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育兒經驗>

孩子遲到的口腔敏感期

育兒經驗 閱讀(1.47W)

口——包括用口進行的味覺、觸覺過程。用口感覺事物、認識事物,不斷練習使用牙齒、使用舌頭。

孩子遲到的口腔敏感期

遲到的口腔敏感期

2歲的淼淼近來出現了口腔敏感期。

午睡時,他先用一隻手背不停地輕輕拍打自己的嘴脣,接着把大拇指塞在嘴裏吸吮,幾分鐘後又把食指塞進嘴裏吸吮,就這樣一個指頭一個指頭輪流塞進嘴裏,最後五個手指一同塞進去。整個過程他的表情很放鬆。

吃飯時他也用嘴玩勺子。先把勺子放在嘴裏不停地咬,不停地從嘴裏伸進拿出,伸進拿出;接着又咬勺子把兒的前端,也是不停地伸進拿出,伸進拿出;最後把整個勺把兒往嘴裏塞,可能想感覺勺把兒的長度,有兩次竟把剛吃下的飯嘔了出來。整個過程他的表情仍然很放鬆。

同時,他電把教具中的珠子、生豆子放進嘴裏不停地咬,用舌頭控制着珠子,在嘴裏不停地換位置。

還有一次,他竟然在衣帽間裏咬一隻鞋的後跟,當即被薛老師制止並拿走鞋後,他馬上拿起另一隻鞋接着咬,一副迫不及待的神情:最後老師把他抱離衣帽間時,他還戀戀不捨地回頭望着那隻鞋。(呂景玲)

孫瑞雪:

兒童口腔的敏感期在半歲左右來臨,嬰兒首先要使口的功能建立並獨立起來,其次才用口來認識世界。顯然,由於家裏過度的保護,淼淼口腔的敏感期推遲了。

我們還觀察到,部分2歲的孩子在咀嚼一些食物(如饅頭、麪包、硬一些的水果)時,口形和咀嚼的方式像老人,牙齒無力。顯然,兩歲以前他們吃的食物幾乎都是稀軟的。在長牙的敏感期,應該給幼兒提供較硬的食物讓他練習咀嚼,他們常常會嚼了吐,吐了又嚼,但從不嚥下,有時會被卡住,但幼兒會自我調整。華亭的幼兒園裏,一些孩子2歲多時這個敏感期仍未度過,他們最愛吃的水果是梨、蘿蔔(我們把蘿蔔當水果用),不愛吃高級的餅乾(大概嫌太酥了),最愛吃又便宜又硬的那種。咀嚼時又專注又認真又滿足。很多小牀的邊緣都被孩子們的牙齒啃壞了。

口腔敏感期過渡時間的長短跟所提供的滿足條件有關。口腔敏感期嚴重得不到滿足的孩子會搶別人的食物、隨意拿別人的東西、撿掉在地上的食物、注意力固定在食物上而無法學習,建議家長在發現孩子進入此敏感期或尚未順利度過這個敏感期時,一定爲孩子提供自由選擇和享用食物的機會。

根據我們的觀察,兒童敏感期被延誤後,有的敏感期因爲孩子年齡已大而不再出現,但有的敏感期卻總要出現,如口腔敏感期。

愛咬人的瑋瑋

前一天中午剛吃完飯,2歲的小男孩瑋瑋就把明明的手咬了。明明大哭着,瑋瑋滿臉歉意和恐懼,語無倫次地爲自己辯解,說是爲一個玩具吵了起來,然後就用牙齒咬了明明。

我覺得有點奇怪。瑋瑋是一個很乖巧、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孩子,平時沒發現他有侵犯性行爲,爲什麼會咬小朋友呢?解決了他們之間的矛盾後,我突然想起,前幾天曾發現瑋瑋在用嘴巴啃桌子,很是“津津有味”。當時我還以爲他是無聊,就提醒他去工作。現在想來,瑋瑋可能是在用舌頭和牙齒在感知物體,探索環境。

第二天剛吃完加餐,幾個孩子爬柵欄玩,瑋瑋也在其中。老師在旁邊看着他,以防再次出現意外。瑋瑋正和洋洋跳墊子,只見他突然抱住洋洋在洋洋臉上咬了一口,速度之快讓老師猝不及防!

