何問題都定位在表面處理上,而且應該透過現象看學生行爲的心理因素,從根本上指導學生心理健康地發展。

在這裏,我談一下自己這次學習的感受和想法。

感受之一:這次培訓幫助我認識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確實是進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礎,而心理健康教師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贏得學生、家長、學校的認同,才能更好的發揮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感受之二:這次培訓幫助我重新認識了學生、認識了自己、認識了教育。可以說每一位教師都是愛學生的,正是有了這份愛,我們纔對學生付出了很多,可結果卻是我們常常感慨:學生怎麼會是這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現在真正體味到: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一句話的內在含義,那就是我們沒有真正瞭解學生、沒有把握學生的心理需要,我們的愛再多卻都偏離了我們的預期,簡言之我們的愛不是學生所需要的,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這樣怎能談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爲如此,教師也無法體味到自己工作的樂趣,沉重的負擔壓得教師沒有也不可能體味到應屬於自己的快樂,這也許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會運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結果吧!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去觀察學生、去了解學生、去把握學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漸進、因材施教,這也許纔是教育的真諦!

感受之三: 每一名教師都應該成爲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作爲一名正規師範院校的畢業生,每一個人都接觸、學習過心理學,但一走上工作崗位之後卻沒有感到心理學的用途,因此早已將它拋之腦後了,雖然有時也會裝模作樣的應用一兩個心理學的術語,那也不過是裝裝自己的門面罷了。可以說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學,更沒有想到如何正確在教育教學上運用心理學的知識,所以在工作上產生了許多的`困惑。正是這次學習它幫我纔開始認識到心理學的重要,更幫我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來我們在不經意之中雖運用着心理學,

我們的困惑也正是源於不瞭解學生、不瞭解心理學啊!只有每一名教師都成爲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我們纔會更瞭解自己、更瞭解學生,從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感受之四:通過培訓我學到了更多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將心理健康課看的過於神祕,原因就在於沒有真正的懂得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通過培訓我明白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那就是:源於學生,服務學生;引導學生,把握人生!

感受之五:這次培訓幫助我明白了學無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學習,不及時充電,不及時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們就將被時代所淘汰。有太多的感受,溢於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着我們去做。作爲班主任,我們始終應該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來促進智育的發展,使得學校能培養出健康的學生。這就是我的一些感受。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3

所謂健康,有很多人認爲只要有強健的體魄就可以了。其實不然,在當今日益複雜的社會中,我認爲不僅要身體健康,還要心理健康,二者缺一不可。所以今天下午的講座,對於我們這些還很年輕的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師生關係、家長關係和同伴關係的不協調是導致當今中國小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其中師生關係是最主要的因素。而當前的.應試教育導致了師生關係的異化,要克服這些我們應該做的措施就是調適好師生關係,按照人際關係中的互動的規律去做。其中,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是人際關係的適應,而人類的心理變態最主要的是人際關係的失調。

我們可以從以下這幾方面去入手:首先是人際互動的心理規律是人偏好正性刺激,就是說無論什麼樣的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即使心理明白是假的、虛的,還是喜歡聽。所以我們教師就要抓住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做出相應的措施,比如賞識、讚賞。我們常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就是因爲讚賞可以改善機體氣氛,有利於搞好兒童教育,提高教師的領導藝術,可以促進人的心理健康,但前提這些讚賞必須是真誠的、是被在意的,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就是自我性,通常情況下人都是在利益相關的時候爲自己考慮的多一些,不過這也是人的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還有就是在某種情況下會出現嫉妒之心,這是很不好的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所以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及時地觀察瞭解學生,儘量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否則有的後果會很嚴重。還有一種就是就是羨慕之心,這是產生在一種美好基礎之上的。

還有就是心理歸屬感。無論是什麼樣的人都很懼怕孤獨、希望能夠遠離孤獨,尤其是差生,作爲老師我們應該及時地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自己也是這個班集體中不可缺少的,從它的閃光點出發,逐步建立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不覺得孤獨。我們每個人都一樣都希望自己的情感被共享、被分擔,同時也希望自己在不幸或遇到困難的時候能有人相信。

之所以我們經常聽到現在有很多學生跳樓自殺的、離家出走的、誤入歧途的這些悲劇發生。我也在想如果我們這些教育者能夠及時地去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多關心他們、去教育他們,也許就會減少這些悲劇的發生了。

通過今天上午李教授的講解後,讓我明白,學生出現逆反、任性等問題,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並非故意和老師作對。而且,出現問題的孩子正是需要我們的包容和幫助,我們老師不應該嫌棄他們,就像醫生不能嫌棄病人一樣,要真誠地幫助他們。當我們把問題學生當成一個個研究對象“對症下藥”時,就會覺得有樂趣在其中了。我真得很慶幸能夠有這麼好的機會去學習,給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所以在最後幾天的學習中,我一定會好好珍惜的!

