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職場技巧>

工作有壓力想轉行怎麼辦

職場技巧 閱讀(1.47W)

工作有壓力想轉行怎麼辦,同一份工作幹久了,如果工作前景和職業發展又不樂觀,多少會有些迷茫,特別是到了30多歲還沒有實現財務自由的人,轉行就是唯一能改變現狀的選擇了,那麼工作有壓力想轉行怎麼辦?

工作有壓力想轉行怎麼辦1

一、裸辭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沒有一點任性。

在上一家公司工作了三年的時間,每天重複着相同的工作,每個月的業績也沒有太大的變化,自然收入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在去年十月份的時候,公司接連出現了一些問題,公司架構進行了重新調整,我所在的部門在公司被邊緣化,越來越不受公司重視。

那時候我就有了辭職的想法,但是覺得由於近年底了,找工作也不容易,就想着再做一段時間,一方面是想看下自己有沒有什麼改進,另一方面也是在等待看看公司會不會有好轉,就這樣一直做到過完年,我所期待的沒有出現。

過完年之後,正式準備辭職,但我準備悄悄地走,所以公司僅有少數的幾個關聯的人知道我提交了辭職報告,在等待公司批准。

同時,我也在各大招聘網站上更新求職簡歷,一邊準備辭職,一邊看看有沒有新的機會。

工作有壓力想轉行怎麼辦
  

二、在職找工作,真不是那麼方便。

我是做銷售的,每天其實外出都很自由,只要在公司內部流程上提交外出申請,領導基本看都不看就批准了,流程只是個形式。

那時候剛更新求職簡歷,基本每天都會有公司打電話過來邀約我過去面試,但我實在安排不了時間,偶爾去一兩次,也是找各種理由請假的。

可能有人就很疑惑了,既然你是做銷售的,外出那麼自由,怎麼沒有時間安排去面試呢?按理說你偷偷地抽時間去面試,公司也絕對發現不了啊,你都不用請假,那多好啊?

真的,每個人的工作情況都不一樣,外人真的無法理解。

由於在這家公司工作了三年,自己也積累了大量的客戶,最後辭職的那一個月,我都沒有去開發新客戶,但是就是這些老客戶每天都有業務需求,這個公司業務的性質又是需要到客戶那裏上門完成的。我每天都要去跑五個以上的客戶,就是這些老客戶的業務我都安排不過來,哪有時間偷偷去面試呢?

自己工作了那麼多年的時間,最基本的職業操守還是有的,撂挑子不幹,自己做不出來。因爲公司還沒有招到新人,這些業務就無法交接給新人,這也是我的'辭職一直沒批的原因。

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我錯過了好多很好的面試機會,但真的沒有辦法。

三、辭職後開始我正式的求職之路。

還好,公司還算比較人性,一個月的時間,雖然公司依然沒有找到新人,但是也批准了我的辭職報告,和一位老員工做好交接後,我正式離職了,也開始了我正式找工作之路。

可是,當我有了面試的時間之後,發現那些好的公司都不來找我了,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面試機會。

這次,我再次想轉行,雖然幾年前我我曾經試過了,沒有成功,迫於生活的壓力。我一直想從傳統行業轉到科技型的新興行業。

正式辭職後的第一個月,面試了不少公司。三月份辭職,找了一個多月工作之後,依然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行業的公司,心裏開始焦慮。在這期間,其實我有很多次收到了公司OFFER,但是自己權衡了一下,覺得自己才找一個月的工作,再等等吧!

四月,有一家公司給了我OFFER,公司不是我想要的行業,但是給的薪酬待遇還不錯,比我前一份工作高了一些,自己也是滿意的。當時,自己再次動搖了,自己是一定要轉行麼?理想敵不過現實,爲了生活,我想去這家公司試試。雖然說公司不是我期望的行業,但是關鍵是人家給的錢不錯。

在這家公司做了十幾天之後,慢慢地發現這個行業真的不是我想要的,也因爲一些其他的原因,我再次辭職了。

辭職之後,我再次開啓我找工作的歷程。

四、轉行真的要趁早。

轉眼就到了五月份,找工作越來越難,邀約面試的電話越來越少,積蓄越用越少,自己的心也越來越焦慮。

就這樣,又找了一個月的工作,期間也同樣收到了幾個OFFER,但都不是我想要的行業。我33歲了,如果我今年27歲的話,我還會考慮再試下,可是,我27歲那年也這麼想過,最後沒有轉行成功,所以現在33歲還要轉行。

我一直堅定地告訴自己:自己現在再不轉行,以後恐怕真的就沒有機會了。所以,我拒絕了一些不合適的工作機會。

期間,我一直降低自己對新公司的要求,薪資可以少點,公司規模可以小點,但在行業屬性上我沒有動搖。

六月份,終於接到了一個我期待的OFFER,公司很小,只有幾個人,但是行業是我想要的,薪資待遇其實也還可以,我上班了。

每個人求職的道路都會充滿各種坎坷,也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幾點感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1、找工作,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期間焦慮是很正常的。

2、找工作,自己一定要努力,多投簡歷,多爭取面試機會是正道。

3、找工作,期間一定要注重學習,趁這個時間抓緊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4、轉行一定要趁早,轉行肯定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你越早轉行,付出的代價就會越少。

5、每一次放過自己,以後終將會接受加倍的懲罰。

工作有壓力想轉行怎麼辦2

1、壓力太大的想逃沒有壓力的也想走

近一週,李洋總是遲到,雖然公司領導提醒了多次,他還是無法從消極的工作情緒中走出。

“工作效率低,以前用不了半天能完成的程序現在能拖就拖,活能推就推。”35歲的李洋是java工程師,從事這項工作8年,是網絡開發項目組組長,負責網絡程序開發和維護,管理手下5名員工,工作量大,經常加班。

