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品味風>人文素養>情感生活>

2分鐘生完娃離開被情感缺失症毀掉的母愛

情感生活 閱讀(3.02W)

最近被這則新聞刷新了三觀:一名僅20歲的女子,跑進一汽修店,僅用2分鐘的時間就生下了一個孩子,然後淡定離開頭也不回。整個過程,聽起來猶如母雞下蛋,下完蛋即刻跑來跑去。更猶如拉屎一樣一瀉千里痛快淋漓。

2分鐘生完娃離開被情感缺失症毀掉的母愛

2分鐘生娃?讓我們這些痛了2天2夜才生下來的情何以堪?難道我們生的是假孩子?

當然,這次要講的並不是生娃的過程,或者是生娃的常識以及生娃的道理。我要講的是,你生了一個娃,你是如何可以做到淡定離開的?

猶記得我生完娃看到寶寶的第一眼,是被他醜哭了,轉而代之的,是無止境的感動,他在我身體住了10個多月,如今,我們以一種嶄新的方式合二爲一,我要守護他,照顧他,所有的愛都給他……

可是,對於“2分鐘媽媽”的行爲,我們該如何理解呢?其實,她的行爲很好地詮釋了一種病症——“情感缺失症”,只有情感缺失的人,纔會做出這種異於常人的行爲。

什麼叫“情感缺失症”

“情感缺失症”,不屬於“情感障礙”,有些近似於情感淡漠,對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應的情感反應。

內心體驗貧乏,面部表情冷淡呆板;

視親朋好友如同路人,對切身利益漠不關心,對悲歡離合無動於衷;

多見於精神分裂症和腦部器質性精神疾病早期。

排除臨牀型器質性變病,“情感缺失症”還可以表現爲:麻木不仁,無動於衷,沒有責任心,缺乏規則意識,不懂得感恩,極端的自私自利,對生命沒有敬畏感等。

爲什麼會產生“情感缺失症”

歸納起來可以有以下幾點:

缺乏獨立,缺乏愛的能力

現實生活中,父母並不懂得怎樣愛自己的兒女,不是控制糾纏,就是放任自由。

母親愛孩子是憑藉本能。

真正愛自己的孩子,就要讓他們脫離父母並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是要讓他們敢於面對問題和痛苦,迎難而上,用自己的雙腳獨自站立。

總的來說,心智成熟的全部目的就是個性化,就是脫離父母並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們應該讓自己獨立起來,用自己的雙腳獨自站立,成爲自己命運的主宰。然而,懂得真愛的人不多,許多人一遇到問題和痛苦,就選擇逃避。

逃避問題和痛苦的傾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

習慣於逃避痛苦,習慣於自我封閉

人生苦難重重而且錯綜複雜,既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也沒有一成不變的人生。但很多時候,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迴避問題。不是尋找一切可能存在的藉口,就是進行自我封閉,躲在自己營造的殼裏,當問題不存在。

既不敢與問題正面搏擊,又不想承擔解決問題的痛苦,長期以往自然會形成心理疾患。當你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你就會成爲最大的問題。

因爲解決問題,有時需要不得不面對不堪的人性,需要你否定過去的勇氣,更需要你的深刻思考。

拒絕簡單的思考,拒絕真正的成長

思考是困難的,思考是複雜的,思考是一個過程。想要解決生命中的問題,就必須拒絕簡單地思考方式。

美國心理學家派克說:一切心理疾病都源於混亂的思考,而一切混亂和草率的思考都源於人們逃避問題和痛苦的趨向。

人的潛意識都是追求快樂排斥痛苦。拒絕改變與成長,不願面對重塑自我的痛苦,不願意去改變那些自己視爲真理的假設與幻想。長期以往就會陷入疾病的囹圄。

在一個人習慣深思熟慮之前,周密的思考往往是一種費力而痛苦的過程。只有不畏艱難、勇敢向前的人,才能真正做到。

如何預防“情感缺失症”

以重視家庭的建設爲主,社區文化建設爲輔,配合學校教育。很多有“情感缺失症”表現的孩子所在家庭基本上都存在問題。

我們經常能體驗到家庭的兩面性:表面上幸福、正常,背後卻充滿了瘋狂和暴虐。

孩子的問題一定是父母的問題。“焦慮的媽媽+缺失的父親=情緒障礙的孩子。”這是問題孩子的共性。孩子在媽媽的糾纏下長大,之後,孩子又會把糾纏中壓抑的憤怒轉移給其他的人。

媽媽給予孩子的是安全感,父親給予孩子的恰恰是價值觀。