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星秀>

王心剛個人資料簡介 人物簡介 個人履歷 演藝之路

星秀 閱讀(1.69W)

王心剛簡介

王心剛,男,1932年1月1日出生於遼寧大連人,電影表演藝術家 ,國家一級演員。1956年,參加故事片《寂靜的山林》的拍攝,飾男主角馮廣發,開始電影演藝生涯 ;1962年,被國家文化部評選爲"新....

王心剛個人資料

王心剛,男,1932年1月1日出生於遼寧大連人,電影表演藝術家 ,國家一級演員。

1956年,參加故事片《寂靜的山林》的拍攝,飾男主角馮廣發,開始電影演藝生涯 ;1962年,被國家文化部評選爲"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 ;1982年,在《知音》影片中成功塑造了蔡鍔的形象,榮獲第5屆大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1990年,與菲利浦·博薩斯合作導演影片《白求恩--一個英雄的成長》 ,該片榮獲全國優秀影片獎特別獎;1991年,王心剛被載入《中國電影電視藝術家辭典》 ;1995年12月,獲爲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週年和中國電影誕生90週年而特設的"中國電影世紀獎",同年當選爲"中華影星" ;2005年,獲國家人事部和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頒發"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 ,同年獲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2006年,與翟俊傑導演合作,出演了爲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而拍攝的獻禮電影《我的長征》;2009年,獲第十二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終身成就獎;2012年,獲得亞洲演藝名人"中國電影終身成就大獎" ; 2014年,獲得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

王心剛個人資料簡介 人物簡介 個人履歷 演藝之路

王心剛照片

王心剛人物簡介

王心剛是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曾參演過多部影視劇的拍攝,在《知音》影片中成功塑造了蔡鍔的形象,榮獲1982年第五屆《大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同時有同名天津畫家王心剛,其作品《太行魂》獲得建軍八十週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銅獎。

王心剛 ,1932年1月生。1950年9月入伍。1973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入伍後爲瀋陽軍區軍工局文工團演員,1951年9月,任東北軍區文工團演員,1958年1月,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1975年12月,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1988年9月,確認爲國家一級演員。

王心剛個人履歷

1989年2月,經總政治部批准按副軍職待遇。1993年7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94年8月退休。曾在話劇《李闖王》、《冷戰》、《三個戰友》中分別飾演主角。

在《寂靜山林》、《牧人之子》、《永不消逝的電波》、《海鷹》、《勐壠沙》、《紅色娘子軍》、《哥倆好》、《野火春風斗古城》、《祕密圖紙》、《偵察兵》、《南海長城》、《大河奔流》、《傷逝》、《知音》等25部影片飾演主要或重要角色。

1987年任中、加合拍影片《白求恩》中方導演,該片榮獲1990年全國優秀影片獎特別獎。曾3次被聘爲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是"文化大革命"前經文化部批准的22位大明星之一。

1989年被評爲建國四十年十大影星之一。

1991年被載入《中國電影電視藝術家辭典》。

現任影協主席團委員、表演學會常務理事。

演藝之路

如今,年紀大點兒的影迷都能回憶起當年我國廣爲流傳的一句話,叫做“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海鷹》裏的張敏、《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楊曉冬、《紅色娘子軍》裏的洪常青……王心剛塑造的衆多銀幕英雄給廣大觀衆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美好印象。

意外出爐

英俊小生意外出爐1962年,王心剛被國家文化部評選爲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之一,在1995年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週年、中國電影誕生90週年時,又當選爲國家文化部評選的126名“中華影星”之一。然而,這位觀衆心中的“英俊小生”和“青春偶像”,從藝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登上大銀幕之前,他只不過是一個不知名的話劇演員。

1949年,17歲的王心剛應徵入伍,進入東北軍工局文工團(後改爲抗敵話劇團),成爲一名話劇演員。儘管經常隨文工團下基層,排演新話劇,但他僅在一些劇中扮演配角。然而,幸運之神終於在7年後光顧了這個默默無聞、不苟言笑的年輕人。

1956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副導演廣佈道爾基來到抗敵話劇團,爲即將開拍的反特故事片《寂靜的山林》挑選男主角。王心剛出衆的相貌和特有的軍人氣質,讓廣佈道爾基一眼看中了他。在劇組,王心剛運用幾年來的話劇表演經驗,連闖小品測試、角色分析和試鏡三關,主創人員也非常認同他的銀幕造型。

廣爲人知

初上銀幕便擔當主角,王心剛把壓力變成動力,潛心研究角色,在導演的指導下,逐漸熟悉了電影的拍攝流程,短短几個月,便顯露出獨特的表演才能。他塑造的偵察員史永光氣質、形象俱佳,同時又有着公安人員內在的敏銳、機智以及許多人性化的東西,顯得真實可信,令人過目不忘。該片公映後,“英俊小生”王心剛從此而廣爲人知。