通過這次學習,作爲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做學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學生的任何問題都定位在表面處理上,而且應該透過現象看學生行爲的心理因素,從根本上指導學生心理健康地發展。

在這裏,我談一下自己這次學習的心得感受:

感受之一:這次培訓幫助我認識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確實是進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礎,而心理健康教師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贏得學生、家長、學校的認同,才能更好的發揮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感受之二:這次培訓幫助我重新認識了學生、認識了自己、認識了教育。可以說每一位教師都是愛學生的,正是有了這份愛,我們纔對學生付出了很多,可結果卻是我們常常感慨:學生怎麼會是這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現在真正體味到: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一句話的內在含義,那就是我們沒有真正瞭解學生、沒有把握學生的心理需要,我們的愛再多卻都偏離了我們的預期,簡言之我們的愛不是學生所需要的,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這樣怎能談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爲如此,教師也無法體味到自己工作的樂趣,沉重的負擔壓得教師沒有也不可能體味到應屬於自己的快樂,這也許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會運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結果吧!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去觀察學生、去了解學生、去把握學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漸進、因材施教。

感受之三:每一名教師都應該成爲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作爲一名正規師範院校的畢業生,每一個人都接觸、學習過心理學,但一走上工作崗位之後卻沒有感到心理學的用途,因此早已將它拋之腦後了,雖然有時也會裝模作樣的應用一兩個心理學的術語,那也不過是裝裝自己的門面罷了。可以說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學,更沒有想到如何正確在教育教學上運用心理學的知識,所以在工作上產生了許多的困惑。正是這次學習它幫我纔開始認識到心理學的重要,更幫我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來我們在不經意之中雖運用着心理學,我們的困惑也正是源於不瞭解學生、不瞭解心理學啊!只有每一名教師都成爲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我們纔會更瞭解自己、更瞭解學生,從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感受之四:通過培訓我學到了更多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將心理健康課看的過於神祕,原因就在於沒有真正的懂得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通過培訓我明白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那就是:源於學生,服務學生;引導學生,把握人生!

感受之五:這次培訓幫助我明白了學無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學習,不及時充電,不及時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們就將被時代所淘汰。 有太多的感受,溢於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着我們去做。作爲班主任,我們始終應該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來促進智育的發展,使得學校能培養出健康的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4

來到新曉掰指算算已有兩個年頭了,本學期中我校建立了“陽光心語室”,我光榮的成爲了心語室的一位志願者,孩子們心中的“知心姐姐”。這意味着,今後對老師的要求不僅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應當成爲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從此以後對一些心理學的知識不由的留心注意起來了。

我們的宗旨是爲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適應與發展帶給心理輔導服務,使學生能適應學習、生活、人際關係環境,認識和發揮自身優勢,緩解情緒困擾,消除心理危機,增強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潛力。個性是我們學校的寄宿生,在校時光長,家庭生活環境複雜。造成了很多孩子心理的危機和困惑。

在此過程中,我們也收到了很多同學的來信,針對孩子們的問題我們進行了分類回信,最大程度的給予了心靈的幫忙。

本學期3月26日,我很榮幸的同李主任參加了太原市中國小心理教育教學的年會,聽了名師們的示範課。下方是我對此次活動的一些感想和大家來分享交流。對我影響最深刻的是那節由尖草坪一中朱洪傑老師講的“嘮叨、暴躁的表現”課堂中圍繞學生在家都發生多被父母嘮叨的事情,在這過程中孩子是如何應對的?爲什麼會造成家長嘮叨以至於暴躁的表現呢?老師設計了這麼幾個大問題來進行的。其中又在小環節中有一個個性精彩的部分讓我至今難忘,學生經過討論老師提出的在傢什麼時候會讓家長嘮叨發脾氣,以情景模擬的形式變現的淋漓盡致。當時場下也是掌聲不斷啊!這足以證明學生是能夠理解體會到家長的心理角度的。

在此老師也進行了總結分析:

1、此刻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期望值過高;

2、父母的`工作壓力大;後面又通過播放老師對家長的一次採訪錄音,學生在課堂中聽到了家長的心聲。

家長對孩子嘮叨、發脾氣的那份無奈;家長擔心孩子的理由。學生通過課件上的父母是如何爲自我的孩子時,那份真摯的愛時,聯繫實際你又是如何用自我的實際行動來感恩父母的?能爲父母做些什麼?要求眼前就能做到的,要具體,有可行性。這時孩子們動手寫出了自我的行動計劃。在課後老師還留了作業,那就是“給父母的一份信”。學會用感

恩的心去感恩父母用實際行動來感恩父母。課後的總結那就是:讓學生理解父母,讓父母理解學生,讓理解搭起孩子與父母的橋樑。

那麼具體自我的工作中又該怎樣做呢?自我也在不斷的查找資料尋求解決的方法和途徑。以下是自我的一些片面見解僅供參考。期望也能讓老師們進行嘗試和體會。

一、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教室是國小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佈置的資料隨着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國小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國小生情操,充實了國小生生活,激發了國小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國小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國小生生活、學習和遊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係,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爲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我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我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我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簡單愉快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證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用心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主角,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爲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簡單。這樣不僅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併成爲朋友,爲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作爲教師,在學生面前務必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爲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到達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爲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如果不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

現代的教育觀認爲,教師不就應是教育的主宰,不就應再有權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強迫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把軟刀子,不但否定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創設寬鬆、和諧的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用真誠換真誠,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使他們從心裏理解你善意的意見與推薦。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爲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必須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爲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情緒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忙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忙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我必須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