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育兒經驗>

爲什麼說獎勵孩子“誇”比“給”管用

育兒經驗 閱讀(1.81W)

中國媽媽:習慣物質獎勵

爲什麼說獎勵孩子“誇”比“給”管用

楊女士的女兒寧寧今年4歲,最近,寧寧不管幹什麼都要獎勵。寫字、畫畫、自己刷牙、疊被子,幫着擺擺碗筷什麼的,都得以給錢、買玩具、買零食的方式給予物質獎勵才行。原因就是因爲她爸爸太忙,一回來就買這買那給寧寧“補償”鬧的,而寧寧呢,也是越大越知道了錢的“好處”。這樣做,總有一天會把寧寧慣壞的。

美國媽媽:多種獎勵並行

凱希女士的兒子布賴恩今年6歲。前段時間,布賴恩的老師告訴凱希,說布賴恩在班裏不愛讀書,也不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問其原因,布賴恩說,他不好意思當着全班同學的面回答問題或者大聲朗讀,他怕答錯或讀錯了被別人笑話。

爲了鼓勵布賴恩克服心理障礙,媽媽給他特製了一張日曆表,如果他當天在課堂上大聲朗讀或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就可以得到1顆星。如果一個星期他能得到3顆星,就可以在週末時得到獎勵,到商店去買他喜歡的文具或玩具。如果一個星期得了5顆星,他就可以得到最高獎勵,在週末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如看電影、到餐館吃飯、打球、去遊樂園,全家人都得服從。此外,他還可以晚半個小時上牀睡覺,多玩一會兒電子遊戲。

事實證明,這樣的獎勵很有效,幾個星期後,布賴恩變得自信多了。

專家點評:“誇”比“給”管用

專家指出:一般來說,深受小朋友歡迎的獎勵有精神獎勵、情感獎勵、活動獎勵和物質獎勵等。精神獎勵包括對孩子成長表示鼓勵、肯定、滿意、讚歎、尊重、佩服和欣賞等;情感獎勵包括微笑、擁抱、拍肩、關注、撫摸、鼓掌、眨眼等;活動獎勵包括與媽媽一起去公園、一起玩,聽大人講故事,跟小朋友一起做遊戲等;物質獎勵包括買冰淇淋、球、書、雜誌,特別的零食、玩具、服裝等。

有的父母認爲獎勵就是給孩子買他想要的東西,給孩子的獎勵越多,就越會讓他們延續好的行爲習慣。其實,這些想法都是片面的。心理學家多年的觀察發現,孩子更看重精神上的獎勵,年齡越大的孩子越是這樣。過多的獎勵會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得到獎勵的東西上去,而不是出現父母希望的行爲。所以,獎勵要多樣化,同時,孩子越大,父母越要注重情感和精神獎勵,一定要儘量避免把獎勵侷限於“物質”領域,少用“討價還價”的形式進行。

比較中國父母,美國父母很喜歡口頭鼓勵孩子,“你做得真好!”“太棒了!”“你真聰明!”這類表揚孩子的話常常掛在父母的嘴邊。但專家認爲,雖然父母的口頭鼓勵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如果再加上其他方式的獎勵就會更有效。這些獎勵可以是物質的,比如買新玩具、買新球鞋;也可以是一些孩子們喜歡的活動,如玩電子遊戲、和同學一起看電影、到公園遊玩或打球;還可以是讓孩子享有一些平時享受不到的權利,如決定全家週末的活動、選擇到哪家餐館吃飯、請小朋友到家裏來玩等。

採用多種獎勵方式,從長遠來講能夠更好地達到鼓勵孩子的目的。而給孩子主導權,讓他們選擇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