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星秀>

沙蒙個人資料簡介 人物簡介 衍生於莫逆之交 拍攝《上甘嶺》

星秀 閱讀(1.85W)

沙蒙簡介

沙蒙(1907-1964),原名劉尚文,直隸(今河北)玉田人,電影導演。其影片注重現實主義的追求,在環境、氣氛,乃至服裝、道具上,都十分精細講究。中法大學、上海病態術專科學校肄業。1948....

沙蒙個人資料

沙蒙(1907-1964),原名劉尚文,直隸(今河北)玉田人,電影導演。其影片注重現實主義的追求,在環境、氣氛,乃至服裝、道具上,都十分精細講究。中法大學、上海病態術專科學校肄業。1948年後任東北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中國影協第一屆委員、第三屆理事。導演的影片有《趙一曼》、《上饒集中營》,與林杉合作編導《上甘嶺》等。

沙蒙個人資料簡介 人物簡介 衍生於莫逆之交 拍攝《上甘嶺》

沙蒙照片

沙蒙人物簡介

沙蒙(1907-1964)著名電影藝術家。三十年代在上海蔘加左翼文化團體,抗戰後期到延安,任魯藝戲劇系教員兼實驗劇團團長;解放戰爭時任東北文藝工作一團團長,後長期在長影、北影從事導演工作,代表作是影片《上甘嶺》。

沙蒙是法文的音譯,意爲"忍辱負重",原名劉尚文,河北省玉田縣孫各莊鄉劉現莊人,1907年11月2日生於一個農民家庭。早年讀私塾。從師李秉鈞(清朝拔貢)。1919年到北京北師大附小讀書,1922年考入法文高等學校,受"五四"運動的影響,積極投身學生運動。1925年,因參加爲"五卅"運動受害者募捐活動,受到留級處分,便憤然退學。第二年考入中法大學服爾德學院預科,由於時局動盪,只上了一年便輟學了。1929年考入哈爾濱滿綏長途電話局做話務員,東北期間,結識了塞克,在塞克的影響下,逐漸萌發了從事文藝的志向。1933年3月,進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並結識了趙丹、王爲一、徐韜等人,不久即加入了我黨領導的左翼戲劇活動,先後加入過新地劇社、晨曦劇社、獅吼劇社、大地剝社、上海業餘劇人協會等進步戲劇團體;參加過《太平天國》、《羅密歐與朱麗葉》,《大雷雨》等戲的演出,參加過《都市風光》、《夜半歌聲》、《十字街頭》等影片的拍攝。他懂法語和俄語,曾翻譯過高爾基的短篇小說、巴拉希的劇本等。

1938年,沙蒙任第五戰區青年團藝術組教員,在雞公山與學員歐陽儒秋相識,以後成婚。長沙大火時,演劇二隊從長沙撤退,他置個人衣物於不顧,揹着一捆幕布行軍,任勞任怨,不聲不響,大家送他個"駱駝"的雅號。在演劇九隊期間,上面要求隊員集體加入國民黨,沙蒙不願參加,斷然離開演劇隊。

1939年,沙蒙與愛人歐陽儒秋同到重慶北碚陶行之主辦的育才學校任教。1940年,在重慶與周恩來結識。"皖南事變"後,歐陽儒秋僞裝爲新四軍家屬帶着不滿週歲的兒子劉鍾濉先期到達延安,沙蒙則在重慶由上級安排轉去香港。在港期間,他加入了旅港劇人協會,參加了《霧重慶》、《馬門教授》、《北京人》等話劇的演出。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輾轉回到重慶,加入中國藝術劇社。1944年3月,到了久已向住的延安,實現了他的心願。

在延安,他在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作教員,兼任魯藝實驗劇團團長。

1945年9月,沙蒙與田方、舒羣、呂班等率領第八中隊(後改稱東北文藝工作團一團)從延安出發,經千里跋涉,趕到瀋陽,成爲到達東北的首批根據地文藝幹部,在瀋陽、本溪、大連等城市進行宣傳演出,號召民衆組織起來,保衛抗戰勝利成果,粉碎蔣介石的戰爭陰謀,出色地完成了宣傳任務。

1946年,經著名電影演員於藍介紹沙蒙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8年9月,以沙蒙、張平、何文今爲首的東北文工一團140餘人參加東影工作。當時東影實行集體領導,由袁牧之、吳印鹹、田方、陳波兒、沙蒙等11人組成東影管理委員會,沙蒙同時擔任編導主任、導演。他導演的第一部影片是于敏編劇的傳記片《趙一曼》,先後又導演了《上饒集中營》《豐收》。

