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美文閱讀>

紅包什麼意思

美文閱讀 閱讀(2.76W)

紅包什麼意思,紅包就是指包着錢的紅紙包兒,主要用於饋贈或獎勵。傳統的紅包也叫壓歲錢,是過年過節長輩給小孩的,用於鼓勵;紅包也可以是一種禮品,用作饋贈。以下分享紅包什麼意思,一起來聊聊。

紅包什麼意思1

紅包來源

在春節期間由長輩除夕0點後派給晚輩的紅包稱作壓歲錢。壓歲錢又名壓祟錢(“祟”就是不吉利的東西。古人借這個習俗來表達來年不要有任何不吉利的事情發生。)。壓歲錢是漢族的傳統年俗,一般在新年倒計時由長輩將錢裝在紅包內給晚輩。壓歲錢有很好的寓意,通常認爲有辟邪驅鬼,保佑平安。

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每年春節期間有發紅包的習俗,部分地區是已婚者發給未結婚的親友。發紅包的習慣一般只存在於比較親近的親戚朋友之間。也有部分地區,新年發紅包的範圍比較廣泛,例如鄰居家的晚輩、普通交情的同事之間都有可能發紅包,但這種紅包內的金額往往比較小,而紅包大小往往代表吉祥意義如8(發)元、18(要發)元等。

在工業發達地區,春節期間公司都會向所有員工發一封“開工紅包”。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很多人已習慣於用全新印製的紙幣來做紅包,除了比較雅觀外也有寓意去舊迎新,因此每年春節前許多銀行的現鈔提取量就會急劇增大。印鈔廠也會有增印新鈔的壓力。環保專家認爲這一習慣不利於低碳環保。

在異國他鄉,一些與華人有往來的其它族裔朋友,對中國的紅包傳統民族文化也是隨俗例行,民間如此,社區、公司也奉行如儀。除了春節以外,在其他喜慶場合,例如婚禮、新店開張等亦有送紅包的習俗。但是相對於春節送紅包來說,賀禮紅包的金額往往不菲

紅包的傳說

紅包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衆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由家長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紅包什麼意思
  

古代壓歲錢

民間認爲分壓歲錢給孩子,意味着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爲吉。此外,還有一種名副其實的壓歲錢,是由晚輩給老人的。“歲”就是年歲,歲數,壓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關於壓歲錢,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着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着燈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爲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給孩子玩。孩子玩累了就睡着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着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

夫妻倆不敢閤眼,可是他們不知不覺也睡着了。半夜裏“祟”化作一陣陰風吹進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準備好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跑“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着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另有一說源於古代“壓驚”。說是太古時有一種兇獸叫“年”,隔365日後之夜,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則以燃竹響聲驅“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爲“壓驚”

年久日深,便演變爲以貨幣代食物,至宋便有“壓驚錢”。據史載,王韶子南陔,因被壞人揹走,於途中驚呼,才被皇車所救,宋神宗即賜了他“壓驚金犀錢”。以後才發展爲“壓歲錢”。

最早的壓歲錢出現在漢代,當時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些錢並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而是一種佩戴的錢幣形狀的避邪品。這種錢幣形式的佩帶物品最早是在漢代出現的,有的錢幣正面鑄有各種吉祥語,如“千秋萬歲”、“天下太平”、“去殃除兇”等;背面鑄有各種圖案,如龍鳳、龜蛇、雙魚、鬥劍、星斗等。

唐代,宮廷裏春日散錢之風盛行。當時春節是“立春日”,是宮內相互朝拜的日子。《資治通鑑》第二十六卷記載了楊貴妃生子,“玄宗親往視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之事。這說的洗兒錢除了賀喜外,更重要的意義是長輩給新生兒的避邪去魔的護身符。

紅包什麼意思 第2張
  

宋代以後,正月七年級取代立春日,稱爲春節。不少原來屬於立春日的風俗也移到了春節。春日散錢的風俗就演變成爲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是這樣記載壓歲錢的:“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牀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到了明清時,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着賜給孩子。

