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星秀>

嚴寄洲個人資料簡介 基本信息 簡介 獎項

星秀 閱讀(2.08W)

嚴寄洲簡介

嚴寄洲 (1917-)導演,江蘇常熟人,1938年赴延安,在抗大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多個部隊藝術團體任演員、導演等。曾任抗大二分校文工團戲劇幹事,八路軍一二O師戰鬥劇社教員、....

嚴寄洲個人資料

嚴寄洲 (1917-)導演,江蘇常熟人,1938年赴延安,在抗大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多個部隊藝術團體任演員、導演等。曾任抗大二分校文工團戲劇幹事,八路軍一二O師戰鬥劇社教員、戲劇股股長,第一野戰軍戰鬥劇社藝術訓練班主任。建國後,歷任西南軍區戰鬥文工團創作室主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影協第二至四屆理事。曾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作爲國務院特殊貢獻獎金的獲得者,他的電影曾獲過金雞獎和百花獎,以及解放軍總政治部和國家文化部頒發的獎項等,並多次被評爲廠裏的先進生產者。

嚴寄洲個人資料簡介 基本信息 簡介 獎項

嚴寄洲照片

嚴寄洲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嚴寄洲

性別: 男

民族: 漢 嚴寄洲

職務: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中國文聯委員 中國電影基金會名譽理事 中國電影家協會名譽理事

生卒年: 1917.8--

國別: 中國

作品

正式發表: 萬水千山 五更寒 海鷹 野火春風斗古城

嚴寄洲簡介

嚴寄洲, 男,1917年8月出生於江蘇常熟。1938年8月赴延安參加抗日軍政大學。1938年12月至1951年6月間曾任演員、戲劇幹事、戲劇教員、戰鬥劇社美術股長、戲劇股長、工作室主任、西南軍區戰鬥文工團創作室主任等職。在此期間曾創作了話劇劇本《槍口對外》並自導自演了《甄家莊戰鬥》(獲七七七文藝獎)、《開荒一日》、《兩兄弟》、《一把銼》、《口袋》、《把敵人擠出去》(合作)、《劉胡蘭》、《九股山上英雄》、《前進!中國青年》、《第二次攻擊》等話劇和秧歌劇。1953年6月調到八一電影製片廠擔任導演。曾任中國文聯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名譽理事、中國電影基金會名譽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嚴寄洲

社教員、戲劇股股長,第一野戰軍戰鬥劇社藝術訓練班主任。建國後,歷任西南軍區戰鬥文工團創作室主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影協第二至四屆理事。

獎項

曾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作爲國務院特殊貢獻獎金的獲得者,他的電影曾獲過金雞獎和百花獎,以及解放軍總政治部和國家文化部頒發的獎項等,並多次被評爲廠裏的先進生產者。

《哥倆好》榮獲《大衆電影》"百花獎"三等獎,《帶兵的人》獲總政治部創作獎,《二泉映月》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2012年9月29日,第21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暨第31屆大衆電影百花獎頒獎典禮在紹興舉行,王爲一獲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作品

導演的故事片數十部,如:《腳印》、《這決不是小事情》、《戰鬥裏成長》、《五更寒》、《英雄虎膽》、《一日千里》、《海鷹》、《赤峯號》、《哥倆好》、《野火春風斗古城》、《獵字99號》、《萬水千山》、《二泉映月》、《三個失蹤的人》、《破霧》、《琵琶魂》、《陳賡蒙難》、《陳賡脫險》、《再生之地》、《柳菲的遺書》、《死亡集中管》、《獵豹出擊》等。他還擔任了電視劇《謝覺哉在蘭州》、《劉少奇在皖東》、《晉中大捷》、《生存空間》的藝術指導,曾與人合作創作了電影文學劇本《野火春風斗古城》、《再生之地》等。 嚴寄洲

