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智慧生活>世間>

支付寶“圈子”大尺度豔照上線 750分芝麻信用才能進

世間 閱讀(2.44W)

最近,隨着功能的不斷增加,新增了“圈子”一功能的支付寶也陸續暴露出低俗的畫面來。750分的芝麻信用本是好事,卻發出一股了銅臭味和惡俗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限定芝麻信用分在750分以上者才能進的支付寶“圈子”上線不久。很快,衣着暴露的大尺度照片紛紛“上線”,750分芝麻信用分則變成了“多金”的象徵。隱隱之中,一股曖昧低俗之氣在流淌。

產品設計不能圍着荷爾蒙打轉

和提現收費不同,支付寶“圈子”引發爭議,不是“一分錢”的經濟問題,而是一個產品倫理問題。長期以來,社交一直是阿里的心病。“圈子”用意很明顯,用靚照爲誘餌,撬動阿里社交生態,同時也進一步激活信貸業務。就商業邏輯看,如此一石多鳥似乎無可厚非,但問題在於,商業邏輯背後跟着平臺倫理。

支付寶“圈子”大尺度豔照上線 750分芝麻信用才能進

支付寶圈子出現惡俗畫面

產品設計不能圍着荷爾蒙打轉。儘管支付寶管理員發出警告:“很遺憾那麼多女孩爲了打賞而不停地發着自己的照片,更令人難以啓齒的是,有些女孩竟然發出尺度極大的照片”,但人們並不買賬。從只有女白領、女大學生才能發照的產品設計就不難看出,平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想裝無辜是不適格的。

讓“信用”有信用

支付寶被調侃爲“支付鴇”,讓人譁然,而作爲這個“圈子”的重要環節,750分的芝麻信用分門檻也成爲槽點。顯然,信用分怎麼用,不僅是個商業問題,賺信用分可以評點“佳人”的理念,顯然有些低俗。在建設信用體系的過程中,諸如支付寶這樣的平臺,集消費數據、金融數據、地址身份數據於一身,“位高權重”,儼然數據堡壘,已經構成市場化徵信中的重要一環。

看過英劇《黑鏡》第三季的人會知道,個人評分的泛濫,信用分的泛用,最終很可能會釀成社會悲劇。借用《黑鏡》的鏡頭,正可以向“圈子”喊話:請讓信用分“高級”些,讓“信用”有信用。

支付寶“圈子”大尺度豔照上線 750分芝麻信用才能進 第2張

白領日記

互聯網創新要有底線意識

平臺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一年來,因爲一系列醫療事件的發酵,百度競價排名觸碰了社會倫理的底線,百度作爲BAT三巨頭之一,也落入了互聯網公司的口碑窪地。儘管人們很難和“百度”說再見,但百度美譽度折損、品牌形象掉價有目共睹。對市場上不少看起來“大而不會倒”的互聯網公司來說,這不失爲一個大教訓。

今日的中國,各大互聯網平臺上已經留滿國人奔忙生活的軌跡,你說它們虛擬,它們卻正是生活本身。打車、吃飯、購物、社交……都離不開互聯網平臺,無縫銜接的場景背後,是消費數據的彙集,也是喜怒哀樂的綜合。廣泛的應用背後,安全問題、隱私問題都已經浮現(750的信用評分實際上就在某種程度暴露了個人的財務情況)。如果支付寶“圈子”的精準推送基於用戶留在支付寶及阿里平臺各種行爲的“大數據”,那麼在社羣劃分的同時或將暴露用戶的行爲習慣。隱私會被看見嗎?生活會被窺探嗎?正成爲這個時代最大的隱憂。

其實,支付寶已經擁有龐大的用戶資源,恰恰因爲它過於強大的用戶黏性,讓社會對它有了更大期待。因此它必須有其應有的社會責任自覺。從這個角度來說,互聯網平臺要有先鋒意識,也要有底線意識,懂得開發新功能,更要懂得履行自身的平臺責任。以用戶爲中心,有所爲有所不爲,方能出色,方能不low。

“你支付寶多少積分?”今天成了很多人的問候語;曬“芝麻積分”也在朋友圈刷屏。從昨天開始,微博、微信朋友圈掀起一陣支付寶的“玩轉圈子”狂歡。

“圈子”是支付寶新上線的一個社交功能。引發網友熱議,並非是新功能的特點和創新,而是“圈子”的發佈規則以及出現的大尺度照片。

支付寶“圈子”大尺度豔照上線 750分芝麻信用才能進 第3張

支付寶圈子上線

支付寶“圈子”上線引爭議

據介紹,這項功能是以大數據精準計算爲基礎,根據用戶的特性,向其推送適合的圈子。大尺度照片出現的區域是在“白領日記”和“校園日記”兩個圈子中。

這兩個圈子,僅限女大學生和女白領用戶發佈狀態,男性用戶只能點贊或打賞,如果想評論,那麼芝麻信用分必須達到750分以上。

圈子動態顯示,除去一些自拍照和生活照外,有女孩則直接發文要徵男友,並附上自拍。此外,還有一些衣着裸露求打賞的女孩,上傳暴露隱私部位或做出挑逗姿勢的大尺度照片,有的所帶文字字眼曖昧。

截至今天下午5點,支付寶頁面顯示,已有近1500萬人看過校園日記圈子,1200萬人看到白領日記圈子,且瀏覽人數還在增長。

支付寶“生活圈”功能的上線,迅速在社交網絡上蔓延,有贊同,更有質疑。

支付寶“圈子”大尺度豔照上線 750分芝麻信用才能進 第4張

校園日記

支付寶:將對色情消息等直接刪除

關於“圈子”內的大尺度照片,支付寶方面作出迴應:在支付寶“圈子”內,對於發佈含有色情、人身攻擊、明顯廣告信息等違規言論的行爲,圈子管理員有權刪除其動態,對賬號做禁言,甚至拉黑賬號處理。

其實,除去這些大尺度照片外,普通用戶更關心的是,支付寶規則的制定是否足夠透明?

750分這個標準是如何制定出來的?

個人的網上數據和信息是否會被平臺濫用和泄露?

基於大數據的社羣劃分是否會有標籤化的傾向?

最終,用戶的生活會不會被其使用的社交平臺操縱或者讓人有被操縱的感覺?

支付寶“圈子”的上線使得更多的問題暴露出來,不少大尺度豔照映入眼球,而支付寶對此的態度是將色情消息和照片等直接刪除。然而這樣就完了嗎?用戶對此衆說紛紜,看來支付寶的功能改進還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