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美文閱讀>

家長該怎麼做,親子共讀纔會不變成爸媽閱讀?

美文閱讀 閱讀(7.69K)

01 /避免“閱讀焦慮”

家長該怎麼做,親子共讀纔會不變成爸媽閱讀?

在每一個關於孩子閱讀的問題背後,我們都能感覺到,有一股濃濃的焦慮情緒在蔓延。爸爸媽媽們各種着急、想方設法尋找更高效的辦法,而孩子們的表現,在父母眼中,卻是各種不愛讀、讀得慢、讀得不專心,總之就是不配合。

難道育兒焦慮,已經從上幼兒園、幼升小、小升中,傳染到培養孩子閱讀習慣這麼好的事上來了嗎?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真的是需要這麼着急嗎?

培養孩子閱讀,是一項漫長的工作,真的急不得。按照我們的經驗,基本上,爸爸媽媽能在孩子上國小前,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就算是非常成功了,完全沒有必要期待孩子半歲時就能聽你講故事、一歲時就能捧着繪本讀得津津有味。

爸爸媽媽也沒有必要急着去和別人家做比較,“別人的孩子一歲前已經親子共讀多少多少本繪本了,我們還沒開始,會不會太晚了?”“別人家孩子三歲時就通過閱讀認識很多字了,我們還一個字都不認識,咋辦呢?”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各種能力發展得都有早有晚、有快有慢。就像孩子長牙,有的寶貝六個月時就長出了好幾顆漂亮的小牙齒,有的孩子八九個月了,還禿着小牙牀啃香蕉,但這有什麼關係呢?只要餵養得當,到一歲多點的時候,每個孩子都能正常吃飯。

培養孩子閱讀也是一樣,只要爸爸媽媽方法得當,並且持續努力,每個孩子都有在上學之前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潛力,怕的反倒是爸爸媽媽操之過急、過度焦慮,採用不當的方法,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給過早耗盡或者扼殺了。

02/避免填鴨式的“親子共讀”

爸爸媽媽扼殺孩子閱讀興趣最典型的方法,就是填鴨式的親子共讀。

前幾天,我們被一位媽媽給嚇到了。這位超級認真負責的媽媽問:“孩子三個月了,我準備開始親子共讀了,老師有什麼繪本可以推薦嗎?”

看到這樣的問題,真心媽媽眼前浮現了一個特別不好的場景:一隻可憐的小鴨子,被捉着脖子,捏大嘴巴,嘴巴里塞進一根管子,讓小鴨子迅速長肉的飼料就這樣順着管子,填到小鴨子的胃裏。

可能沒有任何一位爸爸媽媽,喜歡被說成是如此簡單粗暴的“飼養者”,但給三個月的孩子做親子共讀、希望八個月的孩子,能安安靜靜地坐下來聽大人讀繪本,爸爸媽媽所做的,真的是與填鴨無異的工作。

三個月的孩子,要練習的,不是趴在牀上,練習翻身、擡頭、伸手抓握嗎?什麼時候,閱讀也成了他的必須功課了?

八個月的孩子,要練習的,不是爬行能力、簡單的認物能力,然後滿屋子歡快地爬來爬去、探索他周圍的世界嗎?什麼時候,變成得安安靜靜地坐下來聽媽媽讀繪本了?

揠苗助長,可能是我們最早教會孩子的幾個成語之一,大人講的時候,總是繪聲繪色,把那位農夫給嘲笑得體無完膚,但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有多少爸爸媽媽,打着“爲孩子好”的旗號,做的卻都是違背孩子的發育規律、揠苗助長的事?

古人說“揠苗助長,苦心極力,卒無所得也。”大人用這樣的方法培養孩子閱讀,親子共讀變成爸媽閱讀,真的是沒什麼可奇怪的。

03 /儘早開始,但避免“形式化”

在培養孩子閱讀上,真心爸媽確實主張儘早開始,但不贊同過早開始中規中矩的“親子共讀”。

希望幾個月的孩子,在爸爸媽媽懷裏安安靜靜地聽大人讀書,基本上是難於實現的。孩子一定會好奇地去抓書、撕書,或者想把書從大人手裏搶過來,自己翻看,或者注意力很快被其他東西吸引,然後小手指着這裏那裏,讓大人抱着去看。很多在孩子一歲以內開始親子共讀的爸爸媽媽遭遇的“孩子不配合”,大多是這種狀況。

幾個月的孩子,好奇心超強,但他們更感興趣的是玩具,而不是聽大人讀書,所以我們家的辦法是,把書當作玩具,拿給孩子玩:三個月的時候,就給他們準備布書、洗澡書,讓他隨便抓着玩,再大一點,就給他們玩認物大卡,撕啊、抓啊,翻看啊,怎麼玩都沒關係,玩多久都可以,咬壞了、撕壞了,就換新的。

如果孩子指着這些小書、大卡,向爸媽媽媽表示疑問,大人可以簡單地告訴孩子畫面上是什麼、有什麼特點、能做什麼,孩子不問大人,大人也不抓着孩子給他講。

這麼做,孩子就會把這些東西當成普通的“玩具”,想起來就玩玩,不想玩了就丟下,完全不受形式化的“親子閱讀”的約束,也不會感到壓力,更不會因爲被限制在大人懷裏“讀書”而感到煩躁不安。