除了技術開發、人員管理,李洋每年還承擔着公司交給他的30萬營銷任務,完成年底有提成。

“晚上經常失眠,白天總頭痛,情緒暴躁,吃不下飯。”李洋說,上半年營銷任務沒有完成,這讓他感覺壓力很大。再加上現在網絡技術更新加速,行業受到衝擊很大,客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突然覺得力不從心,從開始擔心被淘汰到厭倦工作。

情緒最低谷時候,李洋一根接着一根地抽菸,坐在電腦前發呆,什麼都不想幹。

“我是喜歡這個工作的,只是熱情沒了。”李洋說,他是希望得到公司認可,業績能再上一個臺階。他也不想陷入到這種工作狀態裏,但卻不知道如何走出困境。

和李洋相比,王麗工作壓力不大,卻也陷入了倦怠情緒中無法自拔。

在事業單位從事黨務工作的王麗,享受着科級幹部的待遇,負責單位工會、退休老幹部和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難度不大。去年以來,她開始厭倦工作。

“每天睜開眼,一天的生活啥樣都在腦子裏了。”王麗說,從事這項工作17年了,早已經沒有了新鮮感,是工作選擇了她,而不是她選擇了工作。想當初大學畢業剛當上公務員那會兒,每天干勁十足,有時加班寫材料到後半夜。那時有目標,就想往“上”幹。

憑着努力,王麗一步步從普通科員晉升到科長,年近50歲的她覺得這將是這輩子事業的頂峯了,再往上升希望渺茫。

“討厭來上班,坐到辦公室就想換工作,到‘外面的世界’闖闖,可又放不下現在的穩定收入和環境,沒有勇氣。”王麗嘆了口氣說:“索性就這樣吧,過一天少一天。”

據調查,在我們身邊,像李洋和王麗這樣對職業有倦怠情緒的人不在少數。不知從何時,這些人漸漸陷入熱情喪失的工作狀態中。

在發放的110份調查問卷中,稱對從事的行業有倦怠和焦慮表現的.受訪者約佔90%,這其中,多數人都稱對工作有信心,但就是沒有工作熱情。

“回家總和老公、孩子發脾氣,心情好的時候少。”王麗說,對工作的倦怠情緒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生活,讓家庭也跟着陷入緊張的氛圍中。

相比於中年人,參與問卷的24歲至30歲的受訪者,對工作表現的倦怠感不明顯,熱情相對較高。

工作有壓力想轉行怎麼辦 第2張
  

2、職業倦怠的在逃避失去穩定的想離開

“當初選擇時激情似火,沒想到這麼快就倦怠了。”紙媒記者小林感慨地說,如果信息發展不這麼快,紙媒沒有受到衝擊,工作壓力沒這麼大,她可能還沉浸在最初的憧憬中,快樂地工作着。

今年32歲的小林大學畢業後進入我市一家紙媒當記者,負責本地新聞的採寫。因爲熱愛,也因爲記者社會地位較高,小林一直幹得熱火朝天。儘管有時寫稿到凌晨,儘管在睡夢中常被叫醒採訪突發事件,她從來沒有厭倦過。

這幾年,隨着互聯網信息時代的來到,紙媒受到衝擊較大,報紙面臨轉型和經營的任務。在重壓之下,她漸漸對職業有了強烈的倦怠感,不願意接受採訪任務,宅在家裏不願意出門。

“之所以倦怠可能就是因爲工作壓力太大了。”小林對自己看得很清楚。

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像小林一樣認爲職業倦怠感來源於工作壓力的受訪者有45人,約佔總調查人數的41%;認爲能力枯竭,力不從心,職業進入瓶頸的有10人,約佔總調查人數的9%;認爲工作太久失去新鮮感,目標缺失的有24人,約佔總調查人數的22%;

認爲倦怠感源於動力不足,待遇離期望值較遠的有21人,約佔總人數的19%,其他受訪者認爲,職業倦怠是源於年齡、單位管理、考覈體制等原因。

這份調查結果還顯示,對職業表現出倦怠感,只是職業危機中的一種表現。

認爲職業危機產生於職業厭倦心理的受訪者只佔30%,約有35%的受訪者認爲“知識更新加速,行業受到衝擊較大,怕跟不上行業發展的腳步”是職業危機產生的原因;20%的受訪者職業危機感產生於收入過少,擔心物價上漲,入不敷出;約有8%的人是因爲適應不了工作環境、人際關係等。還有部分事業單位受訪者表示,體制門檻打破是危機感產生的原因。

“以後沒有鐵飯碗了,職業的安全感突然沒了。”辦公室文員小丁今年29歲,爲了考公務員,她放棄了在北京一家外企平面策劃的職位,爲的就是能有一份旱澇保收的工作。

“可能是受父母觀念影響,比較看重工作的穩定感。”小丁說,這份穩定感的打破是從7月1日起實行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事業單位與職工確定爲“合同關係”,能進能出,打破終身制。

“每天都擔心失去這份工作。”小丁說。

在此次調查中,黨政機關等事業單位受訪者,危機感多源於體制的轉型;媒體從業者、警察、醫生的危機感多源於高強度工作;教師、互聯網從業者多數表示,能力枯竭是導致職業危機產生的主要原因;商業圈受訪者則認爲危機感源於競爭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