嚴寄洲的電影導演作品多達25部,並且大多都在觀衆中產生了重要影響,其作品類型也涉及到正劇、戲劇、驚險等多種樣式。由於嚴寄洲導演的影片的票房收入都非常好,所以在八一電影製片廠被稱爲"不賠錢的導演"。

經歷

中國著名電影導演,1917年生於江蘇常熟。曾導演多部優秀獲獎影片,主要代表作品:《五更寒》、《英雄虎膽》、《哥倆好》、《二泉映月》、《再生之地》等。還創作、改編多部電影文學劇本並獲新時期導演榮譽獎、國務院特殊貢獻獎、抗日戰爭50週年老作家獎、華表獎、終身成就獎、國家有特殊貢獻電影藝術家獎等。 嚴寄洲

他拍出了八一電影製片廠第一部故事片《腳印》又拍出了第一部運用電子音樂的電影,他拍出了令人難忘的《英雄虎膽》,還爲了《再生之地》把12名演員關進監獄半天。在對電影藝術的不斷追求、探索與創新中,嚴寄洲書寫了自己充滿了傳奇色彩的導演人生

--受到非議的《腳印》

1953年,36歲的嚴寄洲從西南軍區戰鬥文工團調到了八一電影製片廠任導演。這個時期的八一廠,還只是能拍紀錄片、軍事教育片和翻譯蘇聯影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教育製片廠。電影"從業"經歷幾乎是零的嚴寄洲,決心做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故事片的"第一人"。他抓住了去雲南體驗生活時邊防巡邏隊在邊境河邊發現了腳印的素材,自己動手編寫劇本並任導演,終於爲八一電影製片廠誕生了第一部故事片《腳印》。

《腳印》人物少,情節簡單,放映時間只有30多分鐘,且只能和新聞、動畫片排在一起放映,但仍然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也遭到了一些同行的非議,他們諷刺說:阿貓、阿狗都能拍電影,連電影ABC都不懂。嚴寄洲毫不在意,他只說了一句話:我已邁進了電影的大門。而後來賀龍的話,卻讓嚴寄洲至今銘記在心。

時隔不久,賀龍同志接見了嚴寄洲,並對他說:你這個電影我看過了,不好,一點藝術都沒有。你要向成蔭同志學習。深知賀老總脾氣的嚴寄洲知道,這雖是直言批評,卻是賀老總的關心和期望。曾和嚴寄洲同爲賀龍1204部隊戲劇教員的北影廠導演成蔭,當時已經拍出了有名的電影《鋼鐵戰士》和《南征北戰》。嚴寄洲記住了賀老總的激勵,決心向成蔭學習,努力拍出好電影。

《戰鬥裏成長》

做導演多年,嚴寄洲有一個多年不變的工作習慣,在電影人中傳爲佳話,那就是每拍攝完一部電影,他都要親自到三家不同的電影院當觀衆,靜聽不同觀衆對他執導影片的真實反映。他說:拍電影就像商店裏賣東西一樣,有好商品,人家就愛買,拍出好電影,觀衆就愛看。所以只有親自到電影院,才能知道人家愛不愛看你的電影。

1957年,當時的瀋陽軍區話劇團公演了話劇《戰鬥裏成長》,觀衆反響非常好。嚴寄洲一連看了好幾遍,並決定把它拍成電影,他相信觀衆一定會喜歡。《戰鬥裏成長》公映後果然受到了觀衆的熱烈歡迎。這是嚴寄洲導演的第一部有完整情節、獨立放映的戰鬥故事片,也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第一部戰鬥故事片。影片放映時,嚴寄洲分別來到了北京的首都電影院、東四影院和天橋影院當上了觀衆。他說,沒有想到自己對片子感覺很好的地方,觀衆卻沒有什麼反應;自己感覺一般的情節,觀衆卻似乎很喜歡。這對嚴寄洲觸動很大,所以從《戰鬥裏成長》後,每拍完一部電影,進三家影院當觀衆,就成了他的工作,很多年從不改變,這也成爲他的導演工作不斷改進的動力。