老師抱起洋洋,她臉上有了一圈牙印,而瑋瑋似乎沒有意識到做了什麼,愣愣地看着洋洋,不知所措。下午瑋瑋的媽媽來接他時,老師跟她談了這件事,他媽媽很生氣,說瑋瑋在家也咬爸爸的手。(文文)

孫瑞雪:

我們發現一些2歲左右的孩子會出現用口腔即舌頭、牙齒探索環境的敏感期,這個敏感期應該在2歲以前完成。兒童出現這些現象時家長一定要注意,使兒童順利補上口腔的敏感期。

瑋瑋是在用“咬人”這種方式來彌補自己拉下的口腔敏感期。我對他媽媽說:“這些天留意瑋瑋,給他提供可以咬、嘗的東西,比如橡皮圈,各種軟硬不同的食物,乾淨的、不同質地的物品等,以滿足他的口腔的味覺和觸覺。”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關注下,過了一段時間,再也沒有發生瑋瑋咬別的小朋友的事。

兒童無意中用牙齒、用口認識事物,和人有意使用牙齒攻擊有着本質的區別。兒童長牙時要使用牙,舌頭髮育時要使用舌頭,這是1歲左右孩子的特點。

很多孩子在2歲左右開始“咬”人。這時我們給孩子們提供了一些東西,如大象的鼻子等,但效果不是很好,有時孩子會明確告訴你,咬橡膠不好,咬皮膚的感覺纔好。咬皮膚似乎能很快滿足這一敏感期,並讓孩子迅速度過去。然後,兒童會出現高度的寧靜和下一步的智能需求。

口的敏感期

孫瑞雪

坐在火車上,我看到一個3個月左右的嬰兒,躺在媽媽的懷裏,正高度專注地將手往嘴裏放,努力地試了好幾次,他成功了,順利地吮吸着他的手,發出很大的“吧唧吧唧”的聲音。母親低下頭,滿臉笑意地說:“不講衛生,不講衛生。”一邊說着,一邊將嬰兒的手從他的嘴裏拿出來,嬰兒突然惱怒地哭了起來,母親依然笑着說:“哦,寶貝你怎麼了?哪裏不舒服?尿溼了嗎?”我笑着對她說:“他正在工作,你打擾了他。”

看到她臉上一副茫然的樣子,我說:“吃手就是他的工作,等他的手再放進嘴裏,他就會安靜下來。”母親聽完,半信半疑地將孩子的手放入口中,小嬰兒便立刻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滿足地投入到了這種吮吸中。對一個3個月的嬰兒來說,他能用口首先是爲了發展和獨立口的功能。其次他使用口,認識的先是他自身,他要認識甚至是喚醒自己的身體,他透過這樣的吮吸來把手解放出來。最後,他用口來認識這個世界。他的世界就是這樣開始的,手的感覺也是這樣開始的。

小哲哲十個月了,他坐在那裏,周圍擺放着一堆的玩具。他玩耍的方式是這樣的:抓起每樣東西都往嘴裏放。我們看到,他品嚐完積木又抓起了橡皮牙子,然後又是塑料圈。他那充滿激情的樣子,整個的身心都投入在了用口,好像這個世界是不存在的。他高度專注的狀態,似乎要把所有的東西全部塞進他的嘴裏。實際上,哲哲這樣做已經有好幾個月了,無論他抓到什麼都不自覺地往嘴裏放,有時候媽媽剛一轉身抱起他,他已經抓起了一條毛巾往嘴裏塞,有時候媽媽衣服上的一條帶子也被他抓起來塞進嘴裏,吃的塞進嘴裏,不是吃的也塞進嘴裏。

我們這樣猜想:他究竟在用嘴幹什麼?他在用口來認知?這些東西究竟讓他感覺到什麼?在我們成人看來,無非是這樣的:硬的和軟的,無味的和有味的,不同質地的,可吃的和不可吃的,還能有什麼呢?但對一個幼兒來說,他正是用這種方式感覺他口的各種能力,口的部位功能,以及口的極限。於此同時他也在在體驗着他周圍的世界,在學會選擇他究竟能夠把哪些塞進他的嘴裏,建構只屬於他自我世界。而這些是同步進行和完成的。

我們把小哲哲長達幾個月的這一過程,稱爲兒童的口腔敏感期。

當兒童出生時,他能夠使用的唯一的器官是他的口,眼睛和體感。儘管他剛一出生便有了視覺的敏感期,但腦科學認爲兒童的視覺並沒有達到完善,他看世界時是模糊的,而口不一樣,他剛出生時就能熟練地使用——口是他連接自己和這個世界的使用的最自然通道。最初兒童僅僅是用口認識手,發展到後面,兒童會用口認識周圍所有的一切,什麼東西都能放到嘴裏。這個過程也完成和健全了口的功能。並不是兒童不知飢餓,僅僅是因爲兒童是用口來認識世界的,直到手被完全地喚醒,手的敏感期到來,又幫助和加快了口的敏感期的發展。直到兒童無處不在地到處觸摸,口的敏感期就這樣逐漸過去了。

我們可能永遠都無法知道這些究竟給幼兒的是什麼樣的感覺和認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全世界的幼兒都是透過這個過程走向我們這個可觸摸的世界,他們是用嘴來打開這個世界的大門的,用嘴來和這個世界建立親密關係的。這樣的一個過程對幼兒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是生命的初始。沒有這個階段,未來的成長就會有很多的缺憾,這個時間段要持續1年,物質世界的大門就這樣用嘴來打開了,爲孩子伸開雙手迎接世界做了一個最早期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