紅紙包錢

民國以後,則演變爲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其寓意爲“長命百歲”,給已經成年的晚輩壓歲錢,紅紙裏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徵着“財源茂盛”、“一本萬利”。貨幣改爲鈔票後,家長們喜歡選用號碼相聯的新鈔票賜給孩子們,因爲“聯”與“連”諧音,預示着後代“連連發財”、“連連高升”。

近代變遷

1949年

這會兒要是有福氣收着壓歲錢,聽起來倒是挺唬人的——100塊,其實那時候的100塊跟現在的1分差不多,也就能買倆糖球兒吧——連包裝都沒有的那種。

五十年代

紅包

後來幣制改了,壓歲錢於是也就開始五分、一毛地給——還得磕響頭作畢恭畢敬狀纔拿得到呢不過,那也“樂得屁顛兒屁顛兒的”,合作社買小炮兒買零食去一路那錢被死攥在手裏直到捂出汗來,藏來藏去藏丟了的倒黴事也常有,那種痛心跟如今在股市割肉沒什麼兩樣兒。

六十年代

行情見漲,也就兩毛五毛的,錢一到手,眼前就是小人書、小炮兒、大米花兒。

七十年代

拜年磕頭的孩子,收個五塊十塊的壓歲錢不成問題。

八十年代

錢多了,反而不太興給壓歲錢了——平時的零花錢把壓歲錢給比下去了。

紅包什麼意思 第3張
  

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紀

孩子成稀罕物兒了,身不動膀不搖地就能得個成百上千塊——不過擱手裏攥着的少了,有的讓爹媽代管了,有的存銀行了,還有就是上網打遊戲了。大多數家庭的“紅包”基本就是將錢“轉了一圈”,其實最後還是在父母手裏。

紅包發展

春節“壓歲錢”的來歷

長輩給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錢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爲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春節發紅包的風俗源遠流長,它代表着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裏健康吉利。

紅包文化

紅包文化源遠流長。傳說,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裏出來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三下,孩子嚇得哭起來,然後就發燒,講囈語,得病,使孩子變成傻子。人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點亮燈火團坐不睡,稱爲“守祟”。在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爲掌上明珠。

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逼着孩子玩,一直玩到睡下,還放到枕頭邊。半夜裏,祟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出現一道亮光,祟急忙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婦把這事告訴了鄰居,一傳十,十傳百,家喻戶曉,紛紛仿效給孩子壓祟錢,並且承前啓後,繼往開來。

到了明清時,壓祟錢改成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着銅錢給孩子。民國時,則演變爲用紅紙包一百文銅錢,寓義爲“長命百歲”;給已經成年晚輩的壓歲錢,用紅紙包一枚大洋,象徵“一本萬利”。紅包由壓歲(祟)普及爲一種習俗。因爲紅色象徵好運,所以,每逢婚嫁、添丁、新宅、開工、生日等等......皆發紅包。有喜當賀,理所當然。又如給喜娘、道士、僧尼、轎伕、吹鼓手、司機、小姐等人發個紅包,過去叫作“花彩”,今天改名“小費”, 乃回饋他人辛勞,無可非議。

紅包什麼意思 第4張
  

送紅包和收紅包是國人長久以來的傳統習俗。紅包文化原先是出自於中國人禮尚往來的一種正常人際關係,體現和諧相處的友好情結,幾百年來紅包還是以這個意義居多。不過送紅包更爲普遍的意義,一是給晚輩一種關愛,壓歲錢、生日祝願都含有平安吉祥的寓意;二是婚嫁喜慶有喜當賀的禮儀,以及親友初會、相聚互饋祝願的表示。

再一種則是完全出自內心感戴之情的酬謝。而回饋他人辛勞,給喜娘、道士、僧尼、轎伕、吹鼓手、車伕等等的紅包,一般又叫做“花彩”,今天則稱“小費”。應該說紅包文化除了體現中國人注重禮尚往來外,還有受惠不忘施予者,也有不敢忘恩負義的心態。對於該如何處理壓歲錢的問題,有人認爲不應該簡單“充公”,而且想出了很多的處理方式,比方存到銀行、用於買書或者藉機教育孩子理財等等。