不用臺詞的愛情戲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週年,八一電影製片廠精心拍攝了彩色獻禮影片《海鷹》,該片導演嚴寄洲不僅使剛調入該廠不久的王心剛步入了其電影生涯的巔峯階段,而且挖掘出一對俊男靚女式的“銀幕最佳搭檔”——王心剛和王曉棠。

嚴寄洲回憶起當年的拍攝時說:“扮演艦長張敏的王心剛,創作態度非常嚴謹認真。我記得他體驗生活時,不僅和魚雷快艇的艇長同吃同住,細心地觀察和揣摩生活原型的一舉一動,甚至可以代替艇長駕駛。”

1962年,嚴寄洲執導《哥倆好》,張良、張勇手分任男一號、男二號,片中的指導員是一個不太重要的角色,嚴寄洲希望王心剛來演。當時已經是大明星的王心剛二話不說,認真地出外景,令嚴寄洲非常感動。第二年,嚴寄洲籌拍《野火春風斗古城》時,第三次邀請王心剛出演。

嚴寄洲說:“在《野火春風斗古城》的原小說中,楊曉冬是‘一號’角色,改編成電影后,突出了銀環,楊曉冬由一個衝在前面的英雄變成了隱蔽的英雄,戲也減了,但王心剛依然盡職盡責,特別是他對人物的詮釋非常到位。那會兒,大家都談‘愛’色變,我不敢在電影中直接描寫銀環和楊曉冬的愛情,我跟王心剛講清楚:銀環和楊曉冬是互相喜歡、愛慕的,有這麼一條‘線’,但沒有臺詞、沒有戲,你要通過人物的眼神和內心活動讓觀衆感覺到他們之間的感情。事實證明,王心剛演得很好!”

背後艱辛

“偶像”的背後是艱辛

起點高、成名早、外在條件優越、塑造的角色深入人心……王心剛在當年的走紅程度和號召力絕不亞於現在的任何一位“天王”、“巨星”。然而,這一切並沒有使王心剛變得孤芳自賞,他一直在實踐中摸索表演經驗,探求電影藝術的規律,併爲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代價。

王心剛在電影《紅色娘子軍》中扮演黨代表洪常青時,爲了更深入地瞭解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翻閱了大量有關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書籍,並深入到海南島“老蘇區”體驗生活,努力摒棄身上固有的“書生氣”,表現出人物性格中粗獷的一面。

決意遠離公衆視線

1981年,王心剛憑藉扮演電影《知音》中的愛國將領蔡鍔一角,獲得了第五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這之後,他便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直至近年來徹底遠離了演藝界。

曾和王心剛合作的同事、老友,都認爲生活中的他性格內向、不事張揚,辦事謙虛而又極其認真,與他塑造的那些風流倜儻、熠熠生輝的銀幕形象,簡直判若兩人。

曾與王心剛合作過4次的著名導演嚴寄洲說:“他平時就是個不顯眼的人,不怎麼愛說話,也不嘻嘻哈哈的,沒事的時候就看劇本看書,做人老老實實,特別不喜歡在大庭廣衆之下表現自己。”

與王心剛一起主演過《祕密圖紙》的師偉說:“我只合作過一次,此外沒什麼接觸,他不常在廠裏出現,性格很內向,不太愛說話。”

老演員裏坡性格爽直,曾和王心剛一起出演過《海鷹》,並做過多年鄰居。他說現在最希望的就是王心剛有空兒能多與老合作者們見見面、敘敘舊。

作爲最知心、最要好的朋友,張勇手最理解王心剛:“心剛爲人低調,可能是他的缺點,但辯證地看,這也是他的優點,不想張羅、不愛出頭、不留戀名利,畢竟不是什麼人都能做到的。”

古稀之年的王心剛曾真誠地表示:“我這個人太普通了,實在是沒什麼可寫的,只不過借了那些好影片的光,所以才讓大家到現在還記得我的名字。”他一再說,希望媒體多報道一些幕後英雄和創作集體,而不是他這個人。

1987年拍完《蘇祿國王與中國皇帝》之後,因爲身體原因,王心剛決定息影,息影后,他從不參加公開活動,所以不僅觀衆見到王心剛不容易,其他老藝術家見到他也難。

王心剛這些年到哪去了呢?曾有報道說他去了美國,他告訴記者:當時去美國是因爲我兒子在那,我和老伴去幫他照顧了一段孩子,早就回來了,兒子現在也回國了。這兩年,我回老家去了,葉落歸根,我回家鄉大連(王心剛1932年元旦生於大連)定居了,現在每年一半的時間在大連住,一半時間在北京,因爲孩子們都在北京。每天在海邊曬着,你看我都曬黑了。

