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星秀>

杜海濱個人資料簡介 簡介 學習經歷 作品

星秀 閱讀(2.82W)

杜海濱簡介

杜海濱,1972年生,中國獨立影像代表人物,200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1999至今拍攝《竇豆》《高樓下面》《人面桃花》《電影童年》《石山》《鐵路沿線》、《傘》和《1428》....

杜海濱個人資料

杜海濱,1972年生,中國獨立影像代表人物,200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1999至今拍攝《竇豆》《高樓下面》《人面桃花》《電影童年》《石山》《鐵路沿線》、《傘》和《1428》等,其中,《鐵路沿線》、《傘》和《1428》都獲得過國際性大獎。

杜海濱個人資料簡介 簡介 學習經歷 作品

杜海濱照片

杜海濱簡介

杜海濱

杜海濱,1972年生於陝西,在寶雞和西安度過少年時代。1996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之前的生活經歷已使他獲得一些社會經驗。三年級的時候,他和同班其他幾個大齡青年組成“道光”電影小組,開始嘗試用一臺家人作爲禮物送給他的Hi-8攝像機拍攝短片和紀錄片。他的第一個作品<竇豆>拍攝了一個青年同鄉在城市裏漂泊不定的生活。畢業前的最後一個寒假,他回寶雞過年,在火車站附近的鐵路邊上,遇到了一羣流浪漢,《鐵路沿線》(2000年)再現了這些人的生活和狀態,因其視野所向,拍攝和製作方式,以及粗礪的美學風格,它成爲DV製作在中國初起時的代表作之一。此後杜海濱的創作顯示出一種同時期其他作者不多見的連續性,他以幾乎每年一部的速度,完成了《高樓下面》(2002),《北京紀事》(劇情短片,2003),《人面桃花》(2005),《電影/童年》(2005),《石山》(2006)。2007年他以《傘》入選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之後又參加了阿姆斯特丹電影節及法國真實電影節。2009年,紀錄片《1428》獲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競賽單元”最佳紀錄片獎。

杜海濱學習經歷

早年杜海濱是一個內向、蔫巴、喜歡畫畫、學習很好的小孩。國中那會兒,是他記憶中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84、85年,剛改革開放,人的思想有一點變化。以前都是比較統一的,那時開始解放,趕時髦,高跟鞋、緊身褲,社會上出現了特別世俗氣的東西。實際上過去是被過度壓抑了,精神上是一下子地斷裂”。

一入國中,他成了一個叛逆、不聽話的小孩,抽菸,打架,交女朋友,“現在看來不算什麼,那時我家裏的壓力非常大,我爸都快被我弄瘋了。整天出去跟人打架,一幫人打,我旁邊有一幫這樣的人,互相效仿。我做了很多我爸認爲的壞事,學習也下來了”。 八年級時,他在叛逆的道路上走得特別遠,“過早看到、經驗了很多東西,血腥的、暴力的、男女情感的種種經歷”。他父親是知識分子,不明白家裏怎麼出了這樣一個孩子。父親不時跟蹤他,還買了一本名爲<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的書來分析他。

杜海濱

九年級時,他的姐姐問他將來做什麼。一句話點醒了他,他決心退出“江湖”,“但有所謂的江湖恩怨,你想收身沒那麼容易,很多人會來找你,有些事還牽涉到你”。

上高中,他迷上了風靡一時的霹靂舞,每天晚上練得很刻苦。跟一個同學組成雙人霹靂舞,參加寶雞市的霹靂舞比賽,得了二等獎,但學業因此耽誤了大半。只有畫畫,他一直沒耽誤。在家裏,他自己有一間獨立的房間,是他的畫室。先學國畫,再轉學油畫。

之後他成了大學聯考專業戶,考了六年才考上。先是考美術學院,接二連三地落榜。期間去廣東打過工,還是心有不甘。1996年年初,他去汕頭打工,從北京轉機,住在北京的朋友家裏,生了病,沒有走成,聽說北京電影學院在招生,於是報名考試,過了。1996年,他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圖片攝影系學習。大學期間看了很多電影,“原來看的是好萊塢電影,也能看,但覺得跟你的生命經驗毫無關係。藝術電影完全不一樣,但缺乏去讀懂的渠道,比如戈達爾的電影,怎麼能這麼拍,很難進入。包括國內陳凱歌、張藝謀的電影,也是跟我當下的生活沒有關係的,都是歷史時期的,隔了幾十年。”

作品

杜海濱作品《傘》

1999年,紀錄片《竇豆》,45分鐘。

2001年,紀錄片《鐵路沿線》,120分鐘。

2002年,紀錄片《高樓下面》,100分鐘。

2003年,劇情短片《北京紀事》,40分鐘。

2005年,紀錄片《人面桃花》98分鐘《電影童年》86分鐘。

2006年,紀錄片《石山》123分鐘。

2007年,紀錄片《傘……》,110分鐘。

2009年,紀錄片《1428》,115分鐘。

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