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情感生活>

看南方媳婦是如何擺平北方婆婆的

情感生活 閱讀(1.64W)

看南方媳婦是如何擺平北方婆婆的,南方婆婆和北方婆婆說到底,所有的差異皆源自地域之差,中國960萬平方公里不是一個小數目,氣候各異,土壤各異,作物各異,植被各異,導致了“人”也大有不同,下面是看南方媳婦是如何擺平北方婆婆的。

看南方媳婦是如何擺平北方婆婆的1

說實話,戀愛後第一次陪老公回陝西見未來的婆婆時,一路上我的腦子裏都七上八下。聽朋友們說,在那裏,吃飯都不準女人上桌,而且重男輕女。

幸好,這一切都是我的庸人自擾。見到婆婆第一眼,這個慈眉善目的老人就用她粗糙但卻溫暖的大手拉住我的手,她說:閨女,到這兒就是到家了。這句話頓時讓我忐忑不安的心踏實了下來。

老公教過我,婆婆是個勤快人,到了家裏一定記得幫婆婆下廚打雜手,雖然我在家裏是幺女兒,很少做家務,但是眼見未來婆婆這麼慈祥,當然更爲了討未來婆婆開心,我當即捲起袖子,在廚房裏幫婆婆做起了家務。

土竈臺、大鐵鍋,婆婆家煙熏火燎的廚房條件,自然不能和我在重慶家裏同日而語,不熟悉環境的我更犯了不少低級錯誤,但是婆婆一句怨言也沒有,她總是樂呵呵地誇我能幹、聰明,是個好閨女。

當晚夜深時分,我正準備挨着婆婆睡下,老人家突然神祕地把我拉到一邊,她有點不好意思地從身後拿出一個面盆,說:好閨女,我們這裏上廁所都在豬圈,你肯定不習慣,這個盆子權當痰盂將就着用吧。我正爲這事兒發愁,但又羞於開口,婆婆的細心體貼不僅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也讓我對婆婆並不寬裕的家境百感交集。那一刻,我就告訴自己,就算婆婆家再苦再難,也要把這份愛堅持下去。

看南方媳婦是如何擺平北方婆婆的
  

當然,一對親切的公婆不可能幫我克服掉所有南北方差異帶來的惶恐和不適,比如飲食習慣上的差別,就成了我必須面對的首要問題。婆婆家的'習慣是每天早上9點左右吃早飯,也就是喝玉米汁;午飯安排在下午3點左右,食物是傳統的北方手擀麪條;晚飯對於他們則屬於可吃可不吃的一頓,即使要吃,也是吃點自家烤的膜就了事。從時間的安排到食物的單一程度上,都和我們完全不同。

勉強堅持了一週,我那習慣了重慶火鍋麻辣鮮香、久違了大米飯的脾胃都快淡出毛病來,左思右想一番,我決定和婆婆攤牌。我先向婆婆解釋了重慶人吃飯的口味習慣,然後婉轉地表示能否讓我下廚做一頓川菜解饞。哪知婆婆一聽比我還激動:好好好!正想幫你改善伙食,可又不知道怎麼做,你拿主意大膽地做吧。

拿了婆婆的令箭,再加上家裏一幫弟弟妹妹幫忙打下手,我在北方的第一次烹飪進行得一帆風順,紅燒雞、回鍋肉這些地道川菜很快一一上桌。公公、婆婆的接受能力讓我大吃一驚,他們邊大快朵頤邊對菜品讚不絕口,一頓飯吃得大家其樂融融。後來我才從老公口裏得知,吃慣了麪食的婆婆,其實並不喜歡吃辣椒和米飯。

公婆第一次來重慶看望我們時,我們的女兒已經5歲了。那時,我們的房子只有一室一廳,五口人住在一起不免擠擠挨挨的,而且,南北方、兩代人,生活習慣、文化層次上的差異確實很大,因此,在這種零距離的接觸中,一些矛盾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來了。但萬幸的是,這些矛盾不但沒有激化,而且,還對我和婆婆的親近起了催化作用。

看南方媳婦是如何擺平北方婆婆的2

首先是生活習慣。

閨蜜是西北人,對於麪食的熱愛那是來自骨子裏的。可是婆婆是南方人,米飯是必不可少的。一頓兩頓也沒什麼,可是長期回家吃不到麪食的閨蜜感覺十分別扭,自己每天上班回家已經很晚,還要帶小寶寶,也沒多少時間自己做,週末偶爾做一點,婆婆還總有話說。

主食不說,日常菜口味也差得挺多。鹹辣是徽菜的特點,而且很喜歡吃鹹貨。閨蜜十分不能理解爲什麼新鮮的禽類和肉都不吃,非要撒上鹽放很長時間纔去吃。她覺得這是十分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可是婆婆卻說老家人一輩子吃鹹菜照樣活到八九十,不吃鹹菜就吃不下飯。

北方天氣寒冷,閨蜜習慣冬天室內的暖氣。可是在中部地區生活了一輩子的婆婆總覺得沒有暖氣挺好,在家多穿點就好。來到家裏第一個冬天就關了暖氣,說是要節省,還說是孩子從小得歷經寒暑,不能太嬌慣!