用嚴寄洲的話來說,就是拍電影要想着觀衆。拍出的電影要讓人人都能看懂,讓人愛看。原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陳播曾稱讚嚴寄洲:他拍的電影從來不賠錢。

《哥倆好》與《姐妹花》

1962年,曾經深入青藏高原平叛部隊當列兵9個月的嚴寄洲,懷着對連隊戰士的滿腔激情,導演了喜劇故事片《哥倆好》,這部展示部隊生活的喜劇片公映後立刻抓住了廣大觀衆,尤其得到了連隊官兵的喜愛。一些同行人士更是對嚴寄洲大膽運用喜劇形式的表現手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在當時國內喜劇片寥寥無幾時,嚴寄洲的勇敢探索獲得了成功。這部當年投資幾十萬的電影,爲八一廠賺回了幾百萬的收入。

談起當年非常成功的喜劇片《哥倆好》,嚴寄洲說,這部片子的成功,主要是因爲有一個他當時非常看好的本子。決定拍攝前,他先按電影劇本改成了話劇,主要就是想看觀衆的反應。結果話劇演出的效果非常好,不僅場場爆滿,演出結束後觀衆爭着和演員握手。嚴寄洲心裏有了底,他開始着手準備,但沒想到困難重重,先是廠裏沒有資金,好不容易批下錢了,選演員又出了問題,很多人對嚴寄洲啓用的男主角張良提出了質疑,但是嚴寄洲沒有改變態度,因爲他早就看中了張良在《董存瑞》中的表演。

在電影《哥倆好》中,演員張良一個人同時飾演了戰士陳大虎、陳二虎--這一對孿生兄弟,雖然外貌相像,卻性格迥異、形象鮮明,收到了非常好的藝術效果。這是嚴寄洲在電影藝術上探索的又一個成果。他說,在舊上海曾經看過影片《姐妹花》,蝴蝶一人飾演兩姐妹的鏡頭,雖然技術比較差,但在當年仍然很吸引人,也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哥倆好》中,他們仍運用一人飾演兩人的手法,並在技術上進行了大膽的突破。 嚴寄洲

當年《姐妹花》中姐妹倆見面、對話時,不能真正在一起,只能隔着窗戶、桌子,而在《哥倆好》中,大虎、二虎兄弟倆在一起時,既可以肩搭肩、手拉手,也可以擁抱,中間完全沒有了間隔,達到了"以假亂真"的效果。

我國第一部運用電子音樂的電影,爲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電影做了一次瀟灑的"引領時尚"

1978年,嚴寄洲導演的《獵字九十九號》公映時,又一次牢牢抓住了觀衆。無論是新穎的大寬銀幕,還是衆多新老明星的彙集,都成了吸引觀衆的看點。但是當人們坐在電影院裏觀看的時候,才發現《獵字九十九號》最搶人的吸引點是片中的電影音樂。這就是那個既不同於我國民樂,也不同於交響樂的電子音樂。嚴寄洲終於成功把電子音樂搬上銀幕,從而誕生了我國第一部運用電子音樂的電影《獵字九十九號》,爲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電影做了一次瀟灑的"引領時尚"。

據嚴寄洲回憶,拍《獵字九十九號》前,正是粉碎了"四人幫"的"文革"後期,當時幾乎沒有什麼電影可看。大部分人看電影的途徑是內部看參考片,主要放映的是美國片,水平也是分爲好、中、次三等。但仍然是場場火爆,每次放映都是幾乎打破了門。當時他的心裏就產生了一個強烈的願望:我自己也一定能拍出這樣的電影。他終於認準了一部名爲《戰爭在繼續》的小說,並找到了小說作者周振天,把小說改成了電影劇本,片名就叫《獵字九十九號》。