其實這一階段培養孩子閱讀的目標,不是馬上讓他愛上看書,而是建立起孩子與這些可讀之物的接觸,讓孩子覺得,書就是玩具,是他每天都可以玩而且可以隨意玩的東西。

建立起最初的接觸,等到一歲多的.時候,孩子自己偶爾拿起書來翻一會兒,或者聽大人講上幾分鐘,就變成非常自然的事。

04 /親子共讀,要以培養自主閱讀爲方向

不少爸爸媽媽,提到培養孩子閱讀,馬上會想到“親子共讀”,希望通過從小給孩子朗讀、和孩子一起看書、給孩子講故事、講繪本,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

但真心爸媽認爲,親子共讀,並不是培養孩子閱讀的有效方法。

第一,聽和讀是兩種不同的能力,孩子只是聽爸爸媽媽朗讀、講書,可能會聽到好多知識、故事,但不會聽出獨立閱讀圖畫或者文字的能力。這也正是好多孩子在上學前一直聽大人讀書,但卻完全沒有閱讀能力的根本原因。

第二,親子共讀和睡前故事,其實是親子時間,而不是孩子的閱讀時間。親子共讀,對孩子最大的價值,是爸爸媽媽的陪伴、親子之間的交流。

第三,在親子共讀中,孩子能決定的東西,其實非常有限,讀什麼,通常是大人選擇的,讀的進度,也由大人掌握,一旦孩子停下來問問題,大人還往往認爲孩子讀得不專心,在東拉西扯。

所以,親子共讀,很難培養出孩子自己閱讀的興趣和能力。

真心家兩個孩子的閱讀習慣,實際上是通過儘早讓孩子接觸書、爲孩子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鼓勵孩子想讀什麼就讀什麼實現的,也就是說,我們更注重孩子的“自主閱讀”。

能夠自主閱讀的孩子,才能擺脫“親子共讀”的束縛,在閱讀中獲得更大的樂趣,才能不斷地自己擴大閱讀領域,在閱讀中不斷地自己思考、提出問題,然後通過更廣泛的閱讀,來獲得解答。孩子找不到自主閱讀、主動閱讀的感覺,可以說基本上很難培養出閱讀習慣,只要大人停止親子共讀,他就不再有興趣拿起任何一本來讀,這樣,閱讀就成了非得大人督促不可的事。

所以,對於已經開始親子共讀的爸爸媽媽,真心爸媽的建議是:

在和孩子親子共讀時,減少爸爸媽媽的引導和控制,儘早讓孩子自己決定讀什麼、怎麼讀,由孩子自己控制閱讀方式和進程,然後當大人發現,不需要大人陪伴,孩子就能自己拿起書來讀時,大人就不再參與孩子的閱讀活動,只在孩子提出問題時,儘量充分地解答,在孩子表示希望看一些他暫時還看不懂的文字書時幫孩子朗讀就可以了。

05 /避免過度強調閱讀,玩玩具和看動畫片同樣重要

有些爸爸媽媽會擔心,如果不每天爲孩子安排親子共讀時間,孩子就會只想着玩玩具或者看動畫片,根本想不起來閱讀。

真心爸媽的觀點是,閱讀當然很好,但對孩子來說,玩玩具和看動畫片同樣重要,爸爸媽媽不能認爲,閱讀是第一重要的事,玩玩具和看動畫片都需要給閱讀讓路。

玩玩具,是孩子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通過玩玩具,孩子可以鍛鍊手部的力量和靈巧性,鍛鍊動手能力,很多爸爸媽媽發現自家孩子的動手能力不足,上國小後很多手工作業都需要爸爸媽媽幫助完成,很可能正是因爲,孩子小時候,動手搭建、製作、拆解的經驗太少。

另外一些爸爸媽媽覺得自家孩子專注力不足,其實也與孩子缺乏專心致志地長時間玩玩具的機會有關。有的爸爸媽媽是在孩子玩玩具時,都會陪在一邊,不停地指揮、幫助,有的是在孩子玩玩具時,非得叫孩子來讀書。孩子老是被打擾,自然難以專注。

再說動畫片。看優秀的動畫片,也是孩子重要的學習方式,孩子可以通過動畫片中的形象和故事,學習如何與別人相處、學習日常生活中暫時還接觸不到,但是對未來適應幼兒園和學校生活非常重要的社會性規則、增進對周遭世界的理解、擴展對社會和生活的認知、體驗成就感、挫折、憤怒、失落等情緒和情感。這些東西,爸爸媽媽很難一一教給孩子,但是通過形象生動的動畫片,孩子會很容易理解。

總之,如果爸爸媽媽發現在親子共讀時孩子不夠配合,那麼一定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爸爸媽媽方法不當。只有爸爸媽媽順應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特點,合理引導,才能培養出孩子的閱讀習慣,親子閱讀,纔不會變成爸媽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