上甘嶺1956年,沙蒙與林杉合作完成了以抗美援朝戰爭爲題材的故事片《上甘嶺》。這是沙蒙導演的代表作,也是他導演的第四部影片。爲了拍好《上甘嶺》,沙蒙不顧多病的身體,與劇本作者林杉一起,穿起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服裝,跨過鴨綠江,深入到朝鮮前線調查採訪。在朝鮮前線生活了8個月,參觀了上甘嶺地區的所有坑道、山頭,訪問了57位戰士、指揮員,寫下了25萬字的採訪筆記,看了百萬字的有關資料。

《上甘嶺》完成後,沙蒙又與林杉合作,準備創作一部反映江西蘇區革命鬥爭的影片。他到江西蘇區體驗生活時,被許許多多革命先輩英雄事蹟所打動,使他產生了一個強烈願望:用畢生精力在銀幕上表現黨的鬥爭歷史。以沙蒙爲首的"創作研究室"採納林杉的設想,計劃用4部影片表現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幾十年的革命歷程,初步定名爲"中國革命四部曲"。

1957年4月11日至17日,沙蒙參加了第二次全國電影工作者代表大會,並當選爲大會主席團成員和中國電影工作者聯誼會副主席。會議期間,沙蒙和全體同志一起,受到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960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調到北京電影製片廠任導演。1962年,他與人合作導演的最後一部作品是《汾水長流》。

1964年6月26日,沙蒙病逝於北京,時年57歲。

沙蒙一生坎坷,但他追求進步、嚮往光明、愛祖國、愛人民、愛藝術的赤誠之心始終如一。他的崇高品格和敬業精神值得後人學習。

沙蒙衍生於莫逆之交

上甘嶺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黨的女兒》完成於1958年,其由來則緣自該片編劇林杉與曾擬任導演的沙蒙的莫逆之交。堪稱新中國第一代電影編劇的林杉,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曾在晉綏解放區搞過文化戲劇工作,1949年調至中央電影局劇本創作所從事電影創作,先後改編、創作了《呂梁英雄傳》、《劉胡蘭》,雖都搬上銀幕但並不成功。1953年林杉到晉東南農村深入生活,與孫謙合作寫出了反映解放初期農村新面貌的電影文學劇本《豐收》,較之前兩部作品來說,該劇在掌握電影特性等方面有所進步,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保留着配合政治宣傳的因素,基礎並不是很好。然而,已相繼執導拍攝了頗有影響的《趙一曼》、《上饒集中營》的沙蒙,面對導演《豐收》的任務,不僅沒有絲毫挑剔,而且非常樂意並傾注心血,令林杉很受感動。深交之後,林杉深感沙蒙爲人正直厚道,世故不多而童心未泯,身上有河北玉田縣人特有的"燕趙餘風"--一股子倔勁。林杉慶幸得到了一位志趣相投的創作上的合作者,更慶幸獲得了一位可以結爲至交的朋友。在《上甘嶺》劇本脫稿並通過以後,他便向電影局領導鄭重提出,要求調到長影學習電影導演工作。在獲得同意以後,他毅然於1955年秋舉家從北京遷到長春。在幾年相處中,林杉感到沙蒙就是自己學習電影導演的最好老師,此番作出離京前往長影的抉擇,很大程度就是投奔已在心目中贏得敬愛的沙蒙而去。

林杉到長春定居不久,《上甘嶺》的攝製工作就開始了。在新中國電影界已享有聲譽的沙蒙,邀約還屬"無名小子"的林杉一起聯合執導該片,不僅讓他以導演之一的身份進入攝製組,而且一起分鏡頭和選擇演員,還有意識地把部分演員的試鏡頭工作交給林杉,使他能在攝影機旁頗爲神氣地喊了不少聲"開始"、"停"。

同爲劇作主筆,又是影片聯合導演,通過《上甘嶺》的創作實踐,不僅令林杉和沙蒙友情更加篤厚,而且相互發現確實是藝術上的知己,無論在創作思想、審美趣味甚至風格方面都有相似之處,因而萌生了長期合作的共同願望。就在《上甘嶺》拍攝後期,沙蒙向林杉提出:"爲了這個攝製組接着有戲可拍,你最好趕寫一個劇本。"攝製組全體人員一致同意這一建議,熱情的女場記小馮第二天主動帶來一篇小說給大家朗讀,這便是王願堅的《黨費》。沙蒙聽後十分感動,認爲可以改編,鼓勵林杉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於是就有了後來的《黨的女兒》。