受外國影片的啓發,嚴寄洲認爲,《獵字九十九號》必須要出新,所以除了大寬銀幕和大牌演員陣容的轟動外,他還決定運用電子音樂。但是當時國內只聽說日本友人送給上海一臺電子琴。於是嚴寄洲馬上找到了曾經與他多次成功合作的上影樂團指揮陳傳熙,才知道這部電子琴根本不在上影樂團。歷盡周折,總算在上海音樂學院找到了下落。可能當時電子琴在中國太"洋"了,以至於沒人敢用,竟被存放到了音樂學院的倉庫裏。嚴寄洲立刻把這臺讓他"尋蹤千里"的電子琴"請"進了錄音棚。當錄音還差一天就結束時,指揮陳傳熙又找到了嚴寄洲,原來他想再用交響樂錄一遍,這樣如果萬一電子音樂在審查時通不過,就可以替換電子音樂。但是嚴寄洲堅持不改,他說:就這樣吧,交響樂也是外國的,有什麼問題,是我一個人的……

--《再生之地》

1983年,嚴寄洲導演的電影《再生之地》一舉奪得了金雞獎的5個單項獎。影片在國際上也引起了較大反響。不僅受到了日本反戰人士的歡迎,嚴寄洲還作爲代表團團長被邀參加了摩洛哥的世界和平大會,並獲得了"人道主義"優秀影片獎。

時隔20多年,嚴寄洲仍清晰記得當年拍攝《再生之地》的情景。他說,這是根據當年中國政府改造日本高級戰犯的真實題材改編的電影。拍攝時,自己對演員、服裝等都做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爲此劇組人員都付出了很多。影片拍完後很多人都對他說:嚴導演,我都特別願意跟你幹,就是太累了。

他爲演員們最先安排的就是特殊的"體驗生活"。因爲改造戰犯的生活無法體驗,所以他先帶領演員們參觀撫順監獄,事先他已讓監獄的男女警察準備好,參觀完就把12名男女演員分別關進監獄3天。後來因爲氣溫太低,監獄方擔心演員的身體吃不消,商討了半天,嚴寄洲才"開恩",關了半天就放了。但他規定,第二天哪也不許去,每個人都要交出一份觀後感。於是,頭號"戰犯"胡浩寫道:我是一個軍人,是奉命作戰,怎麼就變成了第一戰犯呢……而女"戰犯"斯琴高娃則寫出了:這個環境我要呆多少年啊!我現在真想我的女兒呀……嚴寄洲對演員的服裝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1000名戰犯全部要求穿上昭和15年的衣服。爲此劇組把長影、北影的服裝全都調來了。他還要求不要假鬍子化裝的演員,挑選的全都是長鬍子特別快的男演員。在撫順拍攝期間,他還不惜花費時間找到了一個當年專門爲日本人做點心的朝鮮人。連影片中當年的真實人物觀看完電影后說,影片中的點心和當年他們吃的一模一樣。 嚴寄洲

影片還在日本進行了內部放映,受到震撼的日本人給予了"真實感人"的高度評價。他們說嚴寄洲選擇的演員都非常像日本人,並給分出了哪個是東京人,哪個是北海道人。他們甚至提出了邀請嚴寄洲、胡浩、斯琴高娃來日本合作演出,因爲他們準備接着拍當年從中國監獄走出的戰犯們回國後的生活……

近3個小時的採訪,90歲的嚴寄洲始終侃侃而談,毫無疲倦之意。問及祕密,嚴導曰:此亦爲養生之道,乃每日必修之"話療"也。不禁爲之感慨,嚴導力主的每日"話療",可謂在老年養生之路上又"引領"了一把。

2012年9月29日,第21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暨第31屆大衆電影百花獎頒獎典禮在紹興舉行,王爲一獲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三"嚴"導演

嚴寄洲有"三嚴":選演員嚴;藝術創作要求嚴;對自己嚴。

作爲一位電影導演,劇本確定後,能否選準演員,往往是一部片子成敗的關鍵。嚴寄洲選演員,有一句精闢的名言:"不是看他(她)演過什麼,而是要看他(她)能演什麼。"要做到這一點,導演必須獨具識人的慧眼。

