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育兒經驗>

父母懂得放手,是給孩子最深沉的愛

育兒經驗 閱讀(6.51K)

關於孩子要獨立的話題已經是老生常談。可越是這樣人人知道的問題,越不被重視。當我看到一個孩子被父母牢牢控制或者替代的時候,心裏感覺擔憂。

父母懂得放手,是給孩子最深沉的愛

前天早上帶兒子去吃蒸餃。

他這個小吃貨已經是那裏的常客。

而我常常也會遇見爸爸帶着孩子吃早餐。

也有爺爺奶奶帶着揹着書包來吃早餐的孩子。

那天我們跟一對父子同桌。

小男孩年齡跟兒子一般大,清清秀秀的。

一邊跟爸爸撒着嬌,一邊小心地說着“吃吃吃……快點。”

還不停地踮着腳蹦着。

而這個爸爸呢,一直在用微信語音聊天。

自己吃一口,然後喂孩子吃一個。

有時候聊天久點,孩子就伸長脖子張開嘴等着,催着。

當我們坐下來的時候。

這個小男孩瞧了兒子一眼。

小朋友總是喜歡觀察另一個小朋友的。

餃子上桌,我給兒子遞去一個裝醋的小蝶,給他添了一點醋。

然後他自己拿起筷子吃了起來。

而我就在等着我的餛飩上桌。

這時那個男孩看着兒子拿筷子吃有趣。

也去拿了一雙筷子,想自己夾着吃。

弄了一下不會,就又去試了幾次。

這時不耐煩地爸爸直接把筷子奪了去,放進了筷子筒裏。

然後照舊喂孩子吃。

而孩子也乖乖地在一旁等着餵食。

小男孩就一直在那“呃呃啊啊”的催促着,像極了嗷嗷待哺的小燕子。

爸爸稍微慢了一點,就叫的更急。

這樣的情形,爸爸似乎更習慣一些。

過了一會,孩子說要“na na la ”,很急的樣子。

原來是要喝水。

爸爸又遞過去一杯水。

最後吃完了東西。

一邊聊着語音的爸爸,一邊又拿來紙要孩子擤鼻涕。

很有經驗的爸爸,對孩子的照顧可以說細緻入微。

可看得出不敢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

所以孩子看上去很嬌弱,非常黏人。

每一個孩子,都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有一種嘗試的慾望。

某一個時刻也會小心翼翼地走出父母劃的那個“圈圈”。

可一旦父母發出禁止的指令,馬上就嚇得逃了回去。

再也不敢去嘗試。

當我們談論一個小孩子的某一個表現時。

很多人說是不是杞人憂天?

難道一個孩子長大了不會用筷子吃飯?

當然會,長大了這些基本的生活自理都會。

可有一種孩子,身體長大了,心理卻還是一個嬰孩狀態。

我們往往把這種人稱之爲“巨嬰”。

爲人父母不得不警惕。

什麼都等着孩子今後長大了再去做。

往往就遲了。

每一個成長的階段,都有這個階段需要做的事。

特別是心理髮展,更是不能忽視。

父母之愛有兩種狀態。

一種是依戀狀態。孩子一般在0-3歲最爲需要。

因爲這個階段是孩子最需要父母呵護的階段。

一時沒見到媽媽,孩子就會哭泣。

一離開媽媽去學校,就忍不住哭泣。

父母在這個階段給孩子無條件地呵護和關愛,會讓孩子的心理有安全感。

而孩子一旦能力增強,就會有明顯的獨立意識。

父母就要敢於放手,讓孩子去試錯,去獲取經驗。

這就是分離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走上獨立。

就拿用筷子來說。

一兩歲的孩子就會喜歡筷子,把他當作好玩的玩具。

但是孩子把筷子放進嘴巴奔跑時非常危險的。

所以當兒子那時候玩筷子的時候,我就跟他說了危險性。

一看到他玩就勸阻了。

但到了快4歲的時候,他自己也想拿筷子吃飯。

這時候我就讓他在餐桌上拿筷子。

剛開始他抓在筷子尾部,我就會告訴他怎麼調整。

慢慢地他就能掌握方法,自己夾住菜。

當他知道了筷子的功用,就再也不會拿去玩耍了。

很多的父母,不給孩子機會。

“不解釋,你長大就知道了。“

“我說了算,因爲我是你媽!“

“不要說了,我說不行就是不行。“

“不行,太危險了。“

可就是生活中的這些小事,往往能讓孩子獲得獨立的機會。

給他們機會,哪怕錯了,也沒關係,慢慢來。

其實,放手的愛更需要勇氣和智慧。

因爲放手不是“放養“。

放手跟限制孩子比起來,不知道要多幾千倍的深情和用心。

當我帶着兒子出門,有時候買菜回來。

他提着一袋子菜,我提着一袋子菜。

鄰居見到就會打趣“小小魚,你爸爸又欺負你了,這麼大的袋子也要你提。”

而在奶奶家裏吃飯,他那時候就等着奶奶喂。

我板着臉,嚇退奶奶,斷了他的念想。

他自己要去做蒸蛋,打蛋掉了蛋,攪蛋又倒了蛋液。

可我還是得耐心地教會他,而且一起打掃戰場。

當他出門時一開門就甩門時,我教會他爲人扶門的習慣。

如今他出門的時候,如果是先開門,他會習慣性地爲後面的人扶着門。

因爲這是一種禮貌,也是爲別人考慮的修養。

而當其他的孩子享受着父母的嬌寵,享受着被替代的美好時。

他卻在自己獨立的路上吃着苦。

要知看到他吃苦,我也心疼。

但我願意承受這樣的心疼。

當然,我們喂孩子吃一頓餃子只要幾分鐘,乾淨利落。

孩子自己吃可能要十多分鐘,而且可能會掉身上,可能惹出很多的麻煩來。

可我願意做後者,陪着孩子去惹麻煩。

因爲我知道,有一天他就不會有麻煩,而是自信而勇敢地搞定自己遇到的這些麻煩。

放手,其實是更深沉,更有勇氣的愛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爲目的,只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以分離爲目的。

在給孩子愛的同時,請記得要適當放手。

在孩子需要獨立的時候,得體地退出。

孩子獨立得越早,越能承受這生活的風雨。

溫室裏的花朵禁不止風雨,每一個父母都知道這個道理。

可一看到孩子吃點苦就心如刀絞。

一旦覺得麻煩就趕緊快刀斬亂麻地替代孩子去辦好。

在孩子應該做決定的時候,打着“爲你好“的旗號,控制孩子。

其實很多家庭,孩子黏人,離不開父母,都是父母自身的原因,父母緊緊地牽着孩子的手,管的太多,被無窮盡的焦慮籠罩。

可是,每個父母都會面臨這個令人心碎的事實:必須放手。

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

這種愛不是控制,更不是替代。

而是當孩子有一天離開了自己。

或者自己哪一天自己永遠離開了孩子。

自己是不是真的安心。

而孩子是不是能靠自己的力量去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