對於林杉趕寫出來的劇本,沙蒙看後表示滿意,認爲基礎相當好,爲搬上銀幕提供了廣闊空間,在完成《上甘嶺》的後期製作後,馬不停蹄地進行分鏡頭,並開始物色演員準備投拍。豈料就在林杉輾轉奔波外地中途,反右運動開始,當他從廣東文化界的一位同志口中得知"長影沙蒙被打成右派了",如同五雷轟頂,令他震驚不已。接着廠裏電報催促急返長春,林杉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廠裏,當夜即被責令在次日召開的批判大會上交代檢查。第二天走進會議室,看到沙蒙埋頭坐在前排的一個位子上。林杉怎麼也不能相信像沙蒙這樣的人,一夜之間竟由同志變成了敵人,然而無情而嚴峻的現實就是如此。於是,非但合作拍攝"四部曲"的創作設想由此成爲泡影,就連《黨的女兒》的導演也被令易人,沙蒙因成了右派被撤銷導演資格,改由林農接替。

拍攝《上甘嶺》

凝聚了幾位作者共同心血的電影劇本寫出後,曾以《二十四天》發表於1956年3月號《人民文學》,開拍時正式改名《上甘嶺》。在影片拍攝中,又傾注了導演和演員等攝製人員的辛勤創造,使影片表現出特有的樸素、渾厚、深沉的風格。

上甘嶺對於分鏡頭沙蒙極爲重視並有獨特的方式,他集中主創人員一起參加討論。這項工作整整進行了半個來月,如何突出主角張忠發是集思廣益的重點內容。沙蒙認爲只要這個角色站起來,全片也就基本可以站得住。他與大家一起精心推敲各種戲份增刪方案,反覆琢磨一些關鍵動作、場次與其他陪襯人物關係,如在楊德才捨身炸碉堡高潮戲中,被推到後景的張忠發怎樣才能發揮作用,對朝夕相處的戰士犧牲又怎樣在感情上準確反應等等。爲找到滿意的解決方案,沙蒙煞費苦心,直到報送電影局審查分鏡頭劇本後還在不斷考慮完善,最後確定加強張忠發與楊德才爆破敵人火力點這一動作的聯繫,讓楊德才繼毛四海犧牲後在張忠發機槍掩護下完成任務,最後再借師長眼睛突出張忠發揹着的兩個水壺表達對犧牲戰士的懷念之情,從而使張忠發在全片始終處於主動地位。

在演員的選擇與使用上,由於沙蒙堅持要求演員的氣質和外形必須與角色符合,因而費了不少心思,片中的六個主要演員有三分之一在外景開拍時纔到齊。其中扮演王蘭的演員竟試了五六位,最後總算確定了第一人選是位北京的話劇演員。但沙蒙到了朝鮮外景地後仔細思量覺得不夠理想,最終換上了劉玉茹,她雖剛從魯迅藝術學院畢業,但有過軍旅生涯,氣質和形象與角色更接近。沙蒙曾慨嘆爲該片找演員"比創作工作本身給人的痛苦還折磨人"。在沙蒙的努力爭取下,不僅扮演張忠發、指導員的高保成、徐林格等主要演員分別來自部隊話劇團,有豐富的部隊生活經驗,而且一排長和全連戰士都聘請志願軍戰士擔任,整個劇組100多人中60%以上是軍人。

劇組還特意邀約曾堅守陣地的特等戰鬥英雄趙毛臣出任軍事顧問,帶領演員到上甘嶺現場參觀體驗,平時生活中演員也都按角色互稱、相處,甚至連出外景也按身份分配住處,因而演員們普遍入戲都比較快,表演起來也真實、生動。

《上甘嶺》攝製完成後曾送中南海放映,毛主席看後高興地稱許,這可是一部中國的影片啊!沙蒙得知後非常激動,連聲說:"這是最高的獎賞!"

上饒集中營

上饒集中營劇照導演:沙蒙

主演:湯化達江俊

品質:DVD

字幕:中、英文

音頻格式:杜比數碼音效

1941年1月,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爆發後,一千多名被俘的新四軍將士和愛國志士被關押在上饒集中營。敵人用誘騙、酷刑都未能迫使他們悔過自新。十六歲的女戰士施玢慘遭敵人輪姦致殘,但始終不向敵人低頭,在受盡折磨的情況下,還幫助一位國小教員堅強起來,使她由最初的恐懼到最終的寧死不屈,敵人讓她陪綁,她親眼見敵人將施玢捆着石頭推入山谷深潭,她也隨同施玢一起跳進山崖;趙宏對黨赤膽忠心,毫不動搖,敵人的陰謀又破產了。轉年5月,日寇進逼金華時,"犯人們"在轉移的途中,在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舉行赤石暴動,並獲得成功。

沙蒙藝術研討會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