他爲什麼堅持不公開亮相呢?王心剛說:當年息影是因爲自己的年齡、身體都不適合繼續做演員了,既然我的身份不是演員了,我不應該出來面對觀衆,而我也願意做個普通的老頭。

但也有些老藝術家不演戲了,還在做着與電影有關的幕後工作。王心剛說:“我這個人是要做就做好,要不就不做,我一直都在做演員,再做其他工作,我怕自己做不好,乾脆就什麼都不做了。哎,借了那些好影片的光,讓大家到現在還記得我,但這麼多年,我沒再爲大家做什麼,慚愧呀!”

見到多年未見的老朋友、老藝術家,王心剛感慨地告訴記者:“我都好多年沒見到了。你看,於藍大姐85歲了,秦怡大姐84歲了,我都73歲了,時間過得真快,她們轉眼之間都成了耄耋老人了。那邊那個老太太(指葉英)是我妻子的學姐,當年我去她們學校時見過她,那是1958年,快50年前的事了,當時我妻子23歲,我26歲,我那時還沒結婚,現在一轉眼已經半個世紀過去了,好多人都不在了,有的人孩子都不在了。”記者知道王心剛說的孩子不在了,是指剛剛經歷喪子之痛的於洋,因爲他特意走過去跟於洋握手說:都聽說了,你一定要保重!於洋剛說:沒事,都過去了。輕描淡寫的言語之間包含着人生的悲痛與無奈。

王心剛說:估計以後我要見面到醫院裏見更容易。我今年5月到301醫院去看胳膊,醫生告訴我田華3月在那裏住過院,我跟龐學勤聊天,我的一個孫子跟他孫子一樣大,都是4歲,當年我還是小夥,現在一轉眼孫子都這麼大了,不服老不行呀!

半個世紀過去了,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王心剛說:“那時我一個月40元錢工資,拍戲到半夜不吃飯,纔有4角錢補助。但人活着光有錢是不夠的,現在的演員收入雖然高了,卻少了很多我那時候的幸福。”王心剛回憶說:“那時候拍戲要體驗生活,演漁民要跟漁民一起生活,演海軍跟海軍一起吃住。在劇組,大家也一起吃住,一起勞動,修道具、搭佈景,我跟着一樣擡木頭、搭架子,全劇組同心協力就是爲了把電影拍好,那時在物質上我很貧瘠,但在精神上卻很富足。”

王心剛現在過的是普通老人的生活。他說:“我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都沒當演員,不是我不讓他們當,是他們自己沒興趣,他們都從事IT行業,現在他們每人又都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他們都回家時,我家是個熱鬧的大家庭,現在保健、健身對我是最重要的,我每天游泳一千米,閒暇時間,就陪孫子,看書、聽音樂。”

王心剛說:“過去我當演員時,工作很認真,事業在我心裏最得要,不演戲了,老伴與家人最重要。”與王心剛感情深厚的妻子楊紹採原來也是部隊的演員,在電影《突破烏江》中曾扮演紅軍衛生員。與王心剛結婚後,爲全力支持丈夫,她主動放棄了自己的事業,“文革”中,楊紹採因受刺激得了重病,王心剛爲妻子四處尋醫,最終使妻子逐漸恢復了健康

對於現在平淡的生活,王心剛完全適應。雖然是少將軍銜,享受副軍級待遇,但王心剛一直把自己當普通人,他一直不願做官,當年他服從上級調動不得不但任了八一廠的業務副廠長,被迫從集體宿舍搬進了高幹樓,但他享受不慣特權,退休前專門配備的專車他很少用,除了開會,他就願意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

最近,息影近20年後的王心剛在新片《我的長征》中再度亮相。現在已70多歲的他,仍然能參加拍攝工作,他總結自己“不老”的祕訣就是加強鍛鍊。

“堅持了幾十年的鍛鍊,而且不同時期的鍛鍊方式都不同。年輕的時候,長跑增加體能,舉啞鈴、練雙槓鍛鍊體形,幾乎是我每天的必修課。”

年齡大了以後,王心剛則根據扮演角色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健身活動。“文革”後期重拍《南海長城》時,已經40多歲的他,爲了演好不到30歲、健壯威猛的小夥子區英才這個角色,幾乎每天都在健身器材上鍛鍊。經過兩個月的苦練,電影開拍時,他儼然已是一個“海南島民兵”了。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息影后的王心剛,仍然對體能和體形的鍛鍊很重視,作爲一個出生在海邊的大連人,他對海有着特殊的感情,“從小就非常喜歡游泳,定居大連後,游泳就成了我的最愛。”他說:“游泳是一項全身運動,在衆多健身活動中,是能同時鍛鍊體能和體形的運動項目之一,因此我幾乎堅持天天游泳,尤其是夏季,在風光旖旎的海濱踏波踩浪、沐浴陽光,十分愜意,身心都有一種舒暢的感覺。”

