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休閒娛樂>綜藝>

侯月秋金定罵城京韻大鼓 獨具魅力腔調令人潸然淚下

綜藝 閱讀(2.39W)

侯月秋金定罵城京韻大鼓 獨具魅力腔調令人潸然淚下

侯月秋在津門曲薈的錄像資料《金定罵城》不時的被京韻大鼓愛好者貼到巴陵微博上推薦給大家,這不@天津江米小棗又給貼了上來並介紹了侯角兒“文革”下放百貨店的一件往事,當天就被轉發五十多次,諸多侯迷發表了發自內心的讚美。@勾大魂野鬼說的最實在;“曲藝這些東西對我來說一般都是陪伴性的,幹別的捎帶腳拿耳朵聽聽,從不坐那看視頻。侯先生這段是個例外,太帥了。離話筒那麼遠看着就跟玩似的就唱了,這一點一般人就來不了。身上,眼神就更別說了。” @淨雲齋介紹侯老和寶華社的友誼還是第一次聽說。 侯月秋是京韻大鼓的女中音,她根據自身的條件揚長避短創出了獨具魅力的侯腔,她的聲腔特色諸多評論有豐富的溢美之詞。有人說侯的唱腔“大部分是林紅玉的遺風”,林、侯都是著名弦師王禎祿的學生,“女鼓王”又大紅在先,本是同根生,相似也正常。還有人說她是“劉+少白”,其實再加上老白也沒錯,“老的在前面走,小的在後面跟”,博採衆長是肯定的。很多朋友把她比作京劇的楊寶森是有道理的,調動衆多的發音方法、技巧來唱情正是侯腔的一大特色。侯氏京韻的另一特色就是她的表情動作簡約傳神。喜歡聽京韻大鼓的朋友總是愛討論演員的刀槍架兒,我一直覺得京韻大鼓演員的身段是唱出來的,而不是做出來的。它不能象京劇程式表演的那麼到位,但是演員的表情、眼神、手勢、身段必須和她的聲、意、氣、力有機的融合在一起,用八個字概括就是舉重若輕、過猶不及。我看她在《金定罵城》裏“淡梳妝香軀端正懸金劍,素征衣酥胸斜扭跨銀龍。桃腮冷帶風塵垢,杏眼含凝俠烈容”的身段,她這個樊金定的畫像是寫意的,點到爲止,意到神到。每次看她的這段錄像我總是在想,聽侯角兒的京韻大鼓是聽在她“講故事”,而有的演員那就是在“唱歌”了。

侯月秋金定罵城京韻大鼓 獨具魅力腔調令人潸然淚下  第2張

她留下的音像資料不多,1979年一段《刺湯勤》,80年津門曲薈的《金定罵城》、《白帝城》,好像《博望坡》、《草橋店》更早些,據傳還有一段《鬧江州》的錄音,我沒聽過。從這些資料看她當時的嗓音、體力、氣力都不行,讓人擔心她能不能把這段頂下來,我只能從它的“字兒、味兒、勁兒”裏體會侯氏京韻的獨到之處,但是難窺全貌。資料介紹侯月秋走紅於1948年在羣英和章翠風輪流攢底,那咱沒趕上。我聽候是“文革”前的這幾年。那時候她在天津市和平區曲藝雜技團曲藝隊攢底,同臺的京韻還有閆秋霞、劉鳳霞、喬風樓,那時候金慧君先生已經退休;梅花大鼓是周文茹,單絃是張伯揚,還有二毓寶、李想容、沈君、孫璽珠、杜鳳蘭等等。攢底的演員是非常不容易的,前不久一次聽曲藝專場到最後的節目上場還有不到十個觀衆,更何況那時候是計時收費,早退場還節省經費呢。

侯月秋金定罵城京韻大鼓 獨具魅力腔調令人潸然淚下  第3張

侯角兒的出場不像有的演員那麼濃妝豔抹、笑容滿面、精神抖擻,而是素面素服,面無表情,她以這種狀態攢底真可以說是藝高人膽大了。其實那時候天津幾個曲藝專場的攢底演員都是身經百戰,都是經過風雨見過世面,都是在異常激烈競爭當中脫穎而出的,所以他們是非常的自信,侯先生更是這樣。那時侯角兒正值中年,有朋友說她當年唱過九落的《趙雲截江》,我沒趕上。她給我的印象是越唱精神越足,就拿這段現存的《刺湯琴》來說,頭落兒八句“呲”了兩處,讓人懷疑她能否把這近30分鐘的段子頂下來。可唱到高潮“這佳人一腔怒氣衝霄漢-----”開始整個刺殺的過程唱的是酣暢感人。@天津江米小棗說:“我聽刺湯勤竟然被嚇着過”。我猜想可能是那句“惡狠狠對着賊心將要刺,呀!猛聽得一聲響當時之間吶嚇壞了嬌娘”,觀衆已經被她帶到戲裏去了,這突然的一“呀”是容易嚇着。記得有一次她的同門師姐桑洪林在“新中央”演《刺湯琴》,唱到此處時觀衆席裏有幾個人不約而同的“呀”了一聲,看來嚇着的不只是“江米小棗”。 我曾向一個喜歡京劇的朋友推薦過侯的《金定罵城》錄像,囑咐他必須耐着性子看完,再見面他跟我說:“從四分之一處開始聽進去了,到高潮時我眼淚都要下來,連着看了兩遍,確實好。”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