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育兒經驗>

孩子有才能,爸爸媽媽要這樣培養

育兒經驗 閱讀(1.4W)

教育孩子不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現在去網上一搜,或者去書店一翻,總是會有着各式各樣的教育方法,在這麼多的教育方法之中,總是會有一個方法是適合你的孩子的,不過,怎麼把書本上的方法運動到實際生活中去,是大部分的家長夢寐以求的“祕訣”。

孩子有才能,爸爸媽媽要這樣培養

培養孩子不但要注重孩子智商的培養,我們還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非智力因素是指不受智力影響的行爲、習慣、性格、品德、心理等。

根據相關的研究發現,孩子在3歲以前是不是受到過系統的非智力因素培養,對於孩子以後的智力開發和今後健全人格的形成都是有着很大的影響的,如果孩子在三歲的時候形成了一些"不良模式"的話,那麼以後是非常難改回來的,所以說,家庭被叫做“創造人類健康人格的工廠”。

要想孩子才能突出,爸爸媽媽要掌握一定的培養方法。接下來我們就用孩子學琴來舉例子吧。如果在家裏,媽媽一天到晚地催“練琴!”“練琴!”,可是孩子對於學琴一點興趣都沒有,或者裝作沒聽見的話,那麼媽媽喊破嗓子也沒有用。

所以說,在家裏面創造練琴的氣氛才能夠讓孩子主動去練琴。媽媽如果每天都催着孩子去練琴的話,孩子會認爲每天都是這一套,心裏會很不情願。媽媽越說“練琴!練琴!”孩子就越不想去練琴,在練琴的時候也非常不專心。

所以爸爸媽媽要記住這樣一句話:沒有訓練次數是培養不出能力來的。比方說想讓孩子適應寒冷,就要帶着孩子去寒冷的地方住着,住一個月不成。住上一年、二年、三年,這樣子身體就會適應寒冷的天氣了。

爲了進行反覆練習,就一定要創造條件,讓孩子主動練習,而不是當做一項任務來完成。要是你想要讓孩子練小提琴,最好的方法就是媽媽每天讓孩子多聽幾遍準備讓他練習的樂曲。

聰明的媽媽可以把孩子要練習的曲子放到MP3裏面,然後一直重複播放。如此一來,無論孩子在家裏面幹什麼,孩子都會自然而然地聽進去。在孩子不斷聽的過程中,曲子就會滲透到兒童的腦子裏。孩子有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這個旋律。

經過這樣練習後,然後把孩子帶到練習的班裏面,讓孩子看別的小朋友練習時候的樣子。如果孩子已經滿三歲的話,媽媽可以用孩子用的小提琴,擺好相應的樣子,然後給孩子拉一首短的曲子就可以了。媽媽在學會拉這一首曲子以前,可以先讓孩子聽MP3。

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了,孩子的心理會產生變化:“別的小朋友可以把曲子拉得很好,那首曲子自己也記住了。我肯定也行,不能只讓媽媽一個人拉”

因此,孩子就會想要拉小提琴,孩子在媽媽拉小提琴的時候,會想要伸手去拿。這時候,媽媽的目的就算達到了。練習小提琴的靈感,即接受小提琴的能力,就已經開始出現了。

媽媽問:

“你想要拉一些小提琴嗎?”

“是的。”

“那媽媽請個老師來教你拉小提琴吧”

“嗯。”

如此一來,孩子就會自己想要主動地去學拉小提琴,孩子對於小提琴的興趣也會越來越多,如果孩子沒有主動學習的願望,爸爸媽媽一直硬逼着孩子去練的話,是完全沒有效果的,可能還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