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育兒經驗>

家長庇護得了孩子一時,庇護不了孩子一世

育兒經驗 閱讀(1.43W)

家長庇護得了孩子一時,庇護不了孩子一世。爲人父母,不僅僅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支持和無條件地愛,更要有爲之計深遠的智慧。做什麼事都讓孩子從他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對付出懂得回報,對幫助懂得感激。孩子才能常懷一顆感恩之心來面對生活。

家長庇護得了孩子一時,庇護不了孩子一世

1、昨天,一位許久不曾聯繫的朋友打來電話,傷心欲絕地哭訴自己被孩子“暴打”的經歷。

她的兒子,今年上六年級。前幾天,因爲兒子學習成績不理想,她“教育”了幾句,沒想到,個頭已躥到165cm的半大小夥子,竟情緒失控地對着朋友大吼大叫,拳打腳踢。

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被兒子打了。

朋友委屈地問我,“你說,我怎麼就生了這麼個逆子?!”

雖然我很同情她的遭遇,可在同一時間,我腦海中也浮現出若干年前的一幕。那是一次朋友聚會,她帶了當時只有7、8歲的兒子一起來赴約。

當時,我就對這個男孩子“印象深刻”。他全程沒有跟媽媽的任何一位朋友問好,從頭到尾只顧低頭玩自己的遊戲機,偶爾被打斷,就滿臉的不耐煩,好像別人都欠了他八百萬。

媽媽勸他放下游戲機認真吃飯,他感覺自己被打擾了,竟當着一屋子人的面,惡狠狠地踢了媽媽幾腳。

有人看不過去了,直接對男孩說:小子,對媽媽可不能這樣沒分寸。

男孩聽聞愣了愣。誰知他媽媽立刻就說,沒事沒事,我們在家也經常這麼鬧着玩,他就是脾氣躁些,不太懂事,長大了就好了。

現在看來,這個男孩是長大了,但是並沒有像媽媽想的那樣,“長大了就好了”,反而變本加厲,從小踢發展成了暴打。

2、不禁想起之前的一篇新聞,這一幕何其相似

事件發生在今年1月,廣州某醫院,一名十來歲的男孩,連續擡腳向自己的媽媽飛踹,短短几秒連踹5腳。旁邊的奶奶試圖阻止孫子的暴力行爲,但男孩依然我行我素。

而男孩踢打母親,也是因爲母親想阻止他玩手機。

這段男孩毆打母親的視頻,因爲發生在公共場合所以曝光;但不難推斷,類似情形在他們的家裏,或許並非第一次發生。

很多吃瓜羣衆,都在憤慨地譴責孩子的不孝行徑。真是這些父母們倒了八輩子血黴,才攤上這麼個“逆子”的麼?

No!可以肯定地說,除了患有精神疾病的原因外,“逆子”們大逆不道的行徑,歸根結底,還是由父母的溺愛或是暴力造成的。

3、與其怪命運給自己安排了這樣的孩子,不如反省:自己究竟是如何把一個好端端的孩子,給毀了。

家長平時一味地寵溺孩子,縱容孩子,孩子的膽子纔會越來越大,纔會由言語冒犯上升到肢體侵犯,根本沒有了對家長的敬畏之心,孝順更是無從談起。

作爲父母,我們是要溫柔愛孩子,但一定不能溺愛嬌慣孩子。我們不會一輩子都守護着孩子,我們總有一天會老去,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

不溺愛不嬌慣孩子,孩子以後擁有自己獨立精彩的人生

以下9種溺愛的形式是比較典型的,仔細看看,並自我檢討下,有沒犯以下的的溺愛症?

一、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於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二、過分注意

一家人時刻關照他,陪伴他。過年過節,親戚朋友來了往往嘻笑逗引沒完,有時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圍在中心,一再歡迎孩子表演節目,掌聲不斷。

這樣的孩子自認爲自己是中心,確實變成“小太陽”了。家裏人都要圍着他轉,並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寧,注意力極其分散,“人來瘋”也特別嚴重,甚至客人來了鬧得沒法談話。

三、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有的父母還給在上國小生的孩子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

這種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四、生活懶散

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遊遊蕩蕩,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五、包辦代替

我曾問一些媽媽,要不要求孩子勞動,有的竟說:“我疼都來不及,還忍心讓孩子勞動?”也有的說:“叫‘小東西’做事更麻煩,還不如我幫他做了。”

所以六七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幹、上進的孩子。這決不是聳人聽聞。

六、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後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玩。

後來爲什麼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時表現驚慌失措,嬌慣的最終結果是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七、剝奪獨立

在背上走;含在嘴裏怕融化,吐出來怕飛走。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養成依賴心理,還往往成爲“把門虎”,在家裏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造成嚴重性格缺陷。

八、害怕哭鬧

由於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睡地、不吃飯來要挾父母。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

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打罵爸媽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種子。

九、當面袒護

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着:“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

這樣的孩子當然是“教不了”啦!因爲他全無是非觀念,而且時時有“保護傘”和“避難所”,其後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家長庇護得了孩子一時,庇護不了孩子一世。孩子和家長都應該在這個問題上擺正位置、調整心態。立,給孩子斷乳的契機。

應該說,解決的辦法是雙方面的,一方面,孩子自身要有獨立意識和敢於接受生活挑戰的勇氣,不怕苦、不怕累,鍛鍊自己從獨立報到、洗衣服、吃感冒藥這樣的生活瑣事做起;

另一方面,家長應該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對自己的孩子要有信心,放手讓其參與生活鍛鍊和社會競爭。

4、如何才能做到不嬌慣不溺愛孩子?總結以下幾點,希望孩子們都不會被嬌慣着長大。

苦,就讓他吃吧

孩子三歲,上街的時候就要讓他幫你提東西。

孩子到了五六歲,就要讓他掃地擦桌子,並告訴他如何節省用電,還可以教他們整理自己的房間。

假日裏讓孩子洗洗馬桶,知道臭和髒是生活的一部分;讓孩子幹粗活和重活,知道父母需要他們照顧。

孩子上國小,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費,錢就這麼多,超支了只能捱餓。鼓勵孩子參加公益活動,讓他們懂得奉獻的快樂;培養孩子各種生活技能,讓他們有很強的動手能力。

學會堅持

其實,讓孩子吃苦應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父母抓住一點一滴,不在一件件小事上讓步,這都是必要的。比如,當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願起牀的時候;當孩子難以完成一件手工製作的時候;當孩子跳繩跳到最後筋疲力盡的時刻。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勵、誘導和鞭策。要求孩子堅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堅持與困難作鬥爭。實際上,吃苦的精神就來自這最後的咬牙堅持之中。

孩子要自立

這是剛進幼兒園,老師就會教的,難道孩子上到國小、中學了,反而自己就不會了?

除了自己的事情,力所能及的家務,爸媽也要試着教孩子去做,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學習固然重要,但培養能力更重要。

爲人父母,不僅僅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支持和無條件地愛,更要有爲之計深遠的智慧。做什麼事都讓孩子從他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對付出懂得回報,對幫助懂得感激。孩子才能常懷一顆感恩之心來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