應該說,紅包文化除了體現中國人注重禮尚往來外,還有受惠不忘施予者,也有不敢忘恩負義的心態。全球七大洲,凡有華人的地方,紅包文化都存在,並堂而皇之。旅居海外的華人返鄉省親祭祖時,例行都要給親友族人送紅包。由於人有親疏,禮分厚薄,所送出的紅包也就有大、中、小三檔,見什麼人發什麼紅包,這也是紅包文化的一個特徵。

全球七大洲,凡有華人的地方,紅包文化都赫然存在。

派發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根據華人的觀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願和好運帶給他們。紅包裏的錢,只是要讓孩子們開心,其主要意義是在紅紙,因爲它象徵好運。因此,在分派紅包的長輩面前打開紅包,是不禮貌的做法。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在異國他鄉,一些與華人有往來的其它族裔朋友,對華夏的紅包文化也是隨俗例行,民間如此,社區、公司也奉行如儀。

上世紀最後一個龍年春節,時任舊金山市長的布朗,正月七年級與華人共賀新禧時,也給與會民衆派發紅包壓歲錢,把節日氣氛中美文化交融表現得淋漓盡致。

紅包什麼意思 第5張
  

更有甚者,一些銀行、商家在春節期間,從樓宇高處往下撒放紅包,漫天飛舞宛如落英繽紛,街心人衆如潮洶涌,爭先趨之若鶩。人們「衝」的不是那小紅包內微不足道的一美元,求的是能得到紅包圖個吉利,來年招財進寶。

戲曲舞臺於新春演出時,劇中有挨殺、暴斃或披戴孝的角色,戲班老闆要給扮演者送紅包,讓他們拿去煮碗太平面吃,既作補償獎勵又爲除晦消災。此習俗許多劇團仍在例行。就是平日裏劇團在鄉間演出,觀衆給劇中人(其實就是演員)送紅包,也是屢見不鮮。

筆者返鄉到福建長樂縣看戲,劇中演到一書生在法場哭訴冤屈,令觀衆掬一把同情之淚。此時有一位著時裝的觀衆走上臺去,把一個紅包插在這個將要斬首的書生髮髻上。

處於這種情況,臺上演員不受干擾照演照唱,臺下觀衆也不以爲怪還嘖嘖稱讚。大家都明白此乃善舉,既同情冤屈者,又爲演員送去晦氣迎來吉祥。

上世紀四十年代,上海一電影公司拍部新片,劇中有一洋人被槍殺。事後出品人給那位客串洋人的外國朋友送上一個紅包。對方知道紅包就是錢,但不知這錢是什麼錢。當他知道這是消災吉祥錢時不禁哈哈大笑,還說以後有槍斃時再找他。

所有這些不屬於禮儀上的紅包,則寓有消災祛邪、祈求平安吉祥,與惻憫憐恤藉慰精神之意。

紅包什麼意思2

紅包的含義

紅包說通俗一點就包着錢的紅色紙包,又叫“利是封”、“利事封”、“利市封” 。傳統的紅包也叫壓歲錢,是過農曆春節時長輩給小孩兒用紅紙包裹的錢,代表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祝福、鼓勵。

而現在的紅包就不一樣的,什麼需要送禮的地方都可以用紅包(錢)解決,比如結婚的禮金、過年的`壓歲錢等,它已經發展爲一種“萬能”的禮品。現在紅包的類型還有電子紅包。

紅包什麼意思 第6張
  

紅包數字的寓意

我們在發紅包的時候一般會選擇數字寓意吉祥的,下面就爲大家介紹一些:

1.68、16.8、168 代表一路發;

1.78、17.8、178 一起發;

1.88、18.8、188 一直髮發發,表示事業順利,財源廣進;

6.6、6.66、66.6、666 代表“順”,祝賀對方一帆風順;

8.8、8.88、88.8、888 8諧音“發”,發財;

9.9、9.99、99.9、999 9諧音“久”,天長地久,用於祝福友誼、愛情天長地久;

13.14、1314 諧音“一生一世”,常用於情侶間的祝福;

5.20、520 諧音“我愛你”,用於表白或者是情侶間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