史超的電影劇本《五更寒》,是寫一位縣委書記,在大別山敵佔區惡劣環境中,堅持地下鬥爭的故事。嚴寄洲爲劇本中栩栩如生的人物深深感動;他邊看邊想,根據劇中的特定環境,這個縣委書記,應該是外貌平凡之極、卻有豐富鬥爭經驗的工農幹部。他腦子裏跳出了山西話劇團團長楊成的形象。這位參加過抗日戰爭的文藝工作者,長得瘦小,個矮,滿臉皺紋,像個老農,但卻具有剛毅的內在氣質。於是就邀請楊成擔任了這一主角。拍成的電影證明,這個演員選得好,楊成,給觀衆留下深刻印象。

《英雄虎膽》海報《英雄虎膽》,是當時少有的、帶有驚險情節的故事片。嚴寄洲從劇本需要出發,一反常規挑選演員。他從北影請來演過基層指揮員、民兵幹部的於洋,出演打入敵穴的我軍偵察科長。嚴寄洲很欣賞地說:於洋的一雙眼睛,非常富於表情。他要於洋一改正面"小生"形象,演出匪氣。嚴寄洲又挑選常演純情少女的王曉棠去演影片中的女特務。還選了張勇手,方輝等都扮演與過去演出大相徑庭的角色。演員們也都興致勃勃地和導演一起,作表演藝術上的新探索。電影拍成後,效果極好。以至在"文革"中,造反派批判嚴寄洲時,說他導演的《英雄虎膽》,於洋演得比土匪還土匪,說王曉棠演的女特務太漂亮,看了會使人喪失立場。

李英儒的長篇小說《野火春風斗古城》,是一部受到廣大讀者歡迎的書,改編成了電影后,銀環和關敬陶成了片中的主角。嚴寄洲決定,金環、銀環倆姐妹由王曉棠一人來擔任這性格迥然的兩個角色。王曉棠的表演,語言、身段、形象都好,藝術功底厚,而且,聰明活潑,演戲有激情。《野火春風斗古城》上映後,"紅"遍全國,大受觀衆歡迎。王曉棠當選那年"百花獎"最佳女演員。 王心剛是八一廠的主要演員,很用功,形象好。嚴寄洲根據他穩重、忠厚的特點,常常讓他擔任黨的領導之類的主要角色。如《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楊曉東;《海鷹》中的魚雷快艇艇長;《哥倆好》中的指導員等。有的片中的戲不多,但王心剛的表演很到位,在觀衆中留下良好印象,受到喜愛。

《哥倆好》是一部反映部隊生活的喜劇,很難演。嚴寄洲看到演員張良在《董存瑞》一片中,表現出小戰士調皮搗蛋的性格,覺得他大有潛力可挖,就選張良擔任此片主角,果然張良表現不凡,獲得了"百花獎"的最佳男演員獎。

