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休閒娛樂>影視>

蔡楚生與家庭倫理劇 從《漁光曲》到《新女性》

影視 閱讀(1.03W)

蔡楚生與家庭倫理劇 從《漁光曲》到《新女性》

家庭倫理劇是一種以反映社會倫理、道德問題爲其主要內容的通俗劇,它構成了通俗劇創作的主要形態,或者說,以反映社會道德、倫理爲內容的電視劇,主要採用的是通俗劇的形式。一部分熱播的現實題材家庭倫理劇也存在一些不可迴避的問題與傾向。每個觀衆成天身處“生活”之中,生活的真諦在於“平平淡淡”,而電視劇情節則必須追求“離奇曲折”,否則就難以調動觀衆的欣賞興趣。爲此,導演編劇們人爲製造一些想象之中的浪漫情調、理想生活,不惜絞盡腦汁製造複雜的人際網絡、情感糾葛,於是就出現了將現實浪漫化、將生活理想化、將娛樂淺表化的傾向。嚴格來說,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非常缺乏嚴格的現實主義作品。家庭倫理劇是緊跟時代潮流的審美創造,作爲大衆日常生活中的消費對象,在社會意義層面上,是換取觀衆的心靈滿足和心理快感以及對現實的幻想。觀衆看到的是每部戲都有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和“看上去都很美”的結尾,還可以看到不切實的、美麗而浪漫的生活表象,其實這些都是導演與編劇一廂情願的想象。

蔡楚生與家庭倫理劇 從《漁光曲》到《新女性》  第2張

蔡楚生的代表作是《漁光曲》和《一江春水向東流》(與鄭君裏合導)。這兩部影片都分別創造了三、四十年代國產影片最高上座紀錄。特別是《一江春水向東流》非常典型的體現了他善於動用電影藝術的綜合手段,從觀衆的審美要求和欣賞心理出發,採取對比手法,謳歌真、善、美,鞭韃假、惡、醜的獨特藝術風格。這部史詩式的影片有着遼闊的社會背景,事件紛繁,人物衆多,關係複雜,時間跨度大。但影片脈絡清楚,層次分明,首尾呼應默契,時空轉換不露痕跡。這是蔡楚生嫺熟地運用我國傳統藝術表現技巧所獲得的良好藝術效果。特別是他吸收章回小說及戲曲展開情節的手法,並運用電影蒙太奇手段用交叉和對比相結合的形式,在同一時間下轉換空間,使之情節步步展開,直至高潮結局。蔡楚生編導的影片深爲中國廣大觀衆所喜愛,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繼《漁光曲》之後,蔡楚生又導演了孫師毅編劇的《新女性》,於1935年2月春節完成上映。劇本故事大體取材於當時自殺而死的電影女演員艾霞的一生。出身於書香門第、受過高等教育的韋明(阮玲玉飾)離家出走,與所愛的人結婚,生下一女。不久,遭遺棄。她到一所私立女中任教師,學校董事王博士看上了她,被她拒絕。王博士辭退韋明,韋明負債累累,女兒又患了肺炎。韋明寫的小說已交出版公司,但無法預支稿費。爲了拯救女兒的生命,她被迫按一個鴇母的擺佈,要去做"一夜的奴隸",誰知接待的人竟是王博士。就在韋明的小說出版之時,韋明因爲承受不了種種折磨而服毒自殺。韋明送進醫院,得以復甦,她喊着:"我要活,我要報復!"懇求醫生拯救她。但她終於離開了人世。孫師毅作詞、聶耳作曲的影片主題歌《新女性歌》,以渾厚有力的曲調,刻畫了新女性的形象:新的女性,是生產的女性大衆;新的女性,是社會的勞工.........

蔡楚生與家庭倫理劇 從《漁光曲》到《新女性》  第3張

蔡楚生(1906—1968),潮陽人,世界上最知名的200位電影藝術家中唯一的中國人。“世界級電影宗師之一”、"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奠基人"、"中國進步電影的先驅者"、中國電影百年曆史影響中國電影十強人物之一(中國電影百年誕辰《人物》雜誌、人民出版社、人物傳記網評),在新中國建立前所拍攝的1300多部電影中,最賣座的4部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漁光曲》、《姊妹花》、《都會的早晨》),除《姊妹花》是其師父鄭正秋所作外,其它三部都出自蔡楚生之手。其執導的《漁光曲》(1935年)是中國第一部在世界上獲獎的電影,該片還被灌成唱片,暢銷達十多萬張,在中國電影史上首開音像產品同時佔領市場的先例。而與鄭君裏編導的具有世界最高水準的《一江春水向東流》(1947年)則更是轟動海內外。法國電影歷史學家喬治·薩杜爾曾在其名著《世界電影史》中,將蔡楚生譽爲中國最傑出的導演。新中國成立後蔡楚生歷任中國電影聯誼會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等職。1968年7月15日被迫害致死。蔡楚生一生走過的是一條現實主義、電影民族化的藝術創造道路。他編導的影片大都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中國的社會矛盾,控訴舊中國的社會、統治階級的腐敗,傾吐人民大衆的心聲,呼喚黎明解放的到來。他導演的影片藝術特色鮮明,故事曲折動人,有頭有尾,人物性格刻劃細膩入微,內涵豐富,從多側面表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倫理道德。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