除了游泳外,生性好靜的王心剛,平時最大的樂趣是一個人靜靜地看看書、聽聽音樂,曾與他合作過4次的著名導演嚴寄洲常說:“他平時就是這樣的人,沒事的時候就看劇本、看書,最不願意在大庭廣衆之下表現自己。”王心剛則風趣地說:“人心靜,少生病,養精益神,能增壽!”

影視作品

1958《破除迷信》

《寂靜山林》飾馮廣發

《牧人之子》飾德力格爾

《海鷹》飾張敏上尉

《勐壠沙》飾江洪

《紅色娘子軍》飾洪常青

《哥倆好》飾指導員

《野火春風斗古城》飾楊曉冬

《祕密圖紙》飾陳參謀

《偵察兵》飾偵查處長郭銳

《南海長城》飾區英才

《大河奔流》飾秦縣長

《傷逝》飾涓生

《知音》飾蔡鍔

《綠海天涯》飾南林

《烈火中永生》飾 劉思揚

《我的長征》飾老年王瑞

《永不消失的電波》飾姚葦

銀幕上的第一軍人

他的表演以樸素自然,又富有激情見長,善於在性格上刻畫,細膩而不顯雕琢痕跡,質樸中顯其藝術功力。

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看電影便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回想起來,那時印象最深的是影片《偵察兵》,英俊瀟灑的王心剛飾演的解放軍偵察連連長用雪白的手套往敵軍炮口上一抹,蔑視地瞥着敵軍團長,拖着長腔:“你們的炮是怎麼保養的?”那動作、那神態、那聲調用現在時尚追星族的話說絕對是“帥呆了,酷斃了。”從那時候起,我幼小的童心對王心剛飾演的電影人物就刻下了深深的印象。這部《偵察兵》,我前前後後看了六七遍。

在隨後的歲月裏,無論是電影《紅色娘子軍》中的洪長青,還是電影《海鷹》中的人民海軍魚雷艇中隊長,以及電影《祕密圖紙》中的解放軍偵察參謀等等,王心剛飾演的一系列正面電影英雄人物給我、給一代中國觀衆留下了難忘的藝術形象。

騎車上班的高幹

王心剛屬於軍內文職,所以他肩膀上扛的是文職少將軍銜,陸軍領花,加上一串麥穗,其待遇是副軍級。

不願做官的他在“文革”後期,是服從上級的調動才擔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業務副廠長的。同時他也被迫從製片廠的集體宿舍搬進了北京白廣路一號的部隊高幹住宅樓。可他不想享受這些特權,就是專門爲他配備的專車他也很少用。除了開會之外,他每天都要騎自行車上下班,連與他做了十幾年老鄰居的著名演員裏坡都說:“王心剛不是當官兒的料。”   

他是部隊演員,對軍人形象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寂靜的山林》、《海鷹》、《紅色娘子軍》、《哥倆好》、《野火春風斗古城》、《祕密圖紙》、《偵察兵》、《南海長城》、《知音》……他塑造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角色。雖然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他退出了影壇,但人們仍記着這個兵味十足的電影表演藝術家、今年77歲的王心剛有着東北人特有的強壯骨骼、高大身材和堂堂相貌,最讓人欽佩的是,他生活低調,不拍廣告,不拋頭露面,所以十多年裏,人們難得了解他的故事。4月下旬,記者經多方採訪,對王心剛有了全新的瞭解。當記者說起那些記憶深處的老電影,王心剛謙虛起來:“我是個很普通的人,有什麼可寫的,我其實是借了那些好影片的光,所以才讓大家到現在還記得我。”

王心剛對記者說,如今,在他的心中,老伴與兒子都佔有重要的位置。與王心剛朝夕相伴、情感深厚的妻子楊紹採原是38軍文工團演員,1961年在八一廠的《突破烏江》中扮演了紅軍衛生員。與王心剛結婚後,爲全力支持丈夫的事業,她主動放棄了自己的演藝天空。在“文革”中,楊紹採因受強烈刺激而重病臥牀。王心剛默默地承擔着這不幸的災難,用愛心去爲妻子四下尋醫治療,並最終使妻子逐漸地恢復了健康。

昔日“英俊軍人”王心剛,如今已經是滿頭白髮,但他和妻子爲了照顧遠在美國學習工作的愛子,開始經常奔波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大部分時間與兒孫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人物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