最能體現嚴寄洲對藝術創作嚴格要求的,是他拍攝電影《再生之地》的過程。

我國對戰犯改造,實行人道主義,包括允許戰犯在關押期間,讓家眷前來探視,同住。這在全世界都是空前未有的。政策產生了無比的威力和意想不到的效果。日軍師團長藤田茂中將,(劇中的伊藤弘一)原來十分頑固,經過教育感化,徹底悔悟,認識到侵華戰爭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深重罪行。回國後,成了促進中日友好的堅定維護者,卻遭到日本右翼分子的強烈憎恨。一次,竟將他的住宅包圍起來,進行辱罵,要用棍子打他。年邁的藤田茂,不顧家人勸阻,冒着生命危險,勇敢地跨到臺階上,手扶軍刀,義正嚴詞地與右翼分子進行面對面的鬥爭,終於斥退了他們。就是這位老人臨終時,唯一的要求是要穿上回國時發給他的那套中山裝離開人世。這些感人的事蹟,促使嚴寄洲增強了拍好這部電影的責任感。他提出拍成一部"豁達流暢,濃重遒勁,不事雕琢,粗獷質樸,具有傳統風格的紀實性影片。"爲了達到這一目標,他深入走訪了撫順、瀋陽、長春、大連、旅順等地當年關押戰犯的監獄,查閱了許多檔案,還採訪了不少曾在撫順關押的戰犯及回憶文字,和現爲"中國歸還者聯絡會"成員的日本友人。他選了胡浩飾演男主角伊藤弘一中將,斯琴高娃演女主角川島真美子。拍攝前,他向演員明確交代:絕不能把戰犯演成"八格牙魯"似的臉譜化人物,反面人物要正演,他們是有七情六慾、有思想感情的"人"。重點是挖掘他們靈魂深處,不然這些人就不可能有令人信服的、出人意表的、使人感動的轉變。爲了讓演員有真實的感受,嚴寄洲在他們參觀監獄時,事先和管理人員商定,突然惡狠狠地,將演員們統統關進了監獄。因監獄久未使用,暖氣不夠暖,管理員有些猶豫,怕凍壞人。嚴寄洲還是堅持:"關!"至少關一天,讓他們體驗戰犯心理。果然,以後演員演出的角色體會,就很不一般。

對全片的製作,嚴寄洲也要求十分嚴格。他對工作人員說:要真實!真實!真實!不允許粘假鬍子,選演員時,他就注意到,要真能長出濃黑鬍子的人來演戰犯。日軍穿的軍裝,不準做新的來弄舊。他翻遍八一廠的倉庫還湊不夠,就到庫存豐富的"長影"廠,甚至"抗敵劇團"等老單位去借真正的日軍制服。每一件大小道具的製作,都有圖片依據,即使幾盒戰犯家屬從日本帶來的糕點,也要逼真。他找到撫順一個在僞滿時期開糕點店的朝鮮老人,做出了真正的日本糕點端上鏡頭。他請了幾位"日本通",參加攝製組當顧問,指導有關日本人的生活細節。他最反對飾日本人的演員說半調子漢語,要求演員熟讀日語臺詞,這自然是件苦差事,最後,只有悟性很高,用本族蒙語拼讀日語的斯琴高娃,在審查時過了關,別的演員只好配音。爲了演好片中一場戲,別人穿着厚厚的棉衣還怕冷時,斯琴高娃根據情節需要,大衣都不穿,奔出門外,跌倒在雪地上,一連拍了三次,最後已凍得滿臉雪水、淚水了。

《再生之地》公映後,引起強烈反應,《讀賣新聞》也登了大幅報導。日本友人,還打算拍續集,描寫戰犯返日後的生活。

該片榮獲"金雞獎"的五個單項獎。並獲1993年中國殘聯、中國紅十字會、中影公司、中國電影評論學會頒發的"人道主義"優秀影片獎。

"文革"結束,他復出後,又拍了內容嚴肅、藝術品味高的《陳賡蒙難》、《陳賡脫險》,兩部受到觀衆歡迎的好片子。

嚴寄洲在自己拍攝的影片上映時,至少要當三次觀衆。一次是到高檔影院,一次到中檔影院,一次到普及型影院去,坐在觀衆席上靜聽,觀察各個層次觀衆對影片的反映。有時,他認爲觀衆會有反映的地方,觀衆卻無動於衷,有的地方卻意想不到觀衆反映強烈。他都一一記下來,回去思考原因。他也常去電影發行公司,聽取業務人員的意見。他總是牢記民族性,羣衆性,中國觀衆的欣賞習慣,以此作爲創作時考慮的重要因素。難怪有次一位新到任的廠領導,對青年編導人員說:"你們去請教一下嚴寄洲導演,爲什麼他拍的片子賣座率高,從不賠本!"

退休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