閨蜜十分無奈,說整個北方的人冬天都待在暖氣房,也沒見開暖氣就是嬌慣了孩子的!歸根結底還是老人家習慣了這個生活方式,加上老年人節儉的個性,於是一個月上千的暖氣肯定是能省則省。婆婆來了一個冬天,閨蜜都開始長凍瘡了!

其次是育兒理念

和老人家的育兒理念不同,在很多家庭都存在。

孩子還在嬰兒期,老人家不肯給孩子用尿不溼,總說孩子要把尿尿。閨蜜說了一遍又一遍,當她和老公不在家的時候,老人家就不會給孩子用尿不溼。

老人家口音很重,普通話不標準,這個也就算了,還特別喜歡教孩子家鄉話,孩子學得倒是非常快,可是普通話一點都不標準,快上幼兒園了,閨蜜非常着急,家鄉話學沒問題,可是隻會說家鄉話不會說普通話,去了幼兒園怎麼和小朋友交流,別人聽不懂啊。

老人家溺愛孩子,對於孩子的要求總是無條件的答應,有時候閨蜜教育孩子還被老人家說,老人家總覺得孩子還小不要太嚴厲。也不讓孩子做力所能力的事情,“我想養兒子,可是婆婆好像在供祖宗!”閨蜜十分無奈地和我說。

其實閨蜜遇到的問題應該是很多家庭都有的。和老人一起住本來就需要很多的磨合,更何況閨蜜和婆婆從小生活在生活習性完全不同的地方。

老人帶娃也犧牲了很多自己的晚年時間,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他們的適應力沒有年輕人好,離開了家鄉離開了熟悉的親朋好友,每天在幾十平的房子裏忙碌着,幾乎沒有自己的生活和時間。

看南方媳婦是如何擺平北方婆婆的 第2張
  

家人相處最需要的就是互相理解和良好的溝通。

關於飲食,閨蜜剛開始非常不習慣,也不好意思對婆婆直說,一直忍着。自己難受也難免會帶出情緒。家裏關係也曾一度緊張。

後來閨蜜和先生商量了一下,決定還是直接和婆婆說明白,說自己完全不能吃辣,主食也吃不了清粥鹹菜,自己每個週末在家做點麪條和饅頭包子之類的麪食,冷凍起來作爲自己一週的主食。說開了反而很簡單,婆婆甚至還跟着閨蜜一起學做麪食。“我婆婆現在饅頭做得都比我做得好吃了!”閨蜜很開心地說。暖氣也在第二年的冬天長期開了。

其實很多事情都沒什麼大不了,說開了就沒事了。如果都不說長期積累,小事情最後發酵成爲大事情,再次爆發的`話非常影響家庭關係。

關於孩子,閨蜜由在家爭論變成科普教育

“家裏婆媳關係如何,先生很重要!”閨蜜感慨地說!因爲母子之間的溝通確實比婆媳溝通要順暢得多。老人家也能聽進去一些。

其實都是覺得爲了孩子好,都對孩子是全心全意的愛,所以老人家雖然很慣着孩子,可是如果意識到自己的行爲可能真的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對他的成長髮育有害,老人家是會改正的。只是說的方式方法需要改進,很多時候可以通過紀錄片,科學片或者其他方式讓老人知道自己育兒方式的錯誤,可能比直接說出來要有效的多。

給老人一些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每年閨蜜都會請年假,自己帶寶寶幾天,讓婆婆可以去旅遊或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長假也都讓婆婆可以回老家去休息幾天,過自己的生活。長期在異地孤獨地帶孩子,確實是非常辛苦的。給婆婆一些調劑的時間,也能讓自己的小家庭完全按照自己的節奏生活幾天,也更能體會老人家獨自帶娃的辛苦。

現代家庭育兒都不容易,雙職工家庭大多都是老人家帶孩子。其實不管南北方,和老一輩的相處都是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