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美文閱讀>

愛要如何接力

美文閱讀 閱讀(1.48W)

愛要如何接力,從相知相愛到走進婚姻的殿堂,每走一步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實屬不易,無論男女都要好好珍惜生活中所遇到值得相愛的那個人,下面一起看看愛要如何接力?

愛要如何接力1

愛情這東西真的說不清也道不明,要的就是心理和精神上的慰藉,互不生厭,在一起越久越感覺舒服,而不是喜新厭舊,到處沾花惹草,最終到分道揚鑣互成陌路人,這樣的結局往往和新婚典禮上執子之手,白頭到老的祝福背道而馳。

愛情是美好的也是最傷人心的,世間萬物都具有兩面性何況愛情呢?因此,無論婚前還是婚後都要用心對待彼此,不敷衍不欺騙,只要能做到婚前婚後一個樣,雙方都彼此真誠相待,就不會彼此傷害,否則會讓一個人的'情感世界變得非常冷漠,甚至遭受重創到結束自己的生命。

愛情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更需無私的愛,心中有愛即便貧困潦倒,只要兩個人都用心愛着對方,即便經歷了千辛萬苦,都會覺得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若沒有了愛,即便擁有金山千座也不會感受到愛情所帶給自己的幸福感。

愛要如何接力
  

愛情、婚姻、家庭都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用心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用心愛,好好過,把每一個平淡如水的日子都過得有滋有味,這需要愛心,更需要耐心,不要輕易指責對方,有事好好商量,要想讓當初的美好祝福都變成現實,就要同心協力克服生活所面臨的一切困難,用心經營好愛情、婚姻、家庭。

轟轟烈烈的愛情終歸都會被日常的柴米油鹽、奶粉、尿不溼等瑣事磨得沒有情趣可言,這就需要用心去經營,多學習相關的情感知識,學會智慧生活,讓情感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世界!

愛要如何接力2

定格不該被遺忘的歲月

85後青年教師餘進文是“圓夢計劃”的創始人。2010年餘進文讀大學時,爺爺去世了。老人去世後,家人四處翻找卻找不到一張像樣的照片。無奈之下,一家人只能把身份證上的照片“P”成遺像。

這成爲餘進文心底埋藏許久的遺憾。

2014年,成爲一名大學輔導員的“小余老師”,帶領學生申報志願服務項目時,腦海中蹦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爲老年人免費拍一張“像樣的照片”。

不少老人年輕時,由於條件所限,結婚時也沒有機會好好拍個照。從黑白到彩色,從簡樸到精緻,時代進步了,他們的青春卻一去不返。餘進文想到,“一張照片或許留不住什麼,但至少能定格那些不該被遺忘的歲月。”

婚紗和攝影器材是團隊一度“最頭痛”的問題。

彼時,恰巧餘進文的老同學在武漢開設的一家婚紗攝影公司,因業務轉型,便把70多套二手婚紗無償捐給了他們。不懂攝影技術,便想辦法讓有經驗的同學課後培訓;活動經費不足,便在當年6月開辦“跳蚤市場”,把閒置的衣物、護膚品、考研資料低價出售……

就這樣,27歲的“小余老師”帶着自己班上的15名同學,組建起了第一屆“圓夢計劃”團隊。

當一個又一個經歷了時光淘瀝的愛情故事真切地出現在自己眼前,參與其中的95後和00後大學生看到了愛情與影視劇、小說,甚至身邊同齡人的經歷不同的.模樣。

“從前家裏窮,結婚時4毛錢一張的照片,都捨不得拍。”任金玉和李珍榮攜手於半個多世紀前。那時,任金玉是一名鐵道兵。幾個月一封的家書,是這對新婚夫妻唯一的交流方式,也成爲任金玉在零下40攝氏度的黑龍江鐵道隊堅持下來的精神動力。

結婚55年來,任金玉和李珍榮一直盼望着能有一張真正的婚紗照。

2023年7月,“圓夢計劃”團隊前往河北省平山縣,爲這兩位老人拍攝婚紗照。鏡頭裏,李珍榮身披紅色婚紗,笑靨如花。任金玉左手挽着妻子,用彎曲的右手對着鏡頭敬起了軍禮。那一刻,時間的齒輪彷彿回到了1968年的春天。

湖北黃梅的趙新國、黎鸞姣夫婦1974年結婚時,兩斤糖果便是全部的彩禮。

2019年暑期實踐時,時任黃梅分隊隊長的張濤一進入趙新國家中,映入眼簾是理療牀、吸氧機、血壓儀、輪椅,和一沓沓記滿黎鸞姣各項身體指標的A4紙。原來,1984年,黎鸞姣因勞累患上類風溼,後來又不幸中風。

瞭解情況後,團隊一行十幾人總想多幹點什麼。道具組整理衣物,攝影組佈景調光,化妝組爲老人潔面修飾,文字組在一旁採訪記錄……看似呈現的只是一套照片,背後大夥足足忙活了一上午。

十幾天后,武漢工程科技學院校辦公室收到了一封從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民政局寄來的感謝信。趙新國在信中專門寫道:“(他們)關懷備至,悉心照顧,擦汗梳頭,使我老伴感動得流淚。”

愛要如何接力 第2張
  

大學生理解了什麼叫“天長地久”

2023年是陳政燃陪“圓夢計劃”走過的第五個年頭。大學畢業後,他依然牽掛着這支隊伍。他說,“圓夢計劃”不僅圓了老年人的夢,也讓年輕的大學生看到了“天長地久的愛情”。

總隊長李立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身邊不少同學對情侶之間的親密關係感到迷茫。

有人急於脫單,便在社交軟件盲目跟風,發佈“表白牆”,後來發現,通過新鮮感維繫的愛情“轉瞬即逝”;有人苦於異地的奔波,在升學就業等人生關頭始終打不破“異地即分手”的“魔咒”;還有人沉醉於偶像劇裏的“愛情雞湯”,動輒花費上萬元替對方埋單,把戀愛視爲投資和炫耀……形形色色的世界中,許多年輕人找不到屬於自己的港灣。

2021年夏天在江西景德鎮看到的一幕,讓實踐隊隊員莊孟月久久不能忘懷。

一位老人年事已高,不能久站。儘管同學們努力壓縮時間,加快進度,老人還是難掩身體的疲憊。莊孟月感覺到,爺爺已經很不舒服。一旁的妻子問道:“你還站得住站不住?”爺爺擺了擺手,笑着說:“放心,我還有力氣跟你拍照。”

莊孟月發現,身邊不少同學對待愛情,“就像打遊戲,永遠期待着闖下一關”。見證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愛情故事,她覺得,有的快樂終歸是短暫的,不妨培養一段“慢一點”的感情,兩個人走得長久,或許纔是“更有意義的幸福”。

當時間的刻度拉長到40年、50年,甚至70年,這羣年輕人看到了“平平淡淡纔是真”,也懂得了“從前車馬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20歲出頭的李洪柱,是大橋底下的第一批輪船司機長。也是在那一年,他和妻子熊三姑一見鍾情,邁入婚姻殿堂。

“我最高興的,就是當年在武漢長江大橋上遇見了她。”李洪柱一邊說着,一邊望向正在化妝的妻子,眼神駐留。

熊三姑換好了婚紗,李洪柱像孩童一般笑着